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偉等
摘要 基于建設用地集約利用評價指標,應用文獻統計法和綜合分析法,闡述了中國建設用地及建設用地集約利用評價指標權重賦權方法的現狀,著重研究了各種權重確定方法在建設用地集約評價中的實踐應用,并對其進行總結和討論,探討了建設用地集約利用評價指標權重確定方法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 建設用地;集約利用;評價指標;權重
中圖分類號 S28;F30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4)13-04087-02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builtup land intensive use evaluation index, both literature statistics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method are used. It is not only to expatiate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weight assigning methods of Chinas builtup land and builtup land intensive use evaluation index, but also to explore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various weight assigning methods in builtup land intensive use evaluation, as well as to summarize and discuss all the methods. Finally, the developmental trends of weight assigning methods of builtup land intensive use evaluation index are expected.
Key words Builtup land; Intensive use; Evaluation index; Weight
城市用地“攤大餅式”擴展,建設用地無節制增長,使得耕地減少,加之土地退化和土地荒漠化日益嚴重,建設用地集約利用受到越來越多學者和政府等的高度重視和廣泛關注。
21世紀以前,研究者多從定性角度對建設用地集約利用進行界定[1-3]。21世紀初,越來越多的學者關注建設用地的集約利用情況,開始有學者研究建設用地指標體系的構建[4],而權重確定作為指標體系構建過程中至關重要的步驟,至今鮮有學者專門研究建設用地集約利用評價指標權重確定的方法。權重確定方法是建設用地集約利用評價指標構建的前提和重要環節,合理選擇權重方法對評價結果具有重要意義。筆者根據21世紀以來學者們研究建設用地集約利用指標體系情況,采用文獻統計法和綜合分析法對權重方法的步驟和應用進行系統性地概括和研究,并探討了未來建設用地集約利用評價指標權重確定方法的發展趨勢。
1 建設用地集約利用評價指標權重確定方法
建設用地集約利用評價指標權重即各項指標對建設用地集約利用水平的貢獻值。在研究建設用地集約利用評價指標時,學者們采用的權重確定方法有特爾菲法(Delphi)、層次分析法(AHP)、熵值法、灰色關聯度法、主成分分析法、因素成對比較法等。其中特爾菲法與層次分析法學者應用廣泛,相關文獻較多,筆者主要介紹后幾種方法。
2.1 熵值法
2.1.1 步驟。
熵值法可以深刻地反映出指標信息熵值的效用價值,具有較高的可信度,是客觀賦權法,能夠有效地避免主觀因素帶來的偏差。
3 結論與討論
3.1 結論
(1)特爾菲法和層次分析法在權重方法中應用最廣泛,二者都是以定性為主的權重確定方法,操作簡單,且結果準確。
特爾斐法直接簡單,能對大量非技術性的、無法定量分析的因素作出概率估算。但有時存在一定的困難,尤其是目標較多時很難做到客觀合理,而且也不易保證判斷思維過程的一致性。層次分析法是一種多層次權重分析決策方法,可以對宏觀層次和中觀層次的城市建設用地集約利用水平進行分析,應用面也比較廣,具有較高的邏輯性、簡潔性和實用性,較特爾斐法更準確,但層次分析法仍以定性為主,定量數據較少,且當指標過多時,數據統計量大,權重就難以確定。
(2)熵值法、灰色關聯度法、主成分分析法次之。熵值法能最大程度地利用評價方案的屬性值來計算各指標的權重,是一種較為客觀的賦權方法,在建設用地中應用相對廣泛。目前灰色關聯度法多應用于區域建設用地評價、經濟區建設用地評價、對大學城的評價以及農村居民點建設用地的評價等,即從宏觀和中觀層面、城市和農村對建設用地進行比較合理的評價。主成分分析法引入統計學相關理論,很好地解決了指標之間的關聯性問題,獲取指標權重比較客觀。
(3)其他方法最少。
除上述幾種方法外,其他權重賦權方法在建設用地集約利用評價指標賦權時較為少見,也是相對比較新的方法,需要在更多的應用實踐中實現其價值。
3.2 討論
權重賦權方法一般分為主觀賦權法和客觀賦權法。主觀賦權法主要是學者根據經驗主觀判斷得來的,操作直觀、簡單。客觀賦權法不以主觀判斷為主,主要是利用數學統計方法處理原始數據來確定權重,因此客觀性比較強。在各個研究領域中,特爾菲法和層次分析法都是比較常見的權重確定方法,因其以定性為主,是主觀賦權法,比較直觀,且操作簡單易懂,比較受學者的青睞。但是對于其他方法,學者們爭議比較大,是否歸類為主觀賦值法有待探討。安文占在其碩士論文中表明灰色關聯度法、主成分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判法為主觀賦權法,唯熵值法為客觀賦權法[28]。溫華特認為G1法等為主觀賦值法,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等為客觀賦權法[29]。馬艷霞認為熵權法、灰色關聯度法等為客觀賦權法[12]。總之,各學者對于主客觀賦權法分類爭論比較大,需要繼續研究。
4 研究展望
各種權重確定方法在各學科領域都有應用,關鍵是根據學科特點及研究對象的特點來選擇權重方法。通過綜合分析,未來建設用地集約利用評價指標權重確定方法的發展趨勢主要集中在以下兩方面:
(1)建設用地集約利用評價指標權重確定方法是以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不斷完善,且以定量化為主。權重確定方法對集約利用評價的結果舉足輕重,需要更加準確地選取更合理的權重確定方法。
(2)權重確定方法的應用將逐步由單一向多元融合方向發展。多種方法融合在一起綜合應用,才能形成優勢互補,使權重確定方法應用更成熟,使建設用地集約利用評價結果更準確。
參考文獻
[1] 發揮市場調節功能 促進建設集約用地[J].中國土地,1999(6):19-22.
[2] 李元.小城鎮建設要走集約用地的道路[J].小城鎮建設,2000(10):15-16.
[3] 玉也.國土資源部副部長李元提出:解決建設用地和耕地保護矛盾的根本出路是集約用地整理土地[J].城市規劃通訊,1998(23):7.
[4] 建立評價體系及考核制度 強化建設用地集約利用[J].浙江國土資源,2004(9):15-19.
[5] 石憶邵,謝萌秋.基于熵值法的大學城土地利用綜合評價——以廣州大學城為例[J].現代城市研究,2013(1):98-102.
[6] 鄒小紅.黔江區建設用地集約利用評價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103-108.
[7] 石培基,邴廣路.基于熵值法的建設用地集約利用評價——以甘肅省為例[J].干旱區研究,2009(4):502-507.
[8] 徐文麗,毛蔣興.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建設用地集約利用水平研究[J].廣西社會科學,2011(1):27-31.
[9] 牛毓君,師學義,王立芹,等.基于模糊綜合評價模型的農用地集約利用研究[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13(2):17-20.
[10] 石憶邵,謝萌秋.基于熵值法的大學城土地利用綜合評價——以廣州大學城為例[J].現代城市研究,2013(1):98-102.
[11] 邵曉梅,王靜,許月卿,等.小城鎮農村居民點土地集約利用評價——以浙江省慈溪市周巷鎮為例[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07(3):100-104.
[12] 馬艷霞,劉學錄,黃建洲.土地評價方法對指標權重的影響——以蘭州市永登縣和皋蘭縣為例[J].湖南農業科學,2010(8):32-34,39.
[13] 何旭開,董捷.不同類型建設用地集約利用評價指標體系研究[C]//中國土地學會.2007年中國土地學會年會論文集.中國土地學會,2007:6.
[14] 朱永明,趙麗,傅海利,等.石家莊市農村建設用地集約利用水平研究——基于灰色關聯確權的綜合評價[J].水土保持研究,2012(3):237-241.
[15] 韓小孩,張耀輝,孫福軍,王少華.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指標權重確定方法[J].四川兵工學報,2012(10):124-126.
[16] 曹銀貴,袁春,周偉,等.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全國建設用地集約度評價[J].生態環境,2008(4):1657-1661.
[17] 丁曉惠,黃云,蔣蘭杰.建設用地集約節約利用的主成分分析——以樂山市井研縣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07(4):1081-1082.
[18] 許素,周勇,鄖文聚.建設用地集約利用的區域綜合評價及空間差異分析——以湖北省荊州市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07(22):6907-6909.
[19] 馮長春,程龍.老城區存量土地集約利用潛力評價——以北京市東城區為例[J].城市發展研究,2010(7):86-92.
[20] 劉宗強,付梅臣,張翼,溫紅艷,宋保華.承德市建設用地集約利用評價研究[J].資源與產業,2011(1):55-60.
[21] 虎陳霞,郭旭東,連綱.村鎮土地資源集約利用評價與影響因素分析——以四川省葛仙山鎮為例[J].生態環境學報,2010(12):2881-2886.
[22] 江文亞,鄭新奇,楊玲莉.村鎮建設用地集約利用評價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0(3):166-170.
[23] 王璦玲,姜曙千,孫娟,等.鎮駐地土地集約利用評價研究——以膠州市膠北鎮為例[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2):261-265.
[24] 湯鵬程,廖和平,韋紅吉,等.重慶市忠縣農村建設用地集約利用評價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5):115-119.
[25] 黃東海,張李軍,趙榮軍.基于低碳理念的建設用地集約利用評價[J].安徽農業科學,2013(7):3145-3146.
[26] 張清軍,劉巧芹.石家莊市農村居民點用地集約利用評價[J].廣東農業科學,2012(5):229-232.
[27] 曹銀貴,鄭新奇,胡業翠.區域建設用地集約利用評價研究——以濟南市為例[J].經濟地理,2010(6):1016-1020.
[28] 安文占.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評價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13.
[29] 溫華特.城市建設用地適宜性評價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