閆建新 孫明 王紹玉
摘要將環境承載力評價理論引入農村公共安全規劃管理研究中,選取滄州市南大港管理區一分區15個村莊2012年土地、人口、生態環境、水資源、基礎設施、經濟社會等影響農村公共安全承載力的指標,建立環境承載力指標體系,對指標進行標準化處理,應用灰色關聯分析方法確定指標權重,并對指標體系做出評價分析,得出村莊在公共安全方面的承載力評價結果,針對不足提出相關規劃管理提升策略,作為農村安全規劃的決策依據,驗證了評價理論的可行性。
關鍵詞農村公共安全;環境承載力;評價體系;規劃管理
中圖分類號S181.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14)22-07605-03
6滄州市南大港管理區一分區位于該市東北部,渤海灣西岸,東瀕渤海,是華北地區重要的產糧地。分區低洼地帶較多,雨季若排水不暢易形成雨洪災害,同時還受到來自西太平洋氣流影響,易形成臺風災害。由于該區域臨近渤海,淺層地下水比較咸,淡水資源匱乏,土地鹽堿化嚴重,飲用水安全和農業安全不穩定因素較多。分區公共安全規劃管理在土地、人口、水資源、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等方面也存在較多問題,急需改善。
1環境承載力指標評價體系與評價模型構建
1.1指標評價體系構建土地、人口、生態環境、水資源、基礎設施和社會經濟系統是農村的主要構成要素,也是應對農村公共安全的主要支撐力[1]。指標選取時應遵循科學性、可行性、適應性、完備性等原則[2],評價指標的構建應根據影響一分區各個農村公共安全的現有和潛在的自然災害及其他公共安全因素的情況,結合具體資源和社會情況,并考慮到指標選取的可操作性和代表性,來構建評價體系的分級指標。最后得出了農村環境承載力評價指標體系(見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