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俠
【摘要】作為一名從事小學教育工作十余年的班主任,深知班級作為學校教育管理的基本單位在教育實踐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做好班級管理工作是扎實推進學校教育的前提和保障,基礎教育方面尤為如此。要提升農村地區小學班級管理工作水準與實效,必須從認真分析班級管理現狀,帶著創新意識深入思考,提出符合村小實際的行之有效的應對措施,推動小學教育實踐工作與時俱進、蓬勃發展。
【關鍵詞】農村小學 班級管理 管理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1-0207-02
法國著名歷史學家阿里埃斯把“班級”比作“組成學校結構的細胞”,班級是小學教育的基本陣地,是學校教育開展的基本單位。班級的客觀存在自然引發了班級管理這一課題,個體差異性決定了班級管理的挑戰性,加上農村地區的復雜社會條件,使得這一問題更顯突出。基于農村小學實際情況的科學有效的班級管理工作,是推進農村小學教育管理和村小學生健康成長的前提和保障。
一、農村小學班級管理現狀
1.班級管理理念的陳舊
現代教育理念主張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雙主體論”,即教育者與被教育者在教育活動中均為主體,都是主角。從這一理論中不難看出,現代教育主張樹立學生的主體意識,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促進教育實踐的效果趨于優化。在班級管理問題上,筆者認為這一理念同樣適用。
當前的基礎教育階段,尤其在農村小學中,相當一部分作為基層教育工作者的班主任,在班級管理理念上存在較為嚴重的滯后,甚至是落后的守舊現象。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往往習慣性并且“理直氣壯”地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自我定位過程中存在“唯我獨尊”的錯誤意識,在其陳舊的管理理念認知水平上,并不認為其霸權性的管理思想和做法存在不妥。在這種思想影響下,容易產生班主任生硬地要求學生在思想、學習和各項活動方面都遵循他的思維、套路,不能越過其自身的認知范疇。長此以往,學生就無法養成和具備主體意識,班主任的引導作用被扭曲,學生不能進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2.班級管理方式的單一
培養大量的創新型人才,是當代中國教育最重要的歷史使命,也是現代教育界普遍倡導與疾呼的。為此,一線的基層教育工作者責無旁貸。
在農村小學班級管理中,班主任經常會在班級管理問題上出現單一化、模式化的傾向和做法,而不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差異教育與引導。比如一味地進行高壓式的管教,對學生需要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以及絕不能做什么都一一做出嚴格的命令式指定,而對學生行為的過嚴束縛最終必將導致其思想的活躍受到過度的抑制。
此外,農村小學班主任對學生的單一價值導向也嚴重制約著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成長。班主任往往是嚴格的“成績主義者”,凡事以成績論英雄,“惟成績論”大行其道,而對學生的偏好缺乏引導,對學生的特長重視不足。這也使得我們的孩子們個性壓抑,趨于一致,千人一面,缺乏創新意識,缺乏核心競爭力。
3.班級管理的職業倦怠
有研究結果表明:農村小學教師隊伍是容易產生職業倦怠的人群。由于農村小學教師工資少,待遇低,社會地位低,學校管理不規范,小學教師尤其是班主任經常超負荷工作,工作量大、工作時間過長,工作壓力大。按照要求,班主任事必躬親,早自習、早操、活動、晚自習等等均要求班主任到場,還要應對隨時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
這樣一來,如果其自身不能及時有效地緩解這些壓力,對工作就很容易產生消極的態度,產生職業倦怠。并且由此引發班級管理上“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式的現象,導致班級管理工作的松懈和停滯,致使班級管理水平的降低,班級管理方面問題的突出,最終影響學生的成長成才。
二、農村小學班級管理問題思考
1.完善科學合理的管理理念
教育的根本宗旨在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首先就對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教師個人素質的全面性提出了要求。同理,農村小學班級管理工作想要上水平、出成績,首先要求作為班主任的我們在班級管理理念上的更新和豐富。通過管理理念上的突破和提升,帶動管理方式上的科學化、專業化,最終促進班級管理的實效性,推動農村地區小學班級管理水平的提高。
班級管理應當遵循“以人為本”的根本原則,這一從現代人本管理理念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班級管理理念,要求班主任把學生的發展放在中心和根本的位置上,張揚其個性,尊重其人格,開發其心智,釋放其能力。在班級管理中,倡導“以學生為本”的價值觀念,積極倡導和力求弘揚農村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以及創造性。
2.掌握豐富多元的管理方式
農村地區小學在班級管理工作中,要積極主動地借鑒和吸收發達地區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好的經驗和做法,并在科學合理的管理理念下大膽嘗試和創新班級管理工作方式方法。
比如,推行民主管理,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學生通過自主管理,可以自發自覺地發現問題,使得班級氛圍更為活躍,班級管理更為高效。
又如,摒棄“惟成績論”,建立多元的評價機制和體系。在班級管理方式上要著重增加鼓勵性、引導性的元素,注重因材施教,個性化引導。注重學生的個體縱向評價,引導學生發現并發揮自身優長,增強學生自信心,推動農村地區學生個性化發展、成才。等等。
3.學會正確的心理調適途徑
對于極易出現的職業倦怠問題,除了需要國家和教育行政部門在改善農村地區小學教師工資低,待遇差,社會地位低,學校管理不規范等問題上引起足夠的重視并采取相應的舉措外,同樣需要作為農村地區小學班主任的我們積極主動的行動起來,進行積極的心理調適,舒緩工作壓力,強化正確的價值觀念。
首先,要學會感恩。農村地區小學班主任,多是從農民家庭走出來的家鄉子弟,雖然與城市或發達地區相比會存在一定落差,但實際上就當地水平而言,已經屬于“白領”階層,并且能夠在家鄉、父母身邊工作。因此,應當珍惜這樣的工作條件,感恩這樣的工作環境,充滿激情的做好本職工作。
其次,要不斷強化正確的價值觀念。更多的村小教師并非真正在意個人得失,只是缺少價值認同,為此,要不斷明確個人價值,堅定個人價值追求,不斷樹立、增強教師的職業自豪感和自信心,牢固自身的從教價值觀念,增強個人價值認同感,從而達到自我調節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蘇茂蕾.小學傳統班級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學科教學,2010
[2]徐元祥.當前小學班級管理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學管理,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