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珍 邢朝云 朱平 王學屏 吳廣霞 張囡囡
【摘要】教學質量是高等學校生存和發展的關鍵,提高教學質量必須要有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傳統的教學模式忽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束縛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新性,嚴重影響當前的教學效果。近年來自主學習模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該模式強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變學會為會學,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這將大大提高教學質量。病理學作為橋梁學科,教好病理學對整個醫學教育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本論文旨在對自主學習基本理論進行梳理,針對病理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建議與課堂實際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自主學習 教學模式 病理學
【基金項目】山東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重點)課題,高職院校《醫學免疫學與微生物學》課程中四種教學模式的比較研究,課題編號:2011GG218。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2-0247-02
病理學是連接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之間的重要橋梁學科,教學的好壞,對整個醫學教育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1],現在的醫學教學模式已從生物醫學模式轉變為生物-社會-心理醫學模式,這就要求我們改變傳統教學方法,建立新的教學模式,為學好病理學做好準備。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讓學生被動記憶,缺乏主動思考和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忽視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束縛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新性。這嚴重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和后續的臨床課程學習。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化被動為主動,提高病理學的教學質量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2]。
1.傳統教學方法的現狀
傳統的教學方法為我國的教育事業做出了貢獻,同時也有不足,專家學者進行過各種改革的嘗試,對提高教學質量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然而,這些嘗試都屬于改良,沒有根本性變革。
長期以來醫學教育多采用被動接受式的模式。 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座位上聽。雖然也有互動,但是并沒有為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近年來應用多媒體、圖像、動畫、視頻等手段取代了依靠粉筆、黑板、掛圖的傳統病理學教學手段。應用多媒體,使教學內容看起來不再那么單調、乏味,提高了學生的興趣,節省了大量板書的時間,教師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內容的講解上。然而,這種講解還是以教師為主體。現在的病理學教學現狀就是教師侃侃而談,而學生昏昏欲睡。高職院校學生基礎不扎實,聽課效果又因人而異、差別很大,極大地影響了病理學的教學效果。由于高職院校課程設置特點,學生在學習病理學的過程中,普遍感到難理解、名詞術語多、難記憶等。針對以上病理學的教學現狀,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于提高病理學教學質量尤為重要。自主學習強調以學生主動學習為主,而不是傳統教學中以老師講授為主。
2.研究自主學習的目的
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指大學生順利完成自主學習任務的各種心理品質的總和,具體包括自主學習的自我定向能力、應用學習策略能力、自我監控能力和自我評價能力[3]。通俗來講,自主學習就是學生自己愛學習、會學習,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僅是一種心理能力,而且是一種社會能力,還是一種持續生存與發展的綜合能力。這些能力很重要,不但指導規范的學校學習,而且教導一個人在步入社會后如何更新自己的知識。
本文的目的就是探討在教學活動中是以內因(學生)為主還是以外因(教師等)為主更符合客觀規律,以便于認識和掌握客觀規律,為教學改革具有明確的針對性和目的性提供理論依據。
3.以學生自學為主的教學方法
以學生自學為主的教學方法強調內因的作用,調動學生自學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個性化和創新精神。通過自學,積累有用的知識,開發自己的潛能,使學生知道如何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以適應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為了使以自學為主的教學模式具有可操作性,首先要轉變學生的觀念,不要被動地接受知識,要自己主動學習知識,逐漸養成自學的習慣。其次,要減少學生自學的盲動性,教師側重于引導,使學生逐漸適應以自學為主的教學模式。為了確保教學質量,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具體采取以下措施:
3.1發放教學大綱、自學指南和指定教學參考書目
發放教學大綱,使學生對課程體系內容、掌握的范圍和程度有所了解,同時也鼓勵學生對感興趣的專題縱深學習和研究;發放自學指南和指定教學參考書目,在自學指南中設置問題和展示圖片以引起學生好奇,教學參考書可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不能解決的問題由教師輔導或答疑給予解決,使學生逐漸熟悉自學的方法和明確自學的方向。
3.2以學生自學為主的第一課
第一次課以極其通俗易懂的方式概述學科體系內容,使學生對課程內容先有一個粗淺的宏觀了解,為自學奠定基礎。
3.3輔導和專題報告
以學生自學為主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授課以輔導答疑為主。由每班學習委員收集學生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交給教師歸納分類,定期輔導答疑。輔導答疑課只講授學生不會的問題。定期舉行專題報告,報告的內容涉及如何提出問題,怎樣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等。
3.4建立學習小組
建立學習小組,互教互學,自己查閱文獻,互相討論解決問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倡利用網上資源輔助自學。
4.討論
傳統的教學評價體系側重于外因條件,如師資力量,多媒體應用,教學設備,圖書館藏書量,科研成果等等。傳統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內因的變化,在教師的框架下塑造的學生缺乏個性,缺乏想象力和不善于思維,在很大的程度上埋沒了他們的才智。很多專家學者試圖改變目前的教學觀念,致力于以學生自學為主的教學改革,逐漸取代傳統的由外因為主的教學模式。
衡量教學質量的標準應是學生掌握可應用的知識量,自學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國的人才評價標準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深刻影響,注重名牌、注重學歷和注重經歷。然而,這是外因的產物,并不代表本人的真實水平。我們都知道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實事求是,在人才評價標準上很少有人能夠做到這一點,以至于形成錯誤的導向。
自學為主的教學模式強調內因的作用,教學工作的重點放在學生身上;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應進行平等的交流,尊重學生的看法和意見,尊重學生的人格,服從真理和客觀存在。教師應以淵博的知識和豁達的胸懷來感染學生,引導學生,啟發學生,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以學生自學為主的教學模式改革,主要需要更新觀念,傳統的教學觀念是最大的勢力和阻力,而其他條件的不足是可以克服的。習慣于傳統教學模式的學生,一開始可能不適應,需要刻苦努力。當他們打開并走進這個自學的大門時,就會逐漸看到一個完整真實的客觀世界,自學會賦予他們無窮的知識,正確的思維,無限的想象力;賦予他們信心、力量和競爭的勇氣。以自學為主的教學方法,強調讓學生自己獲取自己應該掌握的知識,將枯燥的知識轉變為無窮的樂趣來追求、探索和創新。
因此,在高校的教學改革上,就要把內因放在首位,學生是改革的基點,一切改革都要從學生出發,學生也是改革的落腳點,成敗要看學生的質量。病理學中需要掌握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疾病的病理變化。在病理學的學習過程中,通過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的思維規律,形成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病理學教學質量,對以后的校外學習以致終身學習習慣的培養都將大有益處。
參考文獻:
[1]陳光平,葉寧海,陳吳興. 在病理學教學中開展問題基礎學習研究與實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6,19(9):1114-1115.
[2]杜慶紅等. 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病理學教學質量[J].高教高職研究,2013,44:166-167
[3]何基生.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內涵、構成及培養.湖南科技學院院報,2012,33(5):75-78.
[4]楊冬艷. 大學生自主學習模式的研究[J]. 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10(4): 101-103.
[5]龐維國著,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和策略「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6]李西君,井世潔.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其培養[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3(3):12
[7]李鵬程,略論自主學習模式[J]中國遠程教育2002,2: 37-39
作者簡介:
郭秀珍(1985-),女,碩士,主要研究方向:基礎醫學與教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