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清云 馬強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需要廣大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實現教學方式的根本性轉變。
關鍵詞:教學方式;教育改革;自身業務
傳統的教學方式雖然強調教學過程的階段性,但是,它卻是以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為前提的,沒有突現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也沒有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主動性和獨立性。因此,在實施新課程改革過程中,需要廣大教師從傳統的教學行為中解脫出來,轉變教學觀念,實現教師教學方式的根本性改變,以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性轉變。
一、注重教育改革的新動向,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
新課程改革的教育思想突出了以下幾方面:
1.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就是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的具體體現。
2.以學生為主體。就是讓學生主動、積極、獨立地參與學習活動,將被動的學變為主動的學。通過動腦、動口和動手發展學生的個性,在探索的過程中獲取新知識、形成新能力。
3.重視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而思維活躍是一個現代人才的重要標志,所以,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才有利于培養出創新型人才。
4.倡導合作精神。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突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以及個人與集體之間的相互合作,并使之形成一種和諧融洽的良好關系。
5.創新能力是核心。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是國際競爭的要求。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師不應是教材的“復印機”,而應是把握教材的“分析器”,導引教材的“整流器”。因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二、分析研究教育教學現狀,充實更新教育教學理念
傳統的教學方式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是教學的管理者,而學生是被管理者。教師以知識權威的身份說話,從而使課堂教學成為教師一人的“表演秀”。而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要實現以下五個方面的轉變,即從以教師教為主轉變為以學生學為主;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從由單向傳播轉變為雙向溝通;從以教師組織教學為主轉變為以學生自我控制為主;從以傳授知識為主轉變為以注重心智技能開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創設有利于師生交往的互動、互惠的教學關系,有利于學生積極、主動地創造學習的氛圍;通過交流溝通、合作互動等方式,以豐富的教學資源、多樣的教學手段、富有啟迪的教學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與體驗,讓學生在質疑探究中不斷生成、張揚、發展主體性。最終達到師生的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的目的。
三、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促進每一名學生的發展
教師要尊重、寬容、愛護每一位學生,營造一種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在促進人人成功的指導思想下,協調師生關系以及生生關系,調動學生學習可能性的易變因素,使教學要求與學生學習可能性相互適應。通過對學生的分層教學、分層練習、分層輔導、分層評價,使不同程度的學生產生接受效應、共振效應,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獲得充分的發展。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更要與時俱進,找準自己的位置,形成終身學習、不斷進取、自我創新的思想認識。課堂教學改革的關鍵是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觀念要徹底更新,最大限度地把課堂還給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既讓學生學會、會學,又要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學的快樂,從而達到學生想學、樂學的目的。同時,教師還應積極開展與自己教學有關的科學研究,善于打破常規,突破傳統理念,追求創新,推崇創新,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理論水平,做到用全新的教學模式來教學,使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
注:該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3年度“新課程實施與師生教學活動方式轉變研究”課題(批準號:GS[2013]GHB1270)成果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單位 甘肅省古浪縣第一中學)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