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霞
【摘要】會計信息化是企業信息化的重要內容,它將極大地提高財務工作效率和整體管理水平,為決策者提供更加快捷、準確的信息。而通過評價會計信息化水平可以發現其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差距,從而有利于企業規范、快速地推動會計信息化建設。本文主要基于企業信息化水平的評價標準和績效評價標準,進一步分析和挖掘會計信息化水平的評價指標,完善并構建了會計信息化水平的指標體系,最后利用德爾菲法確定了體系中各指標的權重及數學模型。
【關鍵詞】會計信息化 指標體系 評價模型
一、企業會計信息化的發展概況
(一)企業會計信息化的內涵
根據《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我國會計信息化工作的指導意見》(財會[2009]6號)的內容,企事業單位會計信息化的建設工作包括會計基礎工作信息化、會計準則制度有效實施信息化、內部控制流程信息化、財務報告與內部控制評價報告標準化等方面。此外,實現以上工作的基礎還應該包括會計信息化組織建設、人才發展、內部審計、信息化平臺建設等方面。因會計信息化環境的變化還將不斷產生新的內容,因此企業會計信息化內涵也是相當廣泛和動態的。但就企業來講,會計信息化其名稱應改為財務信息化更實際和準確一些,文中研究的會計信息化也指財務信息化。從績效性方面講,可以說會計信息化是對財務工作的一次革命。
(二)我國企業會計信息化的現狀
目前,在我國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水平參差不齊。實際運用方面,在國內會計信息化走在前列的代表是中石油,雖其規模龐大、分布廣泛、業務復雜,但其通過會計信息化已經實現了會計核算中90%的業務自動化,能對所有業務進行實時監控,并及時、準確統一和分層形成財務報告系統,同時能通過財務分析系統隨時進行監控和分析,保證了決策信息的有用、及時和準確。但也有些企業會計信息化水平較低或根本還未進行信息化建設。從整體情況看,一般規模較大和業務復雜的企業均不同程度地進行了會計信息化建設,規模較小和業務簡單的企業信息化程度較低;領導重視和組織規范的企業,其會計信息化程度較高,反之則較低。
但必須注意的是,同一行業、同一地區、相同規模的企業存在會計信息化水平較大差異的情況也相當普遍。由于企業會計信息化的建設程度受外部和內部影響的因素繁多,因此會計信息化水平也是千差萬別。
(三)企業會計信息化評價的意義
正是由于企業會計信息化發展建設水平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如何把握和評價企業會計信息化的發展程度顯得十分必要。其意義在于:
第一,為企業充分正確了解其會計信息化建設水平,為提高會計信息化建設質量提供參考。
第二,可以為國家會計信息化管理部門制定各項標準和政策提供重要依據。
第三,有利于國家信息化戰略的順利實現。
第四,促進會計信息化理論的發展。
二、企業會計信息化評價指標體系
(一)企業會計信息化評價的內容
任何評價都應該具有全面性、客觀性、準確性、動態性和易操作性的原則,因此企業會計信息化建設所涉及的內容均應該作為其評價的內容。按照生命周期法,從企業會計信息化的提出到開始建設,最后到維護、完善和更新,這應該是一個不斷循環的過程。其評價的內容可以歸結為如下幾個方面:
1.組織與戰略方面。會計信息化是一項系統工程,信息化組織的領導力無疑是實現會計信息化的重要保障。企業必須先有正確、合理的會計信息化戰略規劃,才能引領信息化不斷前進,從過程上講,這也是會計信息化建設重要前提。
2.基礎建設與保障方面。企業會計信息化它一定是借助計算機等硬件設施,以及優秀的管理軟件,因此會計信息化的工具不可或缺。但這種信息化的新環境顯然對內部控制、安全風險等都造成了很大影響,包括后期對硬件、軟件的維護等,都必須要制定相應的制度并切實得到執行才能保證會計信息化的健康發展。
3.信息化運用方面。會計信息化只有通過實際運用才能發揮出它的價值。包括會計軟件使用率、軟件模塊與實際業務的耦合度、軟件運用的便利性、與其他業務模塊的數據交流等方面。
4.績效方面。會計信息化的目的就是提高管理效率、規范管理流程,從而及時提供更加準確、完整的決策信息。它是一項投入,因此就必須考核其績效情況,主要評價績效性中的效益性和效果性。
5.人力資源方面。會計信息化最終還需要通過人的干預才能實現,因此操作人員的技能水平和培養教育情況應該得到足夠重視。
(二)會計信息化水平評價的指標體系
在明確了會計信息化評價內容后,必須采取可操作的措施以便評價,即構建評價的指標體系。因會計信息化它既包含定性的內容,例如組織建設、制度建設等,又包含了可以量化評價的內容,例如在績效等方面。因此在指標體系中必須綜合考慮。
一般來講,評價指標應盡量反映能代表其評價內容的核心指標,指標不宜過多(一般3~5各為宜),即采取關鍵指標法(也稱“二八”理論)。評價指標能盡量進行量化,且還必須易于取得量化的數據,才能保證便于實施和比較。
(三)會計信息化水平評價的指標體系說明
上述指標體系中的準則層是按評價內容所確定的,每個準則層再細分核心指標而得到指標層。為便于計算,指標層數值是按照不同定性水平轉換為定量水平進行打分,再乘以指標層和準則層的權數逐級匯總計算而總體水平分值。
指標層分值計算一般分為五個層級,即按照打分法依次為100、80、60、40、20、0分的區段,每一分數段代表一類水平,由此進行區分。因指標層項目較多,這里不再列表說明。
三、指標權重及評價數學模型的確定
(一)權重的確定
因企業會計信息化水平評價體系是按層次和各指標組成的,然而準則層和指標層對總體會計信息化水平評價的影響程度并不是相同的,因此必須確定準則層相對于目標層以及指標層對相應準則層的權數。
德爾菲法和AHP法都是確定權數比較好的辦法,但AHP法計算較為復雜,而兩者原理一致,只是AHP法對專家結果在確定后進行了邏輯性檢驗。但德爾菲法的邏輯性檢驗在專家們確定結果時即進行了檢驗,屬于前置檢驗。因此采用德爾菲法確定指標權數具有更加簡便易行且不影響準確性的特點。
根據指標體系分別將權重調查表發放5位專家,專家們對權重進行獨立評判,收回調查表后按5位專家的權重數計算每項指標的平均值。
根據整理后的每位專家的評判情況,可得出企業會計信息化評價指標體系中具體評價指標相對于目標層的權重。
其中:A級表示已全面有效地實施會計信息化,規范化程度很高,基礎建設和制度保障完善,運用程度很高,發展很成熟,能有效促進企業加強管理,進一步提高競爭力。會計信息化水平很高,處于國內或行業領先水平。
B級表示已基本實施會計信息化,規范化程度較高,基礎建設和制度保障較為完善,運用程度較高,發展較為成熟,基本能有效促進企業加強管理,但需要進一步加強會計信息化建設。會計信息化水平較高,處于國內或行業一般水平。
C級表示已部分實施會計信息化,基本形成了會計工作規范化,基礎建設和制度保障一般,運用程度一般,但會計信息化建設需要引起充分重視。會計信息化水平一般。
D級表示很小部分實施了會計信息化,會計工作規范化不強,基礎建設和制度保障較差,運用程度較差,會計信息化建設處于入門階段。會計信息化水平較差。
E級表示會計信息化水平很差,基本還未開始發展會計信息化。
參考文獻
[1]國務院. 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EB/OL].[2006- 05-8].http://www.gov.cn/test/2009-09/24/content_14254474.htm.
[2]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我國會計信息化工作的指導意見[EB/OL].[2009-04-12]. 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9/content_14 71715.htm.
[3]國務院資產管理委員會.中央企業信息化水平評價暫行辦法[EB/OL].[2008-07-16].http://www.gov.cn/gzdt/2008-07/16/content _1046729.htm.
[4]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建筑施工企業信息化評價標準[EB/OL].[2011-12-26].http://www.mohurd.gov.cn/gsgg/gg/jsbgg/201201/t2012 0112_208413.html.
[5]呂學典.會計信息化指標評價研究[J].情報雜志.2008(7):95-99.
[6]梁寧,吳雪鶴.中國石油財務會計信息化管理工作探析[J].財務與會計2013(1)58-59.
[7]財政部. 財政部會計司司長劉玉廷就全面推進會計信息化指導意見答[EB/OL].[2009-05-08].http://www.mof.gov.cn/pub/kjs/zhengwuxinxi/gongzuodongtai/200905/t20090508_140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