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幾千年來沉淀的精華即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我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現成教材。針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問題,亟須加強高校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本文從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存在的問題入手,多方面分析了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現實意義,最后闡述了加強高校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對策。
【關鍵詞】傳統文化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3-0032-02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擁有五千年悠久的文化歷史,中國的傳統文化反映了特定時代背景、政治背景、經濟背景等條件下人民的思想文化、觀念形態,是一種反映民族特質、民族風貌的華夏民族文化。其中,儒家思想是傳統文化的核心,包含許多有價值的內容。隨著世界經濟化、全球化以及政治化步伐的加快,傳統文化受到了嚴重沖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諸多問題,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因此加強高校優秀文化教育刻不容緩。
一 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
1.教育內容空泛,過于注重形式化
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陣地是在課堂,傳統的教學模式是老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聽。學生無法發揮學習的主動性,一直被灌輸思想、知識,導致學生對所學內容并沒有深刻的體會和吸收,最終導致思想政治教育只是表面的形式化。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激發學生興趣以及與學生息息相關的現實內容,導致了教育的空洞性以及形式化。關于開展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活動,教育者只是要求學生上交思想匯報即可,并沒有深入考察學生的真正體會以及活動的價值實現與否,導致許多學生為了應付需要上交的作業上網搜集思想匯報內容,使政治教育成為一種形式。
2.認知與實踐的嚴重脫節
中國傳統文化重視“知行統一”,儒家文化的代表人孔子不僅重視知識的來源與探究,同樣重視知識的行的價值,強調學與行的統一。在中國古代的《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表達了中國傳統文化所重視的篤行精神。而現在高校只是開展理論知識的基本教學,忽視了實踐的價值。導致當前大學生存在諸多方面的問題,如大學生考試作弊、論文抄襲、虛報貧困證明等。其中所折射的誠信問題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堂所一直貫穿講解的內容,“誠信是大學生進入社會的通行證”,然而為什么還會出現這種現狀呢?中國學生的理論知識扎實,然而為了應試導致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不能內化為本人內在的品質。
3.西方化、全球化沖擊嚴重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大學生所面臨的就業壓力和競爭壓力逐漸加大。有些大學生在面臨就業壓力大時,就會出現一些誠信缺失、弄虛造假問題,如偽造學位證、大學英語四六級證等。隨著全球化的加快,世界正在朝一個相互聯系的方向發展,中國政治、文化受到西方發達國家政治與文化的強烈沖擊,導致中國大學生思想政治價值取向發生重大的改變。重利輕義、利益為上的經濟化影響,導致部分大學生誠信缺失、道德品質惡劣、急功近利。西方的政治化思想也影響著中國的大學生,導致中國部分大學生政治思想不堅定,根基不穩固,容易發生思想動搖。
二 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現實意義
1.豐富、充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學生必修的一門課程,傳統的授課方式以及理論性知識只會讓學生無法把內容內化為個人的品質。而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所沉淀出來的精華,包含著各種內容,這些內容與現實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幫助學生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事業觀、道德觀,同時指導著學生擺脫迷茫,重拾斗志。如愛國主義是中國思想道德的核心內容,傳統文化中有很多與愛國主義有關的名人事例和詩詞,如岳飛的精忠愛國事跡和他的《滿江紅》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愛國人士奮勇向前、不畏困苦。反映為人處世的傳統文化,如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等,對現在大學生尤其是獨生子女來講都非常有教育價值。在孔子《論語·為政》中“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認為,一個人不講信用就寸步難行。在今天看來,一個企業,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也是如此。然而,今天中國加入了世貿組織,也要守規則,講誠信,才能在競爭中得到發展。而大學生如果不講誠信,那么不僅不能贏得用人單位的信任,同時也失去了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線。
2.有利于大學校園與社會的銜接,塑造大學生高尚的人格情操
當前社會需要的是高素質人才,而素質絕不僅僅是技能、知識,同樣需要良好的道德品質、誠信品德以及高尚的人格情操。傳統文化中幾千年的文化精髓,教育學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以及如何適應環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百善孝為先”,“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告誡我們為人處世之哲理,同時也為社會良好風氣的形成奠定了基礎。高校在培養專業性人才時,如果把傳統文化的精髓深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當中,內化為學生的個人品質,那么不論是找工作,還是進入社會后的接人待物都將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中國傳統文化中崇尚“禮”,“克己復禮”“禮尚往來”等都為從校園步入社會奠定了處世之哲理。
3.培養大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由于受到當今社會各種誘惑以及不良的社會風氣影響以及媒體不負責任的廣告,導致許多大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發生著變化。在當前社會各種誘惑以及各種觀點的影響下,出現了很多大學生網絡成癮、享樂主義以及唯利益主義至上等現象,心理上同時也出現各種不正確的觀念。傳統文化中的“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三十而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都是激發人們奮勇向前、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寶貴精神財富。有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以及人生態度,為日后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三 加強高校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對策
1.堅持以優秀傳統文化為底蘊的思想政治教育
傳統文化有著悠久不衰的亙古真理,有著啟人智慧的名人名言,有著陶冶人情操的古詩詞,也有著教育后人如何待人接物的處世哲學。它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內容豐富,貼近生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優秀傳統文化為底蘊,豐富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貼近學生實際,學生可以體會到中國傳統文化精髓,也可以提高他們的思想覺悟,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
2.營造弘揚傳統文化的校園氛圍、學習氛圍以及重視教育的實踐內容
校園氛圍對于傳統文化的學習和弘揚起著很大的作用,而學習氛圍有利于傳統文化精髓被傳承。校園文化底蘊是一所高校的靈魂,對于學生的氣質與品格的培養都有重要的地位。高校應該通過懸掛名人名言、古詩詞以及開展一系列宣傳傳統文化的活動來營造校園的文化學習氛圍。
3.加強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建設
教師對于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如今有些教師自身素質有待提高。教師責任感缺乏,將思想政治課當成可有可無的課程,或者是自身有些行為不符合社會規范,這些都影響著學生的思想政建設,因此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培養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中國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也存在諸多弊端,如內容空泛、課程時間安排少、缺乏實踐等,因此完善制度建設是當務之急。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著重要的現實作用,豐富了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有利于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培養了學生高尚的情操、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因此,加強高校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刻不容緩,我們可以通過走以傳統文化為底蘊的思想政治教育,營造傳統文化教育的校園氛圍,加強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以及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來加強高校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參考文獻
[1]才穎.淺談傳統文化教育與大學生思想教育的整合教育[J].價值工程,2010(28):214~215
[2]李大偉.基于傳統文化維度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探究[J].江蘇高教,2012(2):133~134
[3]鄭軼.中國傳統文化與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途徑探析[J].文學界(理論版),2012(10):356~357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