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丹
摘 要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物理實驗是初中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其特殊的地位,是加強基礎知識教學,不可缺少的環節,它不僅有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概念,加強對規律的理解,增強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能直接培養學生用實驗方法驗證和探索規律的能力,是其它任何手段不能替代的。
關鍵詞 小實驗 課堂效率 操作技能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根據物理課程基本理念:“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實踐能力,改革以書本為主、實驗為輔的教學模式”。根據這一理念,如何加大實驗教學力度,改進實驗教學、提高教學效果以推進物理素質教育,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1充分準備物理演示實驗,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物理演示實驗具有形象真實、生動有趣的特點,能為學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規律前營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學生感受倍深。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動作記憶效率比語言文字記憶效率要高好幾倍。“百聞不如一見,百看不如一做”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經驗告訴我們:一個成績優秀的物理尖子生對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具有很強的“悟性”,這種“悟性”源于對日常生活豐富的感性認識。對物理學習有困難的人,其最大的障礙不在于智力因素,而在于缺少對日常生活的細心觀察,頭腦中缺乏感性經驗,而這些感性經驗恰恰是物理思維的基礎。因此,作為一名物理教師,首要任務就是:盡一切可能,在課堂上為學生展現出豐富多采的物理現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
引導學生利用自己身邊器材做實驗,既可說明物理道理,又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利用雞蛋來做物理實驗。
(1)做固體壓強的實驗
雞蛋握在手中,使勁握也難以破碎,但手拿雞蛋在碗邊輕輕一敲即破。說明:雞蛋緊握在手中時,受力面積大,壓強小;而在碗邊輕敲時,受力面積小,壓強大。可見,壓力的作用效果不僅跟壓力大小有關,還跟受力面積有關。
(2)做大氣壓實驗
將浸濕酒精的棉花放在廣口瓶內,點燃棉花,并讓它燃燒一會兒,然后將一只剝殼的熟雞蛋(稍大于瓶口)置于瓶口上,熟雞蛋在瓶內、外壓強差作用下,被壓入了瓶里。
(3)做物體的浮沉實驗
將一只雞蛋放入濃鹽水中,然后緩緩倒入清水稀釋、攪拌,隨著鹽水的不斷稀釋,雞蛋排開液體的體積隨著增大,由漂浮狀態慢慢變成懸浮狀態,最終沉入杯底。這說明:浸在液體中物體的上浮和下沉,決定于它所受浮力和重力的合力。
德國物理教育界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沒有演示實驗的課,不算是一堂成功的課”。演示實驗不僅使全體學生在不同程度上都能既獲得知識,又提高能力,而且解決了將課堂教學統得太死,對學生個體間的差異不能因人制宜的弊端。
2認真上好學生分組實驗課,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和實驗操作技能
要提高學生分組實驗的教學效果,就必須使學生真正進入角色,手、眼、腦并用地進行有目的的探索活動,對此,我也進行了一些探索。如九年級第十三章的《電路的連接方法》分組實驗,我在教學中采用啟發式教學和有控開放。
首先,教師啟發學生思考:如何利用桌上現有的器材連接成一個電路,使兩個小燈泡同時發光,并提示連接的方法可能不止一種。學生利用提供的器材自己探索進行連接電路的實驗。
隨后,我從中選擇幾個相類似的電路,組織學生通過比較的方法進行討論,找出相同之處進行歸納,由此得出電路的一種連接方法:串聯。緊接著進一步提出問題:如果取走其中的一個小燈泡,其余小燈泡還能不能繼續發光?學生會進行猜測,這時我提示他們通過自己所連接的電路加以實驗,通過觀察到的現象進一步加深對串聯電路的理解。當然有極少數的學生有不同的連接方法,當取走其中的一個小燈泡時,另一個燈泡仍然發光,此時他們會提出異議,當投影他們連接的電路時,大多數同學會發現他們所連接的電路與前面所示的電路有區別,由此組織他們進行簡短的討論,分析它的連接特點,并示意學生利用手里的器材進行實驗,實驗下來大家發現用這種方法也能使兩個小燈泡同時發光,教師再組織學生進行比較、討論,找出相同之處進行比較,得出電路的另一種連接方法:并聯。此后進一步提問:如果取走其中的一個小燈泡,其余小燈泡還能不能繼續發光?并提示學生用實驗進行檢驗,學生由此通過實踐操作加深對并聯電路的理解。
結束學生實驗后,組織學生通過討論,自己得出串、并聯電路的特點,并利用電腦多煤體的手段進行一些電路的識別練習,進一步鞏固所學到的知識。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邊實驗、邊學習、邊思考,能較快地掌握物理知識。分組實驗課都安排在實驗室里進行。每個桌上都有一套儀器,每位學生都有動手的機會,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
3充分發揮教材中“小實驗”的作用,訓練學生動手制作的能力
當前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有不少教師認為教材中的“小實驗”是課外知識,與考試無關,因此常被視為可有可無,或被棄之不理。然而這些小實驗卻往往具有取材容易、貼近生活、直觀明了、便于操作的特點,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而且能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鍛煉學生的動手制作能力和獨立操作能力,發展智力。
總之,切實重視課堂演示實驗,認真上好學生分組實驗課,充分發揮教材中“小實驗”的作用,是真正加大實驗教學力度,改革物理實驗教學、提高物理教學效果,以推進物理素質教育的基本措施。實施物理教學的“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