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倩
【摘要】在新課改背景下,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完全適應現代外語教學的要求。課堂互動教學以其獨有的特點和形式充分體現了現代英語課堂中的學生觀——學生是發展的人、學生是獨特的人、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課堂互動教學模式的良好運用既能促進師生之間的積極互動,也發展了學習者的語言運用能力,進而形成高效的英語課堂。
【關鍵詞】英語課堂 教學互動 探究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1-0123-02
“課堂互動教學”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師有意識的精心策劃、安排、引導下,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小組與小組之間積極主動的雙向信息交流,達到教學目標的一種課堂教學方式。它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師生互教互學,形成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整個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開發、探討、生成的過程。在互動中,學生能夠發揮自己的個性和創造力。第二、師生間的交流信息面廣泛。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都得到充分交流,師生間能夠相互溝通、相互補充,教學過程也就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第三、師生共同參與,相互作用,能夠創造性地實現教學目標。師生形成合力,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提高課堂效率,以達成教學的最優化。
一、課堂互動教學的基本特點
與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相比,課堂互動教學強調師生間的相互交流,共同探討,互相促進。因此,它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顯著特點:
1.師生關系的民主性
自赫爾巴特的“教師中心說”逐漸深入于傳統課堂以來,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不對等的,教師往往把自己定位為課堂的主導者,進行教學的管理和控制。而在互動教學中,師生關系是民主、平等的,一方面教師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交流,營造輕松、融洽的課堂氣氛;另一方面,教師與學生的信息交流也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的,師生雙方都是信息的傳送者和接收者。[1]
2.學習方式的參與和配合
互動教學的重點是“互動”,本質在于“活動”,而活動的特點就是參與和配合。因此,與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教學不同,互動教學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師組織的教學任務中,讓學生進行主動學習,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相互學習、相互補充,以提高自身與他人共同學習的合作能力。
3.學生發展的綜合性
課堂互動教學不僅強調知識的習得,更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由于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學生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可以提高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自主創新的能力,也由于強調師生之間的平等交流,促進學生民主平等意識的養成。互動教學可以最大程度地實現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等多方面的全面提升。
二、課堂互動教學的模式
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向過程,由師生共同完成。學生應是教學的主體,而教師應是教學的主導。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們往往收獲的是接受學習。然而,在現代英語課堂中,互動教學的實施則是調動課堂氣氛,達到良好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之一。
1.交互式全班教學
交互式教學法是20世紀70年代初出現的教學法。它以語言功能為綱著重培養學者的交際能力。它強調語言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應提供真實且有意義的語言材料,努力創設真實自然的語言環境,使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交互式全班教學在英語課堂中主要表現為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活動,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并在小組配合過程中發揮語言情景的創新能力,不斷探索新的知識。在此模式實施狀態下,教師主要負責角色的任務分配、活動方向的掌控,在過程中起組織和輔導作用。
2.對話教學
所謂的對話教學,就是以對話為原則的教學方式。在英語課堂中,對話教學方式的運用是培養學生口語能力的主要途徑。對話教學利用情景語言使學生參與互動,加深其語言的學習和理解。英語課堂對話教學的過程既是學生思想和口頭表達的過程,又是學生交流信息和情感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師生間不僅可以交流英語口語發音練習等項目,而且可以進行除問答以外的東西,如交流與探討、獨白與傾聽、欣賞與評價等。
3.探究式教學
又稱發現法、研究法,是指學生在學習概念和原理時,教師給予他們一些事例和問題,讓學生通過閱讀、觀察、實驗、思考、討論等方式獨立探究,自行發現并掌握相應的原理的方法。其指導思想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覺、主動地探索,掌握解決問題的辦法,研究客觀事物的屬性,發現事物發展的起因和事物內部的聯系,從中找出規律,形成自己的認知。在探究式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自主能力能夠得到加強。在眾多英語教學課堂中,杜郎口模式注重學生小組探討的形式和探究式有共通點。[2]
三、課堂互動教學的運用
1.任務教學與課堂互動
英語新課程倡導采用任務型教學模式。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以及合作學習等方式,實現任務所規定的目標,從而感受成功。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通過教與學的雙向互動,使學生獲得真正意義上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
交際性任務促使學習者使用目的語參與到理解、輸出、互動之中。在此過程中,他們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意義上,而非形式上。交際性任務一般分為真實生活交際任務和教學性交際任務。在一般英語課堂教學環節中,運用較多的是教學性交際任務,其重點在于語言的意義學習。學習者通過與教師、同伴合作以完成任務,從而培養學習者運用已有的語言能力進行有效交際。其實質是師生以交際任務為媒介進行有效的互動,從而促進學習者的外語學習。
2.主題教學與課堂互動
主題教學模式是在新課程和建構主義理論的指導下,在教學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為完成課堂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建立起來的教學結構框架和可以操作的教學活動程序。課堂是學生語言實踐的重要場所,主題教學模式強調培養語言綜合應用能力。
主題教學是一種開放的模式,預設特定的學習目標和內容。英語課堂中的教學尤其注重課堂氛圍的創設和學生興趣的調動,主題是課堂教學中提供內容和話題的依據,能夠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促使學生參與對周圍事物的認知活動,使其關注話題的同時應用語言的意義功能進行對話交流。
四、良好的課堂互動對英語教學的影響
良好的課堂師生互動表現為:教師為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精心的設計、引導和組織,學生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積極參與學習。師生能自覺、主動地進行雙向交流,形成和諧的教學氛圍。良好的課堂互動能促進教師外語教學水平及其教學質量,促使學生完成有意義學習。
首先,良好的師生互動有助于增進師生情感交流。我們知道,課堂教學的師生各有不同的生活經歷、興趣愛好,將具有不同秉性和生活經歷的人組合起來,共同完成一個學習目標,就必須建立在相互了解的基礎上。只有在心理、情感上達到充分的交流和認同,才能使教學工作順利進行。如果學生對教師充滿信任,并把這種良好的心理狀態以積極的學習形式反饋給教師,從而使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信心倍增,他將會更加努力,為學生傾注更多的心血。
其次,良好的師生互動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在外語教學中,師生之間充分應用所學的語言進行情景交際,可以增進教學效果。在語言交流中,教師可以引入外國文化背景知識(如英文歌曲、影片等多媒體文件),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為提高教學效率打好基礎。通過課堂中的語言交流,為學生練習目標語創造實踐鍛煉機會。對語言的掌握,學習者只有不斷地應用,才能逐步完善。因此,在建立起來的良好的師生互動中,通過語言的交流是提高外語教學效率的重要條件。
再次,良好的師生互動有助于教師進行課堂管理。有效的管理是外語課堂教學順利進行的保證。在傳統的外語教學實踐中,人們往往把教學管理片面地理解為對學生的命令和監督。我們應認識到,英語課堂的特色之一就是其自由開放的教學氛圍,以教師權威為中心的約束性管理是不適合的。為此,教師要盡力做到充分尊重和信任每一個學生,與學生平等交流、對話,增強對課堂教學實施的有效性。
五、結語
在中學英語教學中實施互動的課堂教學策略,開展有意義的交際性任務是大量增加課堂語言實踐的有效途徑。進一步強化課堂互動教學有助于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并促進學生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的發展。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遵循新課改的教育理念,深入學習和借鑒課堂互動教學實施過程,加強課堂互動教學的實踐,為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和進行語言實踐提供更適宜的條件,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朱穎.關于課堂互動教學的理論思考.[J].基礎教育研究.2009(09)
[2]王厚紅.英語課堂互動模式研究綜述.[J]六盤水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02)
[3]朱曉東.英語課堂“互動合作”教學模式研究[J].當代教育科學.2006(12)
[4]韓光.李小紅.開展課堂互動教學 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J].教育探索.2006(07)
[5]査有梁.“交流—互動”教學模式建構(上)[J].課程.教材.教法.2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