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立章
【摘要】京劇是我國早期最具代表性的唱腔藝術,它對我國傳統聲樂藝術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在聲樂藝術多元化發展的今天,京劇與聲樂的融合度也越來越高。文章具體分析了京劇唱腔在聲樂演唱藝術中的融合運用情況。
【關鍵詞】京劇唱腔;聲樂演唱;聲樂藝術;融合度
我國的戲曲藝術歷史悠久,京劇憑借著獨特的唱腔和韻味成為我國最具代表性的“國粹”藝術。縱觀我國傳統聲樂藝術的發展之路,京劇唱腔作為我國早期聲樂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聲樂藝術發展進程中,起到了極大的影響作用。近年來,隨著我國聲樂藝術的多元化發展,京劇唱腔在聲樂演唱中的運用也越來越普遍。聲樂演唱中對京劇唱腔的各種借鑒,已經成為發展我國聲樂藝術的新趨勢和新方向。困此,我們有必要對些借鑒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一、京劇唱腔的特點
在我國眾多傳統戲曲藝術門類中,京劇是最負盛名、流傳最廣的一種戲曲形式。我國傳統京劇藝術講究的是唱、念、坐、打,其中對唱功的追求尤其注重。京劇唱腔是向人們展示京劇魅力的重要手段,京劇唱腔不僅發聲科學,也能夠與表演密切配合,體現出聲情并茂的表現特征。京劇表演中用氣不僅要穩,聲音也要靈活,要根據內容的需要來不斷調整用氣技巧,根據音的高低來不斷調整氣息的強弱。而且在京劇行腔的過程中,還需要根據需要,運用到多種細膩的演唱潤色技巧,以達到理想的唱腔韻味。
二、京劇唱腔在聲樂藝術的運用現狀
我國聲樂藝術發展和興起的時間較晚,但是聲樂藝術與京劇藝術在表現形式上有著很多的共同之處。聲樂表演采用表演與唱腔結合的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對氣息的控制能力,使聲樂表演者能夠通過科學合理的運氣得到不同的音色。將京劇唱腔融合到聲樂演唱中,已經成為聲樂演唱的重要趨勢之一。目前很多聲樂演唱教學和訓練都會將京劇唱腔融入其中。經過多年的融合實踐,京劇唱腔的各項元素在聲樂表演中的地位也日益突出。從發音咬字到吐字行腔、再到表演風格,京劇唱腔在聲樂表演中的運用越來越突顯其價值,這為我國聲樂表演藝術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
三、京劇唱腔在聲樂演唱中的具體運用
(一)咬字發音的運用
京劇藝術特別注重咬字與發音,注重吐字的清晰。表演過程中通常用不同的發音來表現出不同的情緒、情感。由于咬字是一切演唱技巧和發聲技巧的基礎,所以咬字的清晰非常重要。聲樂演唱對京劇咬字的學習和借鑒非常重要,在聲樂表演者演唱時必須注重咬字和發音的問題,要充分利用發音、語調及語氣來表達音樂情感和作品的內涵。另外,聲樂演唱還會運用京劇唱腔藝術的特殊詞語表達形式,來修飾詞匯語音的位置、音色及音域,使修飾后的詞匯發音更加符合聲樂表演意境,提升聽眾對歌曲的共鳴感。聲樂演唱中的咬字發音與日常說話不同,演唱者必須保證口腔在發音過程中的地位,對詞匯的整個吐字過程進行音色布局,以韻母來控制音色的準確度,以聲母來控制節奏的律動感,體現出“字正腔圓”的演唱功底。因此,“字正腔圓”正是京劇唱腔運用于聲樂演唱的典型要素之一。
(二)吐字行腔的運用
京劇對行腔也非常注重,這也是京劇的獨特之處。京劇藝術要求表演者能夠聲音圓潤、音色優美,達到這一點并不是簡單的事,需要表演者對不同口咽腔型進行良好的掌握,也需要表演者對字的布局和發聲原則全面把握。聲樂演唱在音色特征、情感表達、音樂辨識度方面也開始注重對京劇的借鑒,這不同程度增加了聲樂演唱時吐字與行腔之間的情感聯系。比如聲樂演唱中的連腔、滑腔、斷腔等,都是對京劇唱腔的借鑒。這些吐字行腔方法,不僅能夠與聲樂作品的意境完美融合,還可以突顯出聲樂作品的情感價值。另外,從表達效果來看,聲樂演唱還借鑒了京劇唱腔的“曲情”表現技法。比如民歌《牧歌》中,演唱者就運用了京劇的連腔技法,將蒙古草原的寬闊、連綿充分地烘托出來。總體來看,京劇唱腔不僅可對聲樂演唱的語言情感進行豐富,也可以讓聲樂作品的音樂內涵得到完美的展現。使得聲樂表演者能夠在變換多樣的吐字行腔中,更加突出地表達出歌曲意境,提升了聲樂演唱的藝術魅力。
(三)氣息控制的運用
京劇唱腔還比較注重對氣息的控制與運用。京劇唱腔要求表演者的氣息要均勻、穩定,盡量做到不漂不躁。聲樂演唱也在這方面對表演者的氣息進行了嚴格的要求。京劇唱腔丹田音和小嗓都是通過良好的氣息控制和運用來實現的。所謂丹田音就是指演唱者需要在肺部聚氣,用腹部的力量將氣從丹田發出,達到發聲的目的。這種用氣技巧所發出的聲音悠遠而沉穩。在聲樂演唱時,演唱者也要借鑒這一點,讓氣息盡量傳得遠些,就像是拍皮球一樣,只有在用力下壓氣息的時候,才能使氣息傳得更高、更遠。因此,聲樂演唱對京劇丹田音的運用,可以得到理想的演唱效果;小嗓是京劇演唱的一種發聲方法,也是京劇氣息運用的獨特之處。小嗓其實就是京劇的假嗓發音,發這種音時,喉孔要縮小,然后使氣流細而穩地通過喉部,以此來達到更高的音域。聲樂演唱和訓練也完全可以借鑒這一點,利用穩定的氣息和科學的喉頭發音技巧來進行演唱,能夠達到較好的效果。
(四)演唱風格的運用
雖然在演唱風格上,京劇與聲樂存在明顯的不同,但在我國聲樂藝術發展進程中,很多聲樂演唱都借鑒了京劇的唱腔形式和演唱風格。比如著名歌唱家李谷一在演唱《故鄉是北京》時就充分借鑒了京劇的唱腔風格,在舒緩的音樂伴奏下,歌詞詞匯京味十足,將京劇的唱腔韻味完美地融合在聲樂演唱中。另外,在律動發音方面,聲樂演唱也可運用京劇唱腔的表演風格,使曲段的詞匯與表演風格達到高度的一致。
四、結論
聲樂演唱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藝術,聲樂演唱對京劇唱腔的借鑒和運用,已經取得了較高的藝術成就,而且還有進一步開發的空間。不光是京劇,我國還有數量龐大的優秀戲曲種類。因此,我們在研究聲樂藝術的時候,應該開放思想、融會貫通,不僅要積極吸取京劇唱腔藝術精華,還要廣泛借鑒更多優秀的戲藝品種,為聲樂演唱所用,以此來推動聲樂藝術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貝貝.聲樂演唱中京劇唱腔的運用[J].戲劇之家,2013,(2).
[2]于君.京劇唱腔在民族聲樂演唱中的運用[J].聲樂研究,2009,(12).
[3]趙珂珂.京劇唱腔在民族聲樂演唱中的應用方式研究[J].北方音樂,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