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晶
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初中英語教學模式發生了改變,以往以教師授課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難以適應當今素質教育的要求,新的探究式教學模式正逐步將其取代。探究式教學模式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重視學生學習習慣與學習能力的培養,這種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課堂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一、 新課改下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目標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要將“以人為本”的觀念作為教學理念指導教學活動,并且在課堂教學中使用探究式教學模式,確立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教師則作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與引導者,幫助、指導學生完成學習活動。由此可見,初中英語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保證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自信心,同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語言運用能力以及英語寫作能力,幫助學生形成適合自身實際情況的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
二、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需要加深對新課程標準的理解
新課程標準是課程改革實行后國家頒布的基本綱領性文件,用于規范基礎教育課程的教學,并提出了對教學質量的要求。新課程標準中規定初中英語需要在七至九年級逐步完成三、四、五級目標,對于這些目標的內容,需要教師深入理解并且在實際的教學中落實。然而實際情況不盡如人意,有相當一部分初中英語教師還未能掌握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對其的理解還仍較為膚淺。新課程標準對于教師而言在教學中是一項挑戰,如何按照新標準的要求進行教學是教師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初中英語教師對新課程標準的掌握程度直接關系到新課改后教學的實效性。
(二)教師教學太過于依賴教材
教學本應該是十分靈活的,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傳授學生知識,培養學生能力,教師應當盡可能地利用所有資源達成教學目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最為忌諱的一點就是教學模式死板。但是多數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始終以書本教材為唯一的依據,只是在“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這種做法造成了初中英語教學按部就班地講解教學內容,對于教材中出現的語法和詞句,教師都要求學生掌握的現象,致使教學中英語重難點知識不突出。
三、新課改要求下初中英語教學方法革新
教學效果的評價標準不是教師教授了多少知識內容,而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理解吸收多少知識。除此之外,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能力培養,以學生為中心設置教學目標。新課程改革后,要求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使用一切有利資源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改變以往教師本位模式下,學生被動接受的狀況。學生主體的教學模式是培養學生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一)重視學生預習環節
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初中英語教師作為教育者應當了解班級內學生掌握英語知識的具體狀況,并以此為根據,設計課堂教學任務。以Unit 8 When is your birthday一課為例,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前,教師應當明確課程學習任務,即掌握日期的表達方法,給學生提前布置收集親人、朋友或者在其心中有重要地位的人的生日,將學生分成小組進行合作學習,完成自主學習任務,如閱讀課文,畫出文中生詞與新句型,在小組中討論課文中出現的不理解的語句等,使學生經過預習后快速進入學習狀態,為接下來的課堂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使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揮,在小組交流中培養學生表達能力以及發現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創設情境,培養學生課堂參與性
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中,教師作為引導者應當加強與學生的學習互動,幫助、引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因此,教師進行教學時應當設置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來。常用的教學情境有以下幾種:第一,利用多媒體技術,如視頻、動畫、幻燈片等建立趣味化情境。第二,建立興趣情境,教師以教學目標為依據,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并且結合時事或者新聞構建情境,從而引起學生興趣,讓學生就此展開討論,引導學生逐步完成學習任務。第三,設置辯論情境,教師可根據英語詞匯、語法以及句型上的“學習爭議”設置辯題,讓學生在辯論中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通過情景的設立,使學生“樂在學中”,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參與學習互動,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教師在設置學習任務時,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轉變以往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的被動學習意識為互動學習意識。例如在Unit 8 When is your birthday學習中,教師可引導學生進一步討論The child's birthday is on the mother's suffering,讓學生進行自由討論,在相互合作中探究問題,使學生學會thankfulness,同時,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鍛煉。
結束語
課堂教學的高效率需要在學生自身積極性等到充分發揮的前提下才能夠得以保證。隨著新課改對于學生素質教育要求提高,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關鍵所在。因此,教師需要重視學生學習能力培養,同時還要轉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模式,以增加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性。
(作者單位:遼寧省莊河市第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