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十八大之后,時代在變化,教材在修訂,命題在體現,可是一線教師受條件限制難以獲得相關信息,為此從三道高考題出發,引起教師對教材內容變動的關注,改變教學觀念,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三道高考題 教材新修訂 科學性 時代性 民本性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3-0087-01
當今,時代發生了變化,教材也出現了更新,由于很多一線教師以前授課的版本是舊版本,而現在出現了修訂本,很多教師并沒有意識到,為此本人結合現在任教高一的背景和去年高三復習的教學經驗,結合三道高考題談談自己對新修訂教材帶來高三復習需要關注的問題的一些看法。
一 關注新修訂教材,更新知識,體現科學性
以2012年全國卷新課標12題的考題為例。貨幣最早是以足值的金屬貨幣形式出現的。隨著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發展,商品流通中產生了作為價值符號的紙幣,并逐漸取代了金屬貨幣。紙幣之所以能取代金屬貨幣,是因為:
①紙幣容易產生,且同樣具有充當貯藏手段的職能;
②使用紙幣能夠有效降低貨幣制作成本;
③紙幣的使用范圍更廣;
④紙幣同樣能執行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職能。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題目一出,引發一線老師的巨大爭議,時至今日,參加高三老師教學交談會仍有爭議,沒有達成共識。很多教師從教材和教參找到了依據,疑問在于:紙幣能否執行價值尺度職能?在日常授課中,大部分教師都認為紙幣只能執行貨幣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職能,而鑒于紙幣本身沒有價值,所以無法執行價值尺度和貯藏手段等職能。
但站在現在新修訂的教材看,上述的爭議已有了定論。教材的直接用語是“紙幣成為了世界各國普遍使用的貨幣”、“紙幣是由國家或者某些地區發行并強制使用的”,短短的兩句話就簡潔明了地告訴我們紙幣就是今天的貨幣,理所當然能夠執行貨幣所有的職能,不再是所謂的貨幣符號。
二 關注新修訂教材,更新觀念,體現時代性
以2013新課標全國I卷13題為例。中國H公司與美國某公司簽訂服裝出口合同,約定服裝單價為24美元,一年后交貨。H公司生產一件服裝的成本是144人民幣元。簽訂合同的同時匯率為1美元=6.32人民幣元,交貨時為1美元=6.27人民幣元。在不考慮其他條件的情況下,H公司交貨時的利潤率比簽約時的利潤率( )。
A.下降0.83% B.下降0.76%
C.上升0.83% D.上升0.76%
答案:A
很多教師看完這道高考題后,可能更多的是感慨學生的能力不足,特別是應對能力不足,認為這道題目作為一個經典計算題類型,但測試的范圍、綜合性畢竟不是特別難,即使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提及利潤的概念,但作為中學生憑借生活常識,應該能夠應對。或是感慨命題者怎么延續了2012年高考的風格,出了有爭議的內容,甚至是超綱的嫌疑,感覺教師教學的無耐性,失去了考試的標準。
但當我們翻閱最新修訂的版本,比較內容細微變化,發現教材在介紹企業經營與發展的知識過程中,特別強調出利潤的概念是“企業的經營收入與生產經營成本之間的差額”,這一改變毫無疑問為上述題目做了鋪墊。為此,現在高三教師一定要把握時代的要求,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樹立高考不僅是對學生的考試,而且也是對教師對新理念、新知識的了解、理解、處理能力的考驗,一定要細心對待每一處變化,發現它變化的時代背景。
三 關注新修訂教材,更新思想,體現民本性
以2010年安徽的第三道高考題為例。李某是一國有企業工程師,去年工資收入是36000元,獎金8000元,個人專利轉讓收入5000元;其妻開一家個體雜貨店,年收入15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000元。去年,李某一家按勞分配收入和按生產要素分配收入分別是( )。
A.44000元 26000元 B.36000元 19000元
C.49000元 21000元 D.44000元 11000元
試題取材考生家庭生活實際,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分配制度”的相關知識分析和解答問題的能力。我國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去年李某的家庭收入構成中,李某作為國企員工,其工資和獎金收入屬于按勞分配,其專利轉讓收入則屬于按生產要素分配;其妻開的雜貨店收入屬于按個體勞動成果分配;其房屋出租收入屬于按生產要素分配。故正確選項為D。
確實按照現行高三的教材,上述分析是非常合理的,但當教師真的這樣傳授知識時,教師一定會后悔終生,對學生充滿愧疚感。因為現行修訂的教材已經根據十八大精神,充分體現民本思想的色彩做出了充分的調整。刪除了按照個體勞動成果分配,只保留了按勞分配及按照生產要素分配,為此我們可以大膽推測按照個體勞動成果分配應該歸屬于按生產要素分配的領域,具體說應該根據個體勞動成果的具體情形做出判斷,有可能是按勞動,也可能是資本,或者是技術等,據此上述高考的答案應更改為A選項。
據此筆者認為現行的高三復習,必須把握民本思想,重視細微變化,據此做大膽預測,大膽求證才能取得好的成績。
總之,高三教師在復習過程中一定要把握概念科學性,把握時代發展的特點,落實民本思想,正確調整教學內容,做到完全依據新教材的要求調整教學方式。只要教師做足學習功夫,教學才能厚實,教學才能有效,學習才能有信心,教學完美融合的教育境界才能實現。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