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行政事業單位是行政事業單位的總稱,其在履行政府職能、管理公共事務上有著重要的意義。而良好的、有規章的財務管理模式是行政事業計劃與任務能夠圓滿完成的強有力的保障,其對于財務制度的健全、杜絕腐敗現象的發生以及加強黨風建設上意義重大。本文首先簡單闡述了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基本概念,在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模式存在的缺陷進行淺析后,以現代先進的財務管理理念為基礎,著重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模式的改革與創新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 財務管理模式 改革與創新
一、前言
隨著市場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經濟從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轉型的進程不斷加深,與此同時,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活動也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對于企業財務管理模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涉及到單位一切經濟關系的處理, 其要想更好地為行政事業工作服務,跟上知識經濟時代的節奏,就必須在財務管理模式的創新上不斷的進行探索,實現行政事業單位的成功理財。筆者在對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進行了長時間的調查之后,指出其財務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并給出了相關模式改革創新的建議。
二、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模式簡述
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在行政事業單位的所有管理項目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其涉及到單位一切經濟關系的處理,更是依法行政和依法理財的有力保證。而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模式必須與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以及財務規章制度相符合,必須在國家所制定的方針和政策的基礎上有計劃、規范的對資金進行分配利用,來保障行政事業單位工作與計劃的順利進行。
三、當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模式存在的缺陷淺析
在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企業財務管理模式也要進行相應的改革與創新,才能跟上知識經濟時代的步伐。而目前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模式卻呈現固化狀態,甚至停滯不前,無法滿足新的社會經濟背景下企業在經營處理經濟活動中的需求。單位的財務管理模式存在著種種弊端。
(一)缺乏財政管理意識
行政事業單位的領導還未認識到財務管理對于單位工作的重要性,對于財務管理基礎知識的掌握不夠,沒有意識到財務管理部門處于一種不可或缺的地位。并且對于財務和會計的工作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多數單位的領導人認為財務部門的工作人員僅僅只與錢的處理有關,這就造成了財務人員沒有機會參與單位管理。會計人員在對經費報銷的審核上,沒有標準界限,只要經過了相關審計人員的批準同意,就會實施報銷。對經費控制意識的缺乏,最終會造成單位經費超支浪費嚴重。
(二)財務管理監督制度不夠嚴格
財務管理監督制度的不夠完善,財務部門對于會計人員的考核和監督不夠規范嚴格。因此就會造成會計人員迫于行政壓力或在一些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往往會做出一些違反財經紀律的事情,這對于單位的財政經濟是一種損害,更是對財務監管制度的挑釁。財務部門對于會計人員進行考核和監督的力度不夠,導致會計人員的責任心的喪失,最終損害的將是單位部門的整體利益。
(三)財務管理制度不夠健全
財務管理制度在會計人員的崗位職責的規定上不明確,會計人員甚至對其所處的崗位的具體內容還不了解。許多單位基于人力不足的原因,都存在的不合理、不合法的兼崗現象。有些單位甚至到現在還未建立專門的財務管理制度,在進行財務管理的工作時,僅僅依靠的是一種慣例,沒有規范的制度作為保障。因此在相應的財務管理工作實施時,相應的部門人員沒有履行相應的職責義務,時時有越權現象的發生,造成財務管理工作混亂不堪,管理隨意性太大。有些單位雖然已經建立起了相應的財務管理制度,但大多數都存在著制度不健全的現象,導致會計在基礎工作時操作不規范,甚至存在著重大漏洞。
(四)固定資產的管理力度不夠
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的管理不夠規范,主要可以分為以下三種情況:一是部分單位的固定資產長期未進行盤點或者清算,某些固定資產可能賬目上存在,而實際卻可能已經報廢變賣了,但并未及時的做賬務處理,賬目情況與實際情況嚴重不相符;二是在購買和建設固定資產時入賬不及時,某些正在使用著的資產并未入賬,導致賬外資產的形成;三是部分單位在有固定資產減少之后沒有遵照規定到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去辦理相應的報批手續。固定資產管理的混亂,導致了賬目不清、賬實不符的情況發生,最終會導致國有資產的流失,更是對單位利益的損害。
(五)會計從業人員缺乏基本的業務素質
在會計從業人員的基本業務素質水平中,普遍存在著參差不齊的情況。有些會計人員對基本的業務知識并沒掌握,根本就不能勝任此項工作。會計的基本業務素質不高,具體表現在部分單位在對賬簿的設置上不夠全面、在對賬務的處理上不夠精準、沒有恰當的運用科目、入賬登記不及時導致賬實不符等等方面,最終導致了會計核算的信息失真。單位領導在對會計人員的選拔上,也沒有嚴格的標準,甚至全憑個人喜好,根本沒有對會計人員的個人素質與能力進行全面考察,這就自然導致了會計從業人員的基本業務素養參差不齊。
四、規范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模式
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是當今單位在工作計劃的進行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行政事業單位在履行政府職能、管理公共事務上擔負著重要職責。規范其財務管理模式,是提高單位工作效率的關鍵。
(一)加強單位領導財務管理意識及法律意識的培養
對單位的領導以及財務人員加強其財務管理意識的培養。財務人員和主管財務的領導的身上最容易發生財務違紀的現象。領導法律意識及財務管理意識的高低直接關系著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質量。由于法律意識淡薄,主管領導可能會指使會計人員在賬目上做手腳,造成了違紀現象的發生。因此,單位必須定期對單位領導及財務人員進行培訓,加強其財務管理意識和法律意識,提高單位財務人員的職業道德和相關法規理論水平,最終達到預防職業犯罪的目的。
(二)加強財務監管及管理制度建設
在財務制度的建設上,要從兩方面開展,同時加大力度:一是加強監管力度。建立行之有效的監管制度,對經常性的經費支出、專項經費支出進行嚴格的審核,同時部門還應對上級補助單位的收入和對下級繳付資金的支出進行核定。嚴格的核實上繳上級相關的款項,在基建等項目建設資金支出的監管上加大力度,對單位的所有支出進行核實。二是健全管理制度。在財務管理制度的建設上,必須明確財務人員的職責范圍,杜絕越權現象的發生。建立有效地約束機制,嚴格按照規章制度行事,做到有章可循,是整個部門的運轉更加高效。
(三)加強固定資產的管理
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其本質上屬于國有資產。財務部門在數量金額賬、卡、表等形式的管理上應該制定嚴格的標準,同時要制定固定資產明細賬、保管固定資產的卡片,國有資產管理處要設立固定資產保管賬,建立專門使用物品登記表進行規范化的管理。禁止將單位的固定資產占為私有。每年因組織不止一次的財產清查,清理盤點的內容包括所有的實物和固定資產在內,仔細核對相關的賬簿,如果發現有相應的盈虧毀損情況存在,必須在第一時間內查清楚原因,并按照相關規定及時的進行處理,確保賬目與實際情況相符合、賬目與賬目相符和,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四)加強會計從業人員的培訓
要想加強會計從業人員的基本業務素養,就必須定期對會計人員進行業務知識的培訓。不僅要加強會計人員對于會計基礎理論、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制度等方面的知識的掌握,同時還要根據財政改革的最新要求,及時培訓國庫集中支付、政府采購、部門預算改革后財務事項確認等相關的最新會計知識,使會計從業人員的業務知識更加全面豐富,從而能更好地勝任財政和財務會計的工作。
五、結論
社會經濟的轉型進程在不斷加深,行政事業單位原有的財務管理模式早已無法滿足其在工作與計劃實施過程中的需要。因此,在知識經濟時代已全面來臨的背景下,行政單位的財務管理模式必須改革創新,在人員素質和財務管理制度以及固定資產的管理上必須重視起來,才能使其財務管理模式更加完善,使整個單位部門更加高效的運轉,更好的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
參考文獻
[1]谷秋麗.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活力,2009,(4).
[2]樊汝春.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財會研究,2009,(6).
[3]黃瑞金,楊敏.應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J].現代審計,2009,(2).
[4]盧健新.有關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存在的若干問題探討[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09,(6).
[5]社???,喬錦繡.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常見問題[J].畢業論文網.2012.2.20
作者簡介:馬潤芳(1975-),女,回族,云南漾濞人,會計師,研究方向:事業單位會計工作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