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校園文化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湖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以打造“文化建院”、培育當代魯班傳人為核心,全面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使學院成為傳播和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基地、示范區和輻射源,為推動學院科學發展提供了精神動力、輿論支持和文化條件。
[關鍵詞]建設類高職院;校園文化;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4)02 — 0160 — 02
[收稿日期]2014 — 01 — 09
[基金項目]湖南省建設人力資源協會2013-2014年科研課題,編號:CHA2013002;湖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2011年重點課題,編號:11KTZD03。
[作者簡介]任永輝(1983—),男,陜西鳳翔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加強和改進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師生員工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增強學校核心競爭力的基礎性工程。湖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學院)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大力倡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魯班精神,以打造“文化建院”、培育當代魯班傳人為核心,努力建設基于全面發展的工程文化、基于熏陶體驗的環境文化、基于自覺約束的制度文化、基于文明守信的行為文化、基于風清氣正的廉潔文化,使學院成為傳播和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基地、示范區和輻射源。近幾年獲得1項湖南省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精品項目、3項湖南省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獎。
一、明確工作思路,做好頂層設計
學院重視校園文化建設頂層設計,組織校企專家精心編制了校園文化建設方案及實施方案,明確了校園文化建設的總體思路,即:堅持一個中心(打造“文化建院”,培育當代魯班傳人),遵循二個倡揚(倡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倡揚魯班精神),深化三個推進(推進產業文化進校園、工業文化進教材、企業文化進課堂),圍繞四個目標(培育核心價值觀、積淀學院精神,滿足師生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師生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打造文化品牌、增強核心競爭力),建設五個文化(基于全面發展的工程文化,基于熏陶體驗的環境文化,基于自覺約束的制度文化,基于文明守信的行為文化,基于風清氣正的廉潔文化),營造努力和諧校園文化環境,著力培養建設行業一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在文化傳承與創新中培育當代魯班傳人。
二、強化工作措施,繁榮文化建設
㈠大力弘揚魯班精神,提升師生核心價值追求
魯班是我國古代優秀的工匠和杰出的發明家,是中國古建筑業、工匠業、機械、建筑工藝界的集大成者。作為建設類高職院,學院把以“吃苦耐勞、注重細節,勤于思考、鍥而不舍,立足實踐、刻苦鉆研,敬業創新、精益求精”為主要內涵的魯班精神融入到人才培養全過程,以魯班精神激發學生的使命感、培養學生的自豪感,引導學生讀建筑書、明建筑業、想建筑事、做建筑人,爭做魯班傳人。
學院以魯班精神為統領,傳承和豐富具有城建特色、反映辦學傳統、體現精神風貌的校風、教風、學風、作風,積極踐行“真心求學、實意做事”的校風、“弘德精業、正己立人”的教風、“尚學尚能、成人成才”的學風和“修身、勤學、敬業、自律”的工作作風,使之成為師生員工工作、學習的內在要求和外在規范,成為激勵師生、凝聚校友的不竭動力,并內化為共同價值取向和行動指南。
㈡加強工程文化建設,培養學生良好職業素養
推進建筑“產業文化進教育,工業文化進校園,企業文化進課堂”,將工程文化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促使學生形成職業化的工作技能、職業化的工作形象、職業化的工作態度和職業化的工作價值觀,具有吃苦耐勞、團結守紀、誠實守信、安全生產、注重質量、服務顧客等意識,成為具有工程文化素養的高素質勞動者。
依據建設行業技術標準和崗位職業資格標準,重構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把崗位職業(執業)資格所要求的應知內容、應會技能和應具備的基本職業素養融入到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學好專業的同時樹立良好的工程價值觀和職業道德、職業情操,培養較強的質量意識、安全意識、節能環保意識和實際操作技能。
編寫了《建工企業文化》讀本,實現校企文化的互動與融合,讓學生直接感受企業文化氛圍。2012年,學院“素質教育融入建筑產業文化的路徑”和“高職院工程文化建設方案”入選全國教科“十一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中工業文化對接的研究與實驗》成果《產業文化讀本》和《產業文化育人典型案例》,成為建筑產業文化育人的范例。
㈢優化環境文化建設,營造良好育人氛圍
在校園規劃、場館建設和景觀建設中充分吸收魯班的建筑思想,從學校大門、教學樓、圖書館到魯班文化廣場、芬芳園、“暢想”雕塑,再到各種園林小品,一磚一瓦、一石一木、一斗一拱無不體現和彰顯著中國傳統建筑文化,山、水、園、林、路等達到使用功能、審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諧統一,時刻激勵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人、學會生存、學會發展,學生置身其中受到啟迪和教育。校園內樹木蔥蘢,碧草如茵,曲徑通幽,鳥語花香,藝術石刻和園林小品點綴其間,錯落有致的建筑與優雅的環境交相輝映,濃厚的文化氣息沁人心脾,讓無數懷揣夢想的有志青年,在這片幽邃的知識樹林里吮吸、沐浴、奮發、求索。
㈣完善制度文化建設,發揮激勵凝聚導向作用
學院構建了基于ISO9001質量標準的精細化管理體系,編制了以“明確工作職責、規范工作程序、量化工作標準、嚴格考核評價、落實責任追究”為內容的《工作手冊》。健全的制度體系和成熟的制度文化引導、激發了全體師生的潛能和激情,特別是有助于培養學生朝氣蓬勃的精神,增強學生對社會文化的辨析力和自控力。
制度文化把全校師生的個人利益與學院的命運和前途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從而形成強烈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自覺根據學院制度文化所倡導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調整自己的行為,以高昂的情緒和奮發進取的精神,積極投入到學習、生活和工作中去,朝著“省內領先,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的“城建夢”前進。
㈤注重行為文化建設,培養學生良好職業行為
強化教師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用《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和“弘德精業,正己立人”的教風提高道德修養、規范職業行為,引導教師愛國守法、敬業愛生、教書育人、嚴謹治學、服務社會、為人師表,時刻以師者的激情感染和激勵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練就過硬本領、勇于創新創造、矢志艱苦奮斗、錘煉高尚品格。
重視學生職業行為培養,將吃苦耐勞、樂于奉獻、踏實肯干、勤于鉆研等行業品質要求作為重點內容納入人才培養方案中,一年一期重在培養學生的法紀意識、團隊意識、職業意識,一年二期重在培養學生的感恩奉獻精神和社會責任感,二年一期重在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人際溝通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合作協調能力,二年二期重在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并讓學生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自我,三年級重在培養學生的擇業觀、職業觀,作好由“學校人”向“社會人”的角色轉換,準確定位,盡快適應社會。
㈥深化廉潔文化建設,引導學生樹立質量意識
積極推進廉潔文化進校園、進教材、進課堂,將廉潔文化教育納入了課堂教學和培訓計劃,通過教學、培訓、講座等形式,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道德觀念,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通過廣播站、校園網、校報宣傳廉政先進事跡,舉辦了廉潔詩詞吟唱會、廉潔教育展、廉政文化攝影大賽、廉潔短信征集等活動,使廉潔文化在各項活動中得到體現,大力創造良好的廉潔文化氛圍,增強了廉潔文化的覆蓋面和輻射力。有針對性地開展“敬廉崇潔”、“誠信守法”為主題的廉潔教育活動,特別是結合建筑行業所發生的工程質量事故,將魯班獎的精品意識和優質標準貫穿教育全過程,教育學生樹立建筑大計、質量第一的意識,修筑經得起時間和災害考驗的精品建筑。
三、注重工作成效,提升品牌效應
㈠形成了突出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相融合的“塑造人格,培養技能,彰揚個性,服務社會”的辦學理念
培養人才是學校的根本任務,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學校永恒的主題。受教育者培養質量的提高,既在于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質的提高,也在于受教育者綜合業務素質的提高。因此,要十分注重對學生健康人格的熏陶塑造,同時要緊密結合高職教育發展要求,自始至終抓緊對學生專業技能的鍛煉培養,并在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突出對學生建筑行業特色的宣傳、內化,在潛移默化的導引中增強學生對建筑行業的體認感,爭做魯班傳人,進而自覺養成良好的職業個性,并努力追求個性化發展,以便于將來為社會做出更大貢獻。為達此目的,對教育者而言,同樣需要在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方面不斷提升自己,以良好的人格力量、知識技能和個性特質為受教育者當好引路人,通過言傳身教,突顯學校的辦學特色,共同實現報效國家的愿景。
㈡構建了體現建設類高職教育特色的“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校企共建,工學結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該模式的內涵是: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中心,強化職業素質教育和專業技能訓練,以職業文化教育與專業技術教育相融通來構建課程體系,在專業技術教育中加強人文精神的教育,在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滲透職業道德、專業倫理(安全與質量意識)和節能降耗、善待環境等要求,該模式多次在中國建設教育協會作專題介紹,在國內開辦土建類專業的院校中產生了良好的影響,2011年學院主持中國建設教育協會重點課題《土建類高職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總課題,全國有54所高職院參加13個專業子課題研究。2012年,該課題列為住建部軟科學研究項目。
㈢構建了“文化導引,道德踐行,德性培養”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秉承湖湘文化精髓和魯班精神,對學生進行傳統道德文化熏陶,培養學生的憂樂情懷、角色意識和敢為人先精神,營造蓬勃向上的科學與求知的氛圍。通過實施工程文化教育,使學生對職業教育有正確的認識并樹立職業教育的初步理念,逐步養成合理的職業理想,了解自己今后所從事行業的基本情況和主要特點,明確自己的職業取向,制定職業生涯發展規劃。2010年,該模式入選《湖南省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優秀經驗集》。
校園文化建設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環節和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然選擇,是新時期推進素質教育、實現德育創新的重要途徑,是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規范師生思想行為的重要手段。學院將進一步深化校園文化建設的研究與實踐,使學校培養的人才在職業技能、文化素養、心理素質、職業道德、創業能力等方面獲得全面提升,真正成為當代魯班傳人,堅定理想信念,勵志刻苦學習,積極投身實踐,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而奮斗。
〔參 考 文 獻〕
〔1〕易玄明,任永輝.著力打造文化建院,培育當代魯班傳人〔N〕.湖南日報,2012-12-14.
〔2〕余祖光.產業文化讀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劉新生.大學文化建設(下)〔M〕.濟南:泰山出版社,2010.
〔責任編輯:侯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