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艷軍
摘 要: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教學方式是“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班主任是集體的組織者和督促者,是學生的引導者和教育者。然而這樣的教學方式給予了學生較大的自主性,同時也給班級管理帶來了巨大困難。因此,教師必須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提高新課程改革下班級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希望能為新課程改革下,提高班級管理工作提供借鑒經驗和理論依據。
關鍵詞:班級管理;學生參與;班主任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班級管理工作的開展必須以發展素質為目的,把學生作為主體,構建新型的管理模式,以適應新的形勢。由于小學生正處于青春期,他們的心理和生理在這一個階段變化相當大。從幼稚向成熟的過渡正是這一時期學生的心理特點,在進行班級管理時,班主任需要充分了解他們的生理和心理狀況,并針對這些情況去幫助和影響他們。
一、實行民主管理
新課改要求改變傳統的“保姆式”班級管理模式,應用“民主式”的管理模式,對班級實行民主管理。例如,有一位教師創新教學模式在班級實行民主制管理。教師開展班會講:“同學們,我們為了響應新課改的要求,對班級進行民主化管理。下面請同學們自愿根據自己的特長認領管理班級的內容,從班長到值日組長一共15個班級干部。”教師講完后,學生紛紛報名:“老師,我要當班長,因為我覺得我有管理天分,能夠……”“老師,我要當學習委員……”“老師,我要當值日組長”十幾分鐘過后,職務都被認領下去,有的一個職務幾個人參選,學生表現得對班級民主化管理積極性很高,最后,進行民主投票,最終由學生自己選出大眾滿意的班級管理者。
兩個月下來,班級管理模式有了很大的提高,形成了“齊抓共管”的格局,“人人都為班級的事努力,班級的事人人都做”的良好風尚。全體學生既自我約束,又互相督促,共同參與到班級管理中,班級里的一切事物都由學生管理得有條不紊。在教師和班干部的帶動下,班級面貌日益完善:班風正、學風濃,學生團結互助,自然就形成了一個團結友愛的班集體,不僅培養了他們的管理能力,也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制力。由此可見,實行民主管理能夠有效地搞好班級管理工作。
二、選拔和培養班干部
作為班級管理的骨干,在班級管理中班干部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選拔和培養班干部是班主任要做的一項很重要的工作。班干部不僅要工作作風良好,還要具有示范作用,只有這樣,才能團結教育全體學生,進而帶動其他學生進行班級工作的管理。
在進行班干部選拔中,班主任要做到公平、公正和公開。只有大家信任的班干部在工作中才會得心應手,因此,一定要尊重大家的意愿,每一個班干部的選拔都要經過班集體的討論、質疑和表決。班干部在進行日常的班級工作管理中要接受大家的監督,不僅能取得學生的信任,還有助于班委會工作效率的提高。
班干部一方面要不斷強化責任意識,分工明確,各負其責,另一方面要團結合作,彼此協調,共同進行班級管理。班主任要及時糾正一些班干部的不正確做法,并對之進行指導,針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要幫助他們分析原因,找到方法去解決,使他們的工作能力不斷地得到培養,從而使班級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和提高。
三、以少數帶動多數
要抓住班集體中的少數。一方面做好培育優等生的工作,樹立典型的示范性,另一方面重點幫助后進學生,對他們進行轉化。這兩方面的工作如果做好,中間層次的學生自然地就被帶動起來。
由于各種不同因素的影響,多少都會有一些差異存在于學生之間。所謂的優等生,一般表現良好,刻苦努力學習,素質高,成績好。相反,后進生則是表現差,學習上怕吃苦,素質比較低,成績差。所謂的后進生和優等生是相對來講的,后進生也會出現在素質高的班級中,優等生也會出現在素質低的班級中。而這兩者在班級中都是少數,絕大多數是普通的學生,要做好班級管理工作,要抓住作為少數的優等生和后進生,來帶動多數的普通學生。班主任對犯錯的學生和后進生要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教育和挽救,否則有些學生會自暴自棄,甚至會犯罪,對于此類學生,老師的關懷和尊重對于他們來說就很重要了。對于后進生,班主任要善于挖掘他們的閃光點,多鼓勵和表揚他們,讓他們逐漸養成良好的習慣。只有每個學生激發起奮發進取的精神,樹立起戰勝困難的決心,才有可能實現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充分發掘每個人的長處,通過培養,使之成為有用的人才。
新課標改革不斷的推進,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都有了很大的變革,但是也給教師帶來了巨大的考驗。教師必須在傳統的教育上吸取經驗,彌補教學方法中的不足并加以創新,拓展出嶄新的及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又適合學生發展的能夠有效地促進班級管理工作實施的有效方法,培養學生的管理能力、自立能力、集體責任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更好地貫徹落實新課標的要求,進一步推進我國素質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徐會芹,崔麗霞.淺談班級管理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1(02).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寧城縣三座店總校)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