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獨立學院是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眾化轉化的過程中出現的新生事物,作為一種新的辦學模式,其辦學體制與辦學特點決定了它的人才培養目標和教育對象不同于其他本科院校或高職高專學校。獨立學院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的特殊辦學定位和辦學目標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要積極探索教學模式改革,通過以學生能力養成為導向實施專題化教學,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問題意識和學生主體指向,從學生主體出發提出問題、組織專題,從而在較大程度上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走近學生,從而增強其對學生的說服力和吸引力,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理想信念,掌握和運用科學方法論,提升理解和應用科學思想理論能力,真正起到教育引導和幫助的作用。
【關鍵詞】獨立學院 思想政治理論課 專題化教學 主體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3-0016-02
一 獨立學院辦學目標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積極探索專題化教學改革
獨立學院是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眾化轉化過程中出現的新生事物,作為一種新的辦學模式,其辦學體制與辦學特點決定了它的人才培養目標和教育對象不同于其他本科院?;蚋呗毟邔W校。獨立學院特殊的辦學定位和辦學目標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要積極探索教學模式改革。獨立學院培養的是具有較強專業知識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本科人才,獨立學院的教育教學既要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同時也要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兩者缺一不可,但其理論教育與研究型、學術性院校相比,側重于對基本理論的掌握;同時其實踐教育又與高職高專突出操作性、程序性知識能力不同,獨立學院更強調對專業性思維能力和對專業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獨立學院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辦學定位和辦學目標對獨立學院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提出了特殊要求。應用型人才不僅僅指專業實踐方面的應用,也包括對各種思想的運用,尤其是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這恰恰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宗旨所在。目前,獨立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依然存在沿用母體學院的傳統教學模式,教學偏重理論講授,甚至照本宣科,不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缺少師生互動,課堂教學實效性不強等問題,專題化教學則是在獨立學院培養應用型人才總體目標指導下的一種必然探索。
專題化教學是一種非常規的教學方法,它打破按章節講授教材的傳統,指教師圍繞教學目標選定幾個主要問題,以主要問題為線索重新組織整合教材,按問題分專題進行教學。專題化教學由教師進行指導,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進行自主學習研討,學習小組通過查閱資料、了解有關理論、討論交流等方式尋找答案,這一過程中教師的首要任務不是灌輸某個理論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運用有關思想理論去分析解決某個問題。教師進行整個教學過程的引導控制,并對學生表現進行總結評定。專題化教學既符合獨立學院強調的辦學目標,也適應獨立學院學生群體的特點。獨立學院學生屬本科第三批次錄取,文化基礎比較薄弱,對教學中純理論化的內容興趣不高,聽課時易出現疲勞、走神等現象,但許多學生往往樂于表現自我,活動興趣比較濃厚,活動能力比較強,專題化教學通過問題引入、問題討論、團隊合作能夠有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使學生從“被聽課”的狀態逐漸進入“我參與”的狀態。總的來說,專題化教學是在獨立學院特殊辦學目標要求下解決“獨立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不高”這一現狀的有效途徑。
二 獨立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題化教學的實施原則
1.以學生能力養成為導向實施專題化教學的原則
專題化教學改革的宗旨在于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問題意識和教學的學生主體指向,從而在較大程度上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走近學生,從而增強其對學生的說服力和吸引力,提升教學效果,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理想信念、掌握和運用科學方法論、理解和應用科學合理的思想理論真正起到教育引導和幫助作用,這是實施專題化教學改革的目的所在,也將是評價專題化教學改革的指針和標準,對于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獨立學院而言更是如此,學生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最終掌握了什么方法,提高了什么能力,應是獨立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過程中思考的首要問題。專題化教學通過重新組織教材,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對相關專題進行學習研討,從而達到課堂教學目的,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思維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都應比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得到更顯著的提升。
2.調動學生主體性和發揮教師指導作用相統一的原則
專題化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但學生這一主體自身存在不完全、不成熟的特點,其知識基礎、學習方法都還較欠缺,特別是獨立學院學生在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能力上普遍較差。在這種特殊學情之下,教師的適當引導、適時指導是專題化教學有效開展不可或缺的條件。以學生為學習主體不是說教師不作為,相反,專題化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具備更高的輔導和控制能力,要全程參與、整體導控,課前主要是教學目標和要求的明確,專題的提煉組織,研討問題的設計,學習方法的指導;課中主要是理論導入與講授,課堂討論的控場指導和總結點評、學生表現的記錄考量等;課下主要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跟蹤指導等;教師還要根據學生在整個專題學習過程中的表現,科學合理地對學生進行成績評定。
3.理論授課和自主學習相結合的原則
專題化教學設計可以最大限度地使教學內容貼近學生,但在實際授課過程中如果仍舊是以教師講為主,甚至是教師“一言堂”,會使專題化教學變成教師自己的學術講座,其教學效果會大打折扣,因此,目前對于專題化教學的探索往往注重如何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如何讓學生通過研討自己解答問題,實際上,專題化教學中理論授課往往是獲得較好教學效果的前提或鋪墊,如何結合專題進行理論整合,講什么,不講什么,如何講授理論等變得十分重要,否則專題化教學最初的設計會大打折扣。在自主學習研討前,應由教師進行必要的理論講授,由理論所涉及的矛盾和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延伸探究。同時,教師對學生自主探究成果的點評也不應流于問題的表象、現象等淺顯的方面,而應有所升華,引導學生真正去分析問題的根源,理解有關科學理論的內容。
三 獨立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題化教學內容的組織整合
針對目前獨立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不高的實際,專題化教學已為一些教師所重視和采用,但在專題化教學的總體思路下如何組織整合相關知識內容還需要繼續深入探討。對于專題化教學問題的選取,許多教師提出應以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和疑點為指導設計問題、組織專題。然而重點、難點和疑點如果完全從教材當中選取,則依然停留在理論化教學,與學生主體所思所想不一致,因此,立足獨立學院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辦學目標,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題化教學內容的整合應以學生主體問題為導向,即以學生關心、學生面臨的普遍問題為核心組織教學材料。
以學生主體為導向設計問題,主要有三個方面:(1)“三觀”和理想信念問題,即青年成長過程中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人生理想和信念,選取學生面臨的普遍問題作為切入點組織教學。(2)學生成長普遍面臨的現實問題,包括心理、情感、交往、就業等方面的問題,選取學生最關心的、最需要解決的問題。(3)學生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如何正確看待和評價社會進程中的各種現象和矛盾,不僅是認知問題,從根本上說是“三觀”的具體運用,及時解答學生心中的困惑,引導學生理性認識當今時代和社會的矛盾和問題,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問題設計從學生主體出發,專題教學內容才能真正貼近學生、走進學生,這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題化教學內容提煉整合的關鍵所在,也是專題化教學設計的首要問題。
參考文獻
[1]于莉莉、肖松柏、李麗珍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研究[J].理論月刊,2007(10)
[2]陳朝勇、賈陽果.專題式教學法——高?!八颊n”教學之應然選擇[J].教學研究,2006(3)
[3]陳志宏、徐玉生.論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題教學的必要性和實施要點[J].江南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4)
[4]李冠芳.高校思政理論課專題教學模式探討[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3(10)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