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強
摘 要:課堂是教師傳授知識和學生學習的主要陣地,課堂效率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師教的質量和學生學的效果。隨著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如何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成了諸多數學教師關注的焦點。所謂的高效課堂,就是以最小的投入讓學生獲得最大的收益。那么教師如何在有限的45分鐘里,完成數學知識點的傳授,并讓學生全面掌握知識點就是高效課堂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合作學習;興趣;高效
在探究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方法之前,我們必須要了解什么是高效課堂,高效課堂具備哪些特點。首先,高效的數學課堂應該是學生積極參與的。如果學生對數學課堂不感興趣,不愿意學習,那么自然無法學到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學習效果可想而知,這樣的課堂必然是低效的。其次,高效的數學課堂應該是緊緊圍繞學生展開的。如果數學課堂仍處在教師為尊的模式下,那么學生的主體地位很難體現,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就無法保障。再次,高效的數學課堂應該是多樣的,一成不變的教學方式,“填鴨式”的灌輸,必然會讓學生對數學課堂失去興趣。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高效的數學課堂應該具備三個特質,即讓學生肯學,對數學學習沒有抗拒心理;讓學生愿學,趣味化的導入和課堂設計,讓學生樂于學習;讓學生學好,高效課堂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快樂學習之余,能夠學有所成。
小組合作學習是當今教學中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它為學生營造了更寬松的學習環境,把小組的不同思想進行優化整合,把個人獨立思考的成果轉化成全組共同的成果,以群體智慧來探究討論問題、解決問題。有效的合作學習對學生的智力、情感以及培養社會合作精神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下面結合我多年來的教學實踐,談談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
一、選擇合作內容是小組合作學習的條件
在小組合作學習時,要選取值得合作且能夠合作的教學內容,適時地進行合作交流。例如,可以選擇以下內容:
1.綜合性比較強的內容
在每節數學教學中,對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以及學生在理解或運用過程中遇到的難題,教師要組織學生合作解決,如“梯形面積計算”一節中,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是學生較難理解的內容,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在動手進行圖形的轉化后,參照學過的方法,通過合作討論,總結推導出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2.容易混淆的知識
在教學中,對于容易混淆的知識點,教師要組織學生合作討論解決問題的關鍵,促進問題的順利解決。如,“三位數乘多位數的計算”一節中,總結計算法則的關鍵是理解乘數為百位上的數同被乘數相乘所得的第三個部分積的寫法和算理,在教學中,讓學生在關鍵處進行討論,能夠促進學生對知識的遷移,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二、建立最有效的學習小組
1.合理的分組能夠促進小組進行有效的合作學習,使學生取長補短,達到共同研究課題的目的
教師應該了解學生的特點與現狀,根據學生的性格與性別、學習情況、興趣愛好和學習能力等,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學習,使組內成員能夠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作用,使每個人都能樂在其中。例如,俗話說得好:“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學生由于性別的不同,思維方式就會有所不同,這樣就能夠便于學生深入探究和思考,能使問題的討論更深入。根據學生性格的不同,將內向學生和外向學生組合在一起。外向學生積極發言,內向學生增加思考問題的深度。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不同,可以將成績優異的學生與成績不穩定的學生分為一組。在成績優異學生的帶領與指導下,增加成績不穩定學生討論問題的積極性,能夠激發成績不穩定學生討論問題的興趣,有助于樹立每個人的自信心。
2.教師找好定位,學生分工明確
教師在小學數學的合作學習中,要找好自身的定位。教師在合作學習的角色扮演中,既是引導者、參與者,又是指導者、合作者。教師起著將學生引入討論課題的作用。同時,當學生遇到困難與疑問時,教師又起著引領、參與、指導與合作的作用。在進行小學數學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分工要明確。當學生在進行討論時,必須要有主持和記錄人員,并且這種角色要輪流轉換,給每個學生鍛煉自己、提升自己的機會。主持人員要將討論的秩序維護好,并做到公平和公正,給每個學生相同的發言時間。記錄人員要將討論中出現的難以解決問題、討論核心及要點和討論結果記錄下來。
以上是本人根據多年對小學數學合作學習的研究與觀察,總結出來的觀點和方法。正確的合作任務和合理的小組分配是小學數學合作學習中的關鍵點。作為教師,應該不斷地充實自己、完善自己,將合作任務不斷地改進和提高。尋找更能激發學生討論興趣、開發學生數學思維、增加學生數學知識的合作任務,使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發揮到極致。
參考文獻:
朱建英.小班分組教學的理論與實踐[J].小學數學教育,2000(7).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寧城縣三座店總校)
編輯 劉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