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福政 白昱
【摘要】隨著媒體環境的更新,近幾年來我國在公開課資源建設方面取得了鮮明的成就,但是國內公開課的單向傳播、忽視反饋機制、缺乏系統化管理等眾多不足成為了阻礙網絡教育發展的絆腳石,本文正是基于以上問題,運用泛在學習理論及其非正式學習理論等分析目標群體的學習習慣及其行為方式,結合以《愛課程》為代表的我國網絡公開課資源平臺的發展現狀及其不足,反思我國網絡公開課資源的建設,以期對我國網絡教育的發展提供借鑒與幫助。
【關鍵詞】泛在學習 新媒體 網絡公開課 《愛課程》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2-0029-02
一、以《愛課程》為例調研我國網絡公開課平臺資源建設現狀與問題
愛課程網作為我國第一個大學生視頻公開課網站,服務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為那些沒有機會去聆聽著名高校名師名家的學習者們一個在網上免費提供學習教育的途徑與機會,積極的迎合我國現階段蓬勃發展的文化產業,主要采用運作模式就是在教育部的組織下,與各大高校合作,一起討論相關的選題,確定網絡公開課的模塊,分批次的推出一系列的簡單易懂的基礎課程,以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習者、不同類型學科的培養計劃。
1.缺少反饋平臺,學習效果難以統計
《愛課堂》平臺的作用更多是側重于協調高校選題與呈現課程的一般視頻網絡平臺的作用,并沒有為網絡上的學習者更多參與的機會,大多數的網絡學習者更多的是僅僅作為一個普通課堂的旁觀者而言的,在一定程度上承受著學習的被動性與落差感,這樣單向的制作模式并沒有充分的利用網絡的互動化的優勢,反而降低了學習者對于網絡課程的興趣。學習效果缺少統計的渠道,很難保證未來學習資源的推送的科學性。
2.課程科目的設置不夠多樣,不能滿足多種學科需要
在科目的設置上,網絡首頁上的工具欄中很鮮明的給出了六大科目分類,這些科目分別是文學藝術、哲學歷史、經管法學、基礎科學、工程技術和農林醫藥。這些科目幾乎是涵蓋了大學中的所有的學科,看起來極具一所最為綜合大學的規模,但當我們仔細分析每個科目在此平臺上的數量比重時,不難發現其在科目設置上過于盲目求寬的不合理的定位與科目數量間的不協調的比例問題。
3.網站模塊設置單一,課程時長規劃不合理
打開愛課程網的首頁,我們看到的是兩個大的板塊—課程的更新排名與具體的課程呈現,除了課程與教師之外的介紹就無從談起了,這樣的模塊設置符合的依舊是教育學中的以教為主的教學模式,沒有必要的互動與學習者情況的介紹,最為可惜的是缺少一些服務的態度與安排,比如講義,比如必要的書籍預讀等。時間對于當今的人們而言越來越寶貴,碎片化時代的到來,人們的生活節奏的加快,長時間的關注一個事情的耐力越來越差。尤其是在移動新媒體時代,我們的網上學習更是突破了時空的限制,紛雜的環境中人們注意力更容易分散,這就要求我們的課程的時長的規劃應該適應新的時代的發展,而不僅僅是停留在間斷的將大段的課程簡單的分段。
二、專業網絡公開課平臺發展策略
針對上述的分析,若想在新媒體環境下從根本上改變網絡公開課平臺所面臨的尷尬局面,必須改變只關注課程呈現,忽視對于學習者學習效果的反饋與服務的觀念,構建一個以學習者為主體的從課程選擇到課程設置再到學習效果反饋的良好的學習環境才是網絡公開課真正的走入專業化的選擇。
1.積極開發應用新媒體平臺,改善學習環境
移動媒體終端在學生中的普遍應用,以移動媒體為首的新媒體環境給網絡課程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把傳統的網絡平臺改進移植到新媒體平臺,開發全新的客戶端是相應網站極具戰略意義的發展方式。網絡課堂應向移動媒介終端的微型視頻學習系統發展,為微型視頻學習的傳者與接收者搭建互動交流平臺,服務于用移動媒體學習的學生。[1]與此同時學習環境也必然隨之變化。新媒體學習環境不同于我們的課堂教學環境,是一種碎片化、隨機化的更適用于泛在學習的學習環境。這便要求創設必要的情景來使得學習者集中精力來主動的進行知識的建構。在此種課堂中,要多注意電子檔案袋,教學的互動,答疑等學習系統的完善與改進。要嘗試的建立更多的學習模塊,比如說學習討論模塊,可以參考微博的操作方式,來進行學生與學生的在線交流;建立反饋答疑的模塊,方便學習者的知識的消化與解答,也讓老師能夠更好的把握網上學習者的心理需求,更好的增進教師的網上授課教學的經驗。
2.強化反饋機制,靈活設置課程內容
興趣是學習的第一導師,既然網站的宗旨是服務學習者的終身教育,讓更多的青年有再學習的機會,那么課程的選擇就必須有網站的學習者來決定,從而讓學習者又被動的觀看視頻改為主動的參與,這是把握教育民主,提升用戶關注度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部。所謂反饋機制是給予媒體交互性的對受眾的調查機制,應加強在學習型網站的建設,新型的課程設置的模式應當是:以學習者為服務對象,依照學習者的意識來從設置課程,就從內容上把握住了學習者的心理,讓學習者有一種主人翁的感覺,從而為網上的學習者與教師之間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平臺,起到真正學習型平臺的作用。
三、結語
隨著國家對網絡公開課資源建設力度的強化,網絡公開課平臺建設必將朝著更加專業的方向發展與前進,只有不斷的去積極的探索與研究網絡教育的特點,把握網絡教學的關鍵,進行有效地利用新媒體資源,才能更好的完成我國在新的歷史時期打造更多精品課程建設的目標,才能更加完善我國的教育資源體系,真正的做到教育服務與大眾的目標與宗旨。
參考文獻:
[1]鄭軍、王以寧、王凱玲、白昱《微型學習視頻的設計研究》[J] 中國電化教育2012.4 p21-24
[2]余朝文,張際平.基于網絡學習型社會的立體化教學資源建設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1(6)
[3]蔡冬梅,劉豐文.開放式學習環境與研究型教學模式下基礎化學精品課程建設探究[J].科技信息,2006,(8).
[4]張傳燧.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5]何克抗.現代教育技術和優質網絡課程的設計與開發[J].中國電化教育,2004(6)
[6]付海東.泛在學習網絡環境中的技術支持[J].長春大學學報,2010,(2)
作者簡介:
趙福政,男,碩士研究生,東北師范大學傳媒科學學院。
白昱,女,碩士研究生,東北師范大學傳媒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