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強 徐蕊 倪斌斌等
摘要分析了留守兒童所面臨的問題,包括感情荒蕪、教育質量低下、自我保護意識薄弱、人生價值觀不明確等。提出了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對策,即建立健全的教育和監護體系,改善學校寄宿條件,興建農民工學校,大力發展地方經濟等。
關鍵詞留守兒童;問題;對策;探討;研究
中圖分類號S-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14)01-00299-01
基金項目長沙醫學院學生德育課題資助。
作者簡介陳敏強(1995-),男,浙江金華人,本科,專業:學生德育。*通訊作者,副教授,碩士。
收稿日期20131203 所謂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從農村流動到其他地區,孩子留在戶籍所在地的農村地區,并因此不能和父母雙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兒童。根據《中國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樣本數據推算,全國有農村留守兒童6 102.55萬,占農村兒童37.70%,占全國兒童21.88%。與2005年全國1%抽樣調查估算數據相比,5年間全國農村留守兒童增加約242萬。日益增長的留守兒童數量給予了社會更大的壓力。
1 當前農村留守兒童所面臨的問題
1.1 親情教育缺位,感情荒蕪據調查顯示,46.74%的農村留守兒童父母都外出務工,在這些孩子中,與祖父母一起居住的比例最高,占32.67%;有10.70%的留守兒童與其他人一起居住。同時,單獨居住的留守兒童占所有留守兒童的3.37%,雖然這個比例不大,但由于農村留守兒童基數大,由此對應的單獨居住的農村留守兒童高達205.7萬,而且這個數目還在增長。父母因為經濟原因外出務工,與孩子聚少離多,完全不能扮演親子教育中的重要角色,而隔代教育又有很多不盡如人意之處。在此種社會背景下,留守兒童完全不能得到未成年孩子該有的關愛,一種社會的拋棄感在他們心底滋生,在此類思想出現時也往往不能夠及時的得到糾正和引導,孩子逐漸開始學會自我封閉,衍生出自卑、孤僻、冷漠、散漫等不良性格。
1.2社會教育氛圍稀薄,教育質量低下據相關報告指出,所有隔代照顧留守兒童的祖父母,平均年齡為59.2歲,56%的年齡在60歲以下,絕大部分在50~59歲。但是,隔代照料農村留守兒童的祖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很低,絕大部分為小學文化程度,甚至有8%的祖父和25%的祖母未上過學。由于受教育水平的限制,祖父母在撫養和教育留守兒童時面臨諸多的困難和挑戰。此外,在偏遠農村地區,師資力量匱乏,九年義務教育制度也不能得到很好的貫徹,硬性教育處于最底線。從調查的總體情況來看,只有2%的留守兒童成績優秀,10%的成績中等偏上,成績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和相當差的占到了88%。在“留守兒童”中,只有20%考入普通高中,10%的就讀職業技術高中和中專,多達70%的孩子則在中考后便走上打工之路,教育成果讓人不忍直視。 與此同時,農村的文化市場監管力度較小,各種淫穢、暴力的書刊、音像制品泛濫,而留守兒童中大部分正處于身心迅速發展的時期,各種思維價值體系尚未成型,錯誤的引導將會為他們的未來發展埋下隱患。
1.3自我保護意識薄弱,弱勢群體地位突出大部分留守兒童都處于身心未成熟時期,對于突發性事件缺乏必要的反應和應變能力,不能在突發狀況下采取正確的措施保護自己的安全。此外,在監護人中,隔代監護占據絕對比例,老年人的監護意識又十分薄弱,山間地頭等農村環境又處處隱藏著危險,留守兒童缺乏周全的看護,稍有不慎就會造成嚴重后果,某地區三兄妹的溺水身亡也再次為留守兒童的安全敲響了警鐘。與此同時,來自于某些犯罪分子的威脅也時刻危及著留守兒童的安全。在此類社會背景下,留守兒童保障體系的弊端也暴露了出來,其弱勢群體地位令人堪憂。
1.4人生價值觀不明確,犯罪趨勢明顯據有關統計數字表明,青少年刑事案件中70%屬于3人以上的團伙犯罪,而且團伙成員低齡化趨勢日益明顯。其中,農村“留守兒童”團伙犯罪尤為突出,成為當今農村社會治安的隱患。留守兒童犯罪的幾點特征是:突發性、貪利性、同伙性。留守兒童犯罪趨勢日益明顯,他們在平常的生活中未得到正確的價值觀引導,漸漸養成為所欲為、自私自利的習慣。據大量的農村青少年暴力犯罪案例顯示,大多數青少年作案并非事先謀劃好,只是一時沖動且動機也較為單純清晰,他們只是想滿足自己一些欲望就突發犯罪想法,且往往是幾個同齡人聚合在一起,同伙糾結性質十分明顯。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健康成長也是極其重要的,農村“留守兒童”犯罪絕大多數是家庭教育這一環節出了問題。暴力家庭、殘缺家庭、困難家庭、問題家庭的出現,使家庭的特殊功能受到削弱,易使子女受到社會不良因素影響而形成不良人格,成為促成團伙犯罪的基本條件。
2 農村關于留守兒童存在的一些特殊情況
2.1 抱養情況在城市抱養制度逐漸完善的同時,農村抱養則仍舊呈現的是“輕規則,亂抱養”的情況。農村經濟落后,甚至一些普通的家庭連溫飽都是問題,但是由于在部分農村地區傳宗接代的觀念深入人心,且計劃生育監管力度并非很強,導致多胎超生情況的發生。據相關資料顯示,農村地區抱養親戚小孩的占據較大比例,此外,拐賣以及偷抱等問題也間接地導致了留守兒童比例的增加。在撫養過程中,這一類留守兒童比較特殊,常常會有虐待或者溺愛的情況發生,這也使得留守兒童相關問題的解決存在較大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