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隴燕
摘 要:自主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模式,在教學實踐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化學教學中不同課型的學習內容不盡相同,因此應加強研究,在實施過程中不斷進行教學反思,優化組合出針對不同課型自主學習的教學策略和方法,從而提高自主學習的效率。
關鍵詞:化學;自主學習;不同課型
隨著課改的不斷進行,自主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模式,在教學實踐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作為教師,在教學中應尊重學生自主發展的愿望,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參與,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依據化學新課程的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認知心理的不同特征,可以把化學課分為元素化合物、化學概念和化學理論、化學計算和化學用語及復習課等四種課型。同種課型學生的認知和學習方法非常相似,但不同課型的學習內容不盡相同,因此不同課型應對應不同的學習策略和教學模式。教學中應加強研究,積極探索,從而提高自主學習的效率。
一、“元素化合物”課型教學中如何開展自主學習
“元素化合物”是學習一些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制法及其用途等方面知識的課型,是一類培養學生觀察、實驗、分析歸納及演繹思維能力的課型。元素化合物知識內容豐富,適用性強,與生活實際聯系緊密。教學中,尤其像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質、環境保護等知識,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引導學生學習身邊的常見物,將性質融入生活現象、社會問題中,真正做到從生活走進化學再進入社會,從自然走進化學再進入應用。
二、“化學概念和化學理論”課型教學中如何開展自主學習
化學概念理論比較抽象,在進行概念教學中,要注意學生的日常概念對學習化學概念的影響。要引發學生的已有認識,引導學生大膽地質疑和假設,并能進行充分的討論交流及評價。教師要把教學重點放在概念的形成和理解上,要讓學生參與概念理論觀點的建立,在探究體驗中建立概念。可以通過實驗探索,記錄、分析實驗現象,推論實驗結果。如,《原電池》一節中,從電池可使燈泡發亮引入問題:請利用已學過的化學反應和教師提供的儀器、藥品設計一個電池裝置。教師指導學生利用不同的材料“Cu、C、Zn、Fe”交叉作電極,利用相同的材料(如銅線)作導線,利用電解質、非電解質溶液作對比實驗。然后引導學生討論,對原電池的定義、原理、實質、形成條件、一般規律等形成正確的認識。最后讓學生解剖廢舊干電池,認識干電池的組成,自主獲取干電池的工作原理。
三、“化學計算和化學用語”課型教學中如何開展自主學習
化學計算和化學用語可納入技能學習的教學范疇。根據行為心理學的理論,若要整體掌握技能可首先對其進行分解,把目標技能分解成若干個簡單單元,從學生的實際起點出發,先進行范例演示,接著讓學生練習并掌握簡單單元,然后螺旋遞進,最后綜合強化。化學計算和化學用語的教學是一種范例教學,“舉例說明”是范例教學最通用的方法,合理地選取好例題和習題是教學的關鍵。首先,例題和習題必須符合本課題的教學目標,符合本班大多數學生的認知水平。其次,例題和習題必須精,必須典型。最后,例題和習題的呈現順序要經過合理的安排,與學生的認知程序產生“共振”。
四、“復習課”課型教學中如何開展自主學習
復習課在教學中分布廣、頻率高、作用大。對學生是“溫故而知新”,對老師而言是新課的延續?;瘜W復習課特別是板塊知識的復習,教師要精心設計復習內容,讓學生站在一定高度,重新審視和梳理所學內容,通過自主學習,主動建構知識網絡,以實現知識重組。化學反應類型、原理及規律如復分解反應、質量守恒定律、元素周期律、原電池、化學平衡等內容,教師可設計成復習提綱,引導學生自己去建構復習內容;對于物質間的相互轉化可用知識網絡來加以建構,如鐵三角、鋁三角、烴及其衍生物的相互轉化等。化學式的計算、化學方程式的計算、氧化還原反應、同分異構體等,復習這類知識時就要統籌考慮該知識的內在聯系,創設一些典型題組,以螺旋遞進式逐步加深,由學生自主整合、建構知識鏈條。
雖然不同課型采用的自主學習教學模式不同,但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也發現各種不同的自主學習教學模式之間并沒有嚴格的界限,只是側重點不同而已。因此,教師必須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師自身的特點等諸多方面來考慮,靈活地進行選擇與組合自主學習教學模式,這樣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 甘肅省蘭州市蘭化第一中學)
編輯 劉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