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理論聯系實際,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把日常生活融入數學教學中去,為數學學習提供現實素材,積累直接經驗;同時利用生活情境,把生活常識、活動經驗提煉上升為數學知識,使學生更加熱愛數學,熱愛生活,為以后的數學之路奠定良好的基礎,使學生成為一個會學習、會生活,全面發展的人才。
【關鍵詞】生活元素 數學 運用 全面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3-0138-01
數學是一門講究邏輯但又比較抽象的學科,所以要使數學能夠真正地達到生活化,必須做到深入了解生活元素,充分做到生活和數學相結合,掌握生活元素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的運用,從而達到學習數學的真正目的。
一 生活元素在數學教學中的意義
生活元素包含了自然元素、文化元素和社會元素。生活元素中也包含了數學元素,折射數學哲理,數學本質來源于生活,并被生活附上了多種色彩,在生活中以多種形式出現。數學是一門抽象而實際、能把自然元素和社會元素綜合在一起,并且取其精華的學科。總之,生活元素為數學提供了豐富多彩的素材,使數學在學習的過程中充滿了活力,充滿了生命力。
如買5支鉛筆要0.6元錢,買同樣的鉛筆16支,需要多少錢?這個問題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鉛筆是我們在學習過程中都會用到的,而我們每天都要消費,都在和金錢打交道,所以學生在拿到這類型的題目時,就會感到非常的親切,很容易地就能把它解出來。
二 充分結合生活元素,使數學教學充滿生命力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的產生與發展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中處處充滿了數學。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結合生活元素,使整個數學教學過程充滿活力,讓學生感覺他們學到的不只是理論,而是生活中的一些常識。生活元素的運用應與數學的教學緊密結合起來,把數學用來解決生活中的難題,從而豐富生活的多樣性。教師要用數學的思維模式來引導學生體驗生活,剖析生活中的具體現象。教師引導學生捕捉生活中的現象,利用生活來解決數學問題,使數學具體化。
如教師在講解加減乘除時,可以帶上一些玉米籽,讓學生用玉米籽運算加減乘除。如2+3=?這樣可以讓學生先撿兩粒玉米籽,然后再撿三粒玉米籽,再讓學生把所有撿到的玉米籽數一下,看等于多少。這樣,學生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就運用到數學教學中了,學生能很快就記住2+3=5,以后遇到類似的問題,就會很容易解決。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學生感覺到數學的真實性,激發學生想要學好數學的欲望。
三 生活元素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方法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靈活地把數學和生活聯系在一起,但在這個過程中如何把生活元素恰當地運用到其中,還需要教師強化自身知識,加強知識進一步的生活化。適時地運用生活化教學方法,訓練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態度和班級的實際情況,在講解理論知識的同時,結合實際,講解完后,在布置作業時還可以把某個生活實際和該章節的知識結合起來,盡量顯示出數學在生活中特有的價值。
另外,教師還要注意平時多積累一些生活常識,把它巧妙地運用到數學教學中來,激發學生學習的想象力,同時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教師可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不斷改變教學模式,從而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熱情。
四 將數學語言轉化成生活語言,彰顯數學元素在生活中的價值
眾所周知,數學是一門相對較為枯燥乏味的學科。若在教學中一直采用數學語言進行教學,就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自然很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而若教師在教學中能夠組織一些生動的語言進行數學教學,就容易使兒童接受和理解。而將數字語言轉化為生活語言就可以達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折扣的計算教學中,小學生對折扣的含義并不是特別理解。此時,教師若能夠舉商場中打折的例子來教學,就能夠使學生迅速領悟到折扣的含義,并掌握到折扣的大小比較方法。這樣就不會使學生覺得折扣生澀難解,而是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一個數學知識,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五 結束語
數學新課程改革改變了舊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同時也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把數學運用到生活中去,這要求教師在提高自身業務水平的同時還要加強自身的生活常識。數學教學生活化,要求教師要改變教學模式,充分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真實性。讓學生知道數學不僅僅只是知識,而且還可以用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引領數學走向實際化的發展道路,同時讓數學順著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走下去。把生活元素帶給數學教學的意義和價值繼續加以創新和發揮,使數學得到真正的多元化發展,實現數學的生活化價值。
參考文獻
[1]李秋娥.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習興趣的培養[J].才智,2011(4)
[2]孟翠俠.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有效教學實施策略的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0(10)
[3]李毅.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J].小學教學參考(中),2011(6)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