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更好地適應現代教學新形勢的需要,迎接新課程改革的挑戰,筆者認為現代教學形勢下教師的角色與行為應實現轉變,成為學生的引導者、促進者和服務者,成為課程教學的設計者和開發者,成為教學中的研究者、合作者和實踐者。
【關鍵詞】現代教學 教師 角色 行為 轉變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3-0088-01
自新課改以來,新課程體系在課程功能、結構、內容、實施、評價和管理等方面都較原來的課程有了重大的創新和突破,這使得基礎教育的“師者——傳道、授業、解惑”的傳統模式迎來一場嶄新的現代教學革命。教師在教育教學管理中的角色和行為成為當前新課改發展面臨的首要問題。
一 教師在基礎教育傳統模式中的角色行為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發展和深入,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不斷改進,但由于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我們不得不承認大多數教師的教學觀并沒有在深層次上發生實質性的變化。
1.教師在傳統教學理念中的角色行為
傳統的教學目標就是以完成知識性的教學任務,鉆研教材和設計教學過程作為備課的中心任務為目標,研究的重點著力于考慮學生學習知識的重點、難點和關鍵,研究的出發點是教材,教學過程嚴格遵循教材的邏輯。但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只是簡單地套用知識教育的方式和形式,而很少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新教材,關注學生能力以及情感、態度等方面綜合素質的培養。
2.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的角色行為
在傳統教學實踐中,教師認為理想的教和學是完成教案。認為教學與課堂教學完全相等,課堂教學是教學活動的全部,學校是教學活動實施的唯一場所,學生離開了課堂教學就不會有質量,學生就不會有發展。教師只是機械地對照教材和教參,完成教案設計,在教學中期望學生能按照教案設計做出回答,并努力引導學生,直至得出理想的答案,達到預定的目標。卻很少從教學實際情境出發調整教學方向,創新教學模式,在課程中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生學習的過程只是成為配合教師完成教學的過程。
教師在傳統教學模式中的角色定位和行為方式,使得教學活動缺乏創新,缺乏生機,缺乏科學性和藝術性。因此,在現代教學中,教師必須重新認識教師的角色與行為,敢于開拓,勇于創新,不斷尋求適合現代教育教學的新方法、新手段,進而形成在現代教育教學中的新角色、新定位。
二 教師角色行為在現代教育教學中的創新與轉變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這是對傳統教師角色行為的闡述。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是教學內容的制訂者,是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價者。而現在,教學則是一門藝術,藝術貴在創新。教師在現代教育教學中,要大膽創新,勇于實踐,科學地把握和組織教學。要具有創新意識和能力,把創新和傳統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在教育教學中轉變角色意識與行為。
1.教師導師角色行為的轉變
隨著新課改的發展,教師從“知識傳授者”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來,教師在現代教學過程中的“導師”地位逐漸凸顯。教師在現代教育教學中的“導師”角色行為,應成為學生的引導者、促進者和服務者。首先,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的指引者、導向者,幫助學生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并確認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以使學生自覺地投入學習。其次,教師不再以知識傳授為主要任務和目的,而是學生學習的激發者和輔導者,學生能力和個性的培養者,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取得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再次,教育就是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終身發展服務,由“導師”變為課堂學習的參與者,與學生一起成長。讓學生成為學習的參與者、合作者,構建教學相長、交流互動的新型師生關系,真正服務引導和促進學生發展。
2.教師成為課程教學的設計者和開發者
在教學與課程相分離的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淡化課程意識。新課程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政策,這就要求教師在現代教學中徹底清除“教材即課程”的錯誤認識,樹立大的課程觀;教師要強化課程開發意識,善于根據學生、學校、地區和教師自身的實際,積極大膽地開發和設計課程,加強課程與教學實踐的結合。
3.教師在教學中成為研究者、合作者和實踐者
研究被稱為專家們的“專利”。在教學中,教師要成為“研究者”,要以研究者的心態置身于教學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念與實踐,形成規律性認識。
教師不是孤立性的職業。需要多方面的溝通與交流,需要團隊精神。新課程的現代教學中,需要教師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合作,促進課程的綜合化。
現代新課程教學中,強調教師的教學反思,促進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在教學中主動、及時地反思,能促進教學優質高效地進行;教學后反思,則能使教學經驗理性化。所以,在現代教學中,要求教師必須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研究者、合作者與實踐者,只有這樣才能從容地面對現代教育的挑戰。
現代教學的發展給教師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要求教師角色行為與時俱進,不斷完善和發展,完成角色行為的轉位定型,使教育教學健康、有序、全面地推進,鑄造一代新型的教師,使教師成為“太陽底下最光輝、最幸福的職業”。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