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習型教師是新時期素質教育改革對各專業老師的新要求。教師肩負教育重任,提高教師專業素質至關重要。歷史教師應不斷學習,在專業知識、教育教學能力、教育理念、師德等方面不斷提升和完善,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關鍵詞】學習型教師 歷史教師 專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3-0085-01
學習型教師主要源自彼得·圣吉(Senge,1990)所提出的學習型組織。其特征有自主性、創新性、發展性、終身性。教師專業發展是教師個人的、內在的專業素養的提高,教師在專業知識、專業能力等方面不斷完善,教師從專業新手到專家型教師的過程。教師責任重大,因此如何提高教師專業素質,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至關重要。下面筆者就所教的中學歷史學科,談幾點自己的感悟。
一 豐富并完善專業知識
1.淵博的歷史專業知識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要做自己學科的主人,讓教學大綱和教科書只成為你最基本的知識,如同字母表對于已經掌握修辭學奧妙的人一樣。”① 因此,歷史教師要掌握中外通史、考古學等專業課程知識,還要掌握史學理論與方法,并及時關注史學動態,了解史學研究新成果,閱讀相關的史學雜志等,豐富歷史專業知識。教師要教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條河”。
2.觸類旁通的相關學科知識
歷史或其他社會科的教師應像語言科或數學科的教師一樣受過學院訓練,熟練掌握歷史學、政府學、經濟學方面的知識。② 筆者認為在各門學科中,歷史科目是最具綜合性的,它的知識內容“海納百川”。因此,要求歷史老師除了具有扎實的歷史知識外,應有一定的學科常識。
3.系統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
中學教師還應學習系統的教育學、青少年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課程與教學論等知識,并把這些靈活運用于教育教學活動中,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教育教學活動的本質規律。
二 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能力
1.培養教育教學機智
歷史教師要有教育機智、教育智慧,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并不斷學習和探索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沒有智慧而僅僅付出一腔熱血,對工作僅憑高度的責任感行事的教師,不能說是教育能力強的教師。教育是一門管理藝術,做好“管理”不僅要“管”,還要“理”,這里的“理”即“疏通、理順”。如果只“管”不“理”或一味地生硬說教,不僅達不到預期的教育效果,還會令學生反感而使師生關系緊張。
2.強化教學反思能力
優秀的歷史教師不單是一個教學任務的執行者,而是教育的實踐者、研究者和創新者。美國著名歷史教師比格勒說“我是教師——學習者,而不只是知識的傳遞者。”“我從來不會年復一年地重復勞動。”③如果教師每天日復一日上課而沒有進步,只能說他是一名不合格的教師。教師通過不斷地反思,才能促使其從“經驗型”向“科研型”、從“教書匠”向“專家型教師”轉變。當然教師反思能力的增強不是一朝一夕的結果,這包括:(1)學習中反思。(2)反思自己。(3)反思同事。(4)反思學生。
三 加強團隊合作
歷史教師既是學習者又是研究者和合作者。從教不同階段、不同年齡的教師在教學經驗、教學個性、認知風格等方面有著很大的不同。通過合作可以揚長補短、實現教師間專業發展的互補。發揮團隊力量,不僅能促進教師個人專業化成長,還能推動教師團隊的專業發展,進而提升學校的整體軟實力。彼得·圣吉在肯定團隊合作對個人的學習所起的巨大促進作用時指出,“有不少驚人的實例顯示,當團體真正在學習的時候,不僅團體整體產生出色的成果,個別成員成長的速度也比其他的學習方式要快。”④
四 強化師德的培育
把教育當成一項事業,而不只是一份工作。“教師必須認識到他們所教學科的重要性,他們必須熱愛自己的職業,并對之有忠誠感。如果他們能做到,他們的激情與學習欲望就會傳遞給學生。”⑤ 教師身上擔負的責任,從宏觀上講關乎國家、民族的興衰,從微觀上講牽系每一個家庭的福祉。每一位學生的成功都與教師個人有關。⑥ 關心、愛護和尊重每一名學生,也是高尚師德的體現。歷史教師要不斷反求諸己、改過遷善,做到真正能夠為人楷模。
歷史教師專業發展是一個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樹立終身學習意識,虛心學習,促進專業發展。本文僅是簡單地做一些闡述,相關理論成果有待繼續研究、完善。
注 釋
①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②哈佛委員會.哈佛通識教育紅皮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119
③⑤李茂編譯.在與眾不同的教室里——8位美國當代名師的精神檔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68~71
④彼得·圣吉.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M]. 上海:三聯書店,1998
⑥〔法〕P.布爾迪厄.國家精英——名牌大學與群體精神(楊亞平譯)[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152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