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迪春
【摘要】小學數學家庭作業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鞏固,是學習數學知識,培養邏輯思維的有效途徑,教師布置數學家庭作業的質量決定著學生的成績和對數學的興趣,如果控制不好,容易造成學生對數學的反感和厭惡,不僅加重了小學生的負擔,也大大扼殺了他們的積極性,制約了創造力的發展。為了改變過去那種單一式,無特色式的家庭作業,教師需要在數學家庭作業的創意上多花功夫。本文主要探索了一些關于如果更有效布置小學家庭作業,激發學生興趣的策略,希望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 家庭作業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1-0158-02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小學數學教學也得到了一定的改革,但在布置家庭作業上還存在一些問題。小學生是一群活潑好動的群體,玩樂乃其天性,但很多家長和教師都希望孩子不要輸在起跑點上,從小就給孩子布置各種各樣的作業,量多而乏味,導致學生厭學情緒,不僅沒能提升成績,還扼殺了其積極性和創造力。小學數學家庭作業的布置不能一味求多,而應在質和趣上多下工夫,重在鼓勵,激勵學生對數學的愛好。
(一)小學數學家庭作業布置存在的問題
在很多數學測驗卷上都反復強調數學概念,方法,但還是有很多學生在經過多次記憶,練習后還是頻繁出錯,平時作業中接觸到的題型總是多而不到位。這些問題除了有課堂教學,在校練習不到位的因素,更在于家庭作業布置的疏忽。表現有兩個方面,一,形式單一。機械的重復做題仿佛是數學家庭作業永恒的命題。二,內容乏味,耗時長。[1]為了應對那些多且雜的練習,學生們在放學后不能安心玩耍,看電視。做完家庭作業還要面對家長的補課訓練。很多學生厭煩這種無趣的作業,常常草率應付,或抄襲完事。隨著新課標的改革,小學數學教學方式已經發生改變,為了配合課堂的變革,必須要設計出有趣,新穎,有效的家庭作業。
(二)布置采用多樣式作業
為了改變布置單一枯燥作業的現狀,我們需要多布置不同類型的作用。小學階段的學生比較有求知欲,渴望自我探索。布置預習型作業有助于滿足學生對未知知識的探求欲。[2]比如在學習圓的認識之前,可以布置三個預習作業,一,用圓規或圓形規格的尺子任意畫15次圓。二,嘗試將畫出的圓紙片折一折,再測量下,看圓共有多少條半徑。三,了解圓心,直徑,半徑的字母表達及相關公式。在做這些預習性作業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邊玩邊學,做一個探究者,發現者,作業中開放式的題目也可以激發他們對數學的好奇心和熱心。布置預習性作業的時候要注意尺度,不能完全與教學目標等同,不然很容易扼殺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除了預習性作業,還可以布置一些閱讀性作業,因為閱讀是激起興趣,獲得知識的良好途徑,讓學生們閱讀一些和數學相關的問題,可以大大活躍他們的思維,學生只用簡單的閱讀和理解,不需寫出來,像是高斯求和,幻方問題等,都是數學上有趣而在課本中接觸不到的問題。[3]
實踐型作業也是值得提倡的作業類型,比如在學習重量單位,千克和克之后,可以讓學生們在家長的陪同下去菜場或超市找一找千克和克,在課堂上進行提問。這種實踐類作業可以彌補家庭作業枯燥的情況,將數學和生活聯系在一起,趣味性十足。除此之外,還可以布置一些補充性作業,讓學生自主學習補充一些和數學有關的作業,比如在布置簡便計算練習后,可以要求學生在完成固定作業后自主補充兩道和簡便計算有關的題目。讓學生自己補充題目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4]除了上述類型的作業,還可以考慮給學生布置一些游戲型的作業,因為兒童學習的途徑重在活動,活動是溝通主客體的橋梁,是發展認識的重要途徑。游戲是小學生們喜歡的一種形式,孩子們可以在游戲中得到快樂和滿足。可以巧妙的把家庭作業設計成游戲,讓學生們邊玩邊學。如在學習運算時,可以布置讓學生和家長一起用撲克牌玩24點,在樂趣中提升學生的運算能力。
(三)完善評價體系
小學生是一個容易被鼓舞,被激勵的群體。教師在批閱完學生的作業后應當及時反饋,還應建立學生自評制度。就是讓學生在完成作業后,在作業末尾附上自評,可以有字跡方面的,正確率方面的,分優秀,良好,待改進等。這種自我評價可以給學生一定的標準,有助小學生養成細心,認真書寫,檢查的習慣,鼓勵學生認真對待作業。除了自我評比,還可以有學生之間的評比,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安排適當的家庭作業對手,要注意稍強和稍弱的搭配,時常調整,不能用強強,弱弱,強弱的搭配,這樣激勵的效果會差許多。[5]由于字跡是學生長期學習形成的習慣,不能在一時半刻得到改進,對字跡的考評可以重態度,而不是事實。如某學生的家庭作業雖然全部做對,但態度較差,可以給優減的評分。除了學生之間的評比,當然少不了教師的激勵,教師可以在前兩者上的基礎上,進行判定,以一周或兩周為基礎,給予優秀學生一定的精神和物質方面的獎勵,如在學生之間的評比中獲得五連勝的學生,周末作業全免等政策,大大激勵學生學習和競爭的熱情。
除上述所言,家庭作業的布置不僅要教師和學生的有效參與,還要家長的適當配合。在對孩子的期望上要所控制,不能有太高要求,總拿比孩子優秀太多的學生作為比較,指望孩子一天變成天才,不如要求孩子每天進步一點,在一點一滴中積累邁向成功的道路,不可走極端。只有寬容和正確的指導,時常給予孩子恰當的鼓勵才能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變得熱愛數學而不是厭惡數學。總之,只有教師,學生,家長三者的默契配合,才能讓小學數學家庭作業變得更為有效。
參考文獻:
[1]趙義蘭.小學數學家庭作業興趣激發的策略[J].現代中小學教育 2011(10)
[2]周海艷.如何有效布置小學數學家庭作業[J].新課程學習 2013(1)
[3]左曉華.優化小學生數學家庭作業設計的研究[M].華東師范碩士論文 2011(4)
[4]架小芳.小學生家庭作業問題研究[M].西北師范大學2007(17)
[5]吳愛萍.小學數學作業的有效設計[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