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特色的校園文化逐漸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地方特色校園文化的建設過程與地方的傳統文化有著重要的關系,只有強化校園文化的地域特色、弘揚傳統的歷史文化、當地政府提供政策支援以及用創新的角度適應時代的發展形式,才能將地方特色的校園文化進行提升和發展。本文針對構建福建地方特色的校園文化進行研究,提出相應的問題以及解決策略,促進其地方校園文化的發展。
【關鍵詞】構建 福建地方校園文化 研究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3-0147-02
福建地方特色的校園文化在實際的發展中,與地方的文化背景密不可分。并且每一個地方對于相應的校園文化都有特定的含義。在當代的教育發展形勢下,提高校園文化的構建逐漸成為教育事業中的重要問題。并且在實際的地方文化特色構建中出現了相應的問題,本文針對產生的問題進行系統分析,旨在促進福建地方特色校園文化的構建。
一 構建校園文化的內涵與意義
1.構建校園文化內涵
校園文化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構建校園生活的重要內容。校園文化的內涵是以學校文化與學生活動為整體,并且以課外的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將學校作為活動的空間,弘揚學校當中蘊含的校園精神,在實際的校園文化的構建中主要包含以下部分:通過學生對于校園文化的理解進行思維活動以及行為活動;學校中出現的校園文化社團,如書社、文學社等相應的校園文化形式;通過上述的相關內容,能體現校園文化內涵,良好的校園文化對學生的身心健康也有較大的好處。
2.構建校園文化意義
校園文化在學校文化中占據重要部分,同時對學生的發展也至關重要。校園文化在學校建設的意義在于校園教育系統的改革與創新,并且對學生思想觀念的改變也有著相當的好處,對于促進學生的發展與構建社會的和諧有著重要作用。良好的校園文化能構建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助于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促進學生未來的發展,為國家培養大量的創新人才。
二 構建福建地方特色校園文化困境
地方特色的校園文化發展,應將地方的傳統文化與校園文化相結合。大力弘揚傳統文化在校園文化中的應用,使校園文化更具有地方特色。但福建地區在現代教育事業的發展進程中,存在著相應的問題。具體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育中缺少校園文化特色
實際的教育中,由于受到新教育形式的影響,福建的各個中小學校園逐漸推行教育改革,但傳統的教育模式依舊存在,導致人文氣氛、學術氣氛以及實踐氛圍的缺失問題出現。對于人文因素,福建中小學校園在實際的招生當中,由于外來務工人員以及外來居民,生源廣泛,因此在高校校園當中文化建設時面臨著相應的困難。在實際的教育當中學生的失信問題,也使得校園文化建設效果不是很好。對于學術氛圍,在中小學的實際教育當中,傳統的教學考試制度依舊存在社會的各個行業當中。考試制度嚴重制約著學生自身的發展,缺少創新思維。同時考試制度也嚴重影響著學生的主動創新能力以及對于校園文化的發展和繼承。實踐氛圍在福建中小學的發展進程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校園文化的弘揚離不開實踐的支撐,只有不斷地實踐才能使校園文化更加具有活力。但受到文化差異的影響,對于傳統文化的實踐活動,在活動過程中體現出相應的差異性,使學校在發展進程中出現文化上的差異。
2.盲目跟從問題
在福建中小學校園文化的發展中,盲目跟從也是其中的重要問題。中小學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對于校園文化不能有效地進行定位,不理解校園文化的具體體現,因此,在實際的發展進程中,學校對相應的文化建設缺少結合自身的特點,以及缺少對福建地方特色的結合,使得校園文化不能有效地結合傳統文化進行弘揚和提倡。同時由于校園的管理方面缺少對校園的認知程度,使學校在實際辦學時盲目模仿其他成功院校的校園文化形式,“水土不服”。忽略自身校園文化價值的同時,使學生對校園文化的認知相對模糊,校園文化的開展面臨問題。
3.缺乏與地方特色文化的有效聯系
實際的校園在發展進程中,教師和學生以及校園構成了校園文化。校園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地方,在校園生活中加入福建的地方特色文化,能使學生對文化的理解更全面。但在實際的學校教育中,校園的文化建設缺少與地方特色文化的有機結合,忽視學生自身對于校園文化以及地方特色文化的理解。因此,在實際的教學模式中應重視學生的開放思維,促進學生自身創新思維的發展。第二,中小學使其學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對于學生對校園文化的理解教師應該進行引導,將本地文化和校園文化進行普及。使學生對本地的文化以及校園文化加深理解,實現校園文化的宣傳與推廣。第三,缺乏本地文化在校園中的應用,校園建設主要圍繞先進的科技現代化產物進行建設,使校園環境缺乏地方特色,不利于學生對校園文化以及本地文化的理解。
對于學校的教學模式以及校園文化的建設沒能夠跟上社會的發展形式以及創新意識,使學校的校園文化在發展進程中面臨困難。校園文化的發展,應與地域的特色文化進行相應的結合,將福建的地域特色文化在各個方面進行中小學校園文化的滲透,并且通過實踐進行相應的結合,形成具有福建特色的校園文化。
三 構建福建地方特色校園文化的有效措施
1.強化校園文化建設的地域特色
地域文化特色,對于校園文化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校園文化在實際的發展中也離不開校園文化的支持。對于福建的中小學校園,地域特色的校園文化應與地域文化進行有機結合。福建位于東南沿海,并且與臺灣隔海相望。并且福建是中國著名的華僑聚居地,文化的交流形式也多樣化。同時在福建的歷史上是“海上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以及伊斯蘭教等重要文化發源地以及商貿集散地,海上運輸行業發達。福建具有眾多的旅游資源以及風景區,并且氣候條件適合農牧漁業的發展。福建的傳統文化多種多樣,在實際校園文化的發展進程中應重視傳統文化在校園中的應用,對于課程在實際講解時應該重視海上運輸以及農林漁業的發展,重視人才培養對于本地區未來的發展。在校園建設的過程中應重視校園文化的合理布局,通過對“海上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進行校園文化的宣傳和弘揚,重視學校的設計風格。并且對于校園的建筑以及教師的室內布局都應體現福建的傳統文化,使校園風格與傳統文化相結合,在提升學生對校園文化和地域文化理解的同時,提升學校在發展中的整體實力。
2.加強校園文化的融合
由于中小學生源廣泛,學校要在管理中擴大學校的規模,在各個區域設立分校,緩解生源壓力。這樣的情況,在進行實際管理的過程中出現問題,各區域校園會呈現不同的校園文化特點,所以實現校園文化的融合尤為重要。在校區進行分化與合并的過程中,校園文化的融合是促進校園發展的關鍵因素,實現共同創建特色校園文化的目的。在實際的校園文化相互融合與創新過程中應重視以下問題:(1)對于校區的主體文化進行有效的梳理工作,其中在梳理過程中應重視物質文化、制度行為以及觀念上的梳理工作,并進行客觀的分析,真實還原主校區的校園文化。(2)在原有的校園文化中融合福建的地方特色文化,找到校園主要的著力點,進行系統的發展和創新,將實際的民族文化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福建的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應該充分利用校園文化的優勢,培養“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發展模式,促進這樣的校園文化氛圍的形成,為國家培養技術創新型人才。(3)動員學生以及教師對校園的文化進行實踐和履行,并根據相應的校園環境進行不斷的探索以及發展完善。
3.地方服務為方針進行校園文化建設
地方教育的發展是為了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和騰飛,為地方的發展進行服務工作。中小學校在實際的發展中也會主動以地方經濟發展水平以及市場的需求進行對接,加強地方學科的建設,形成有效的經濟發展的循環。因此,政府政策上應給予相應的支持和發展,為中小學校的發展提供便捷。使經濟企業與校園聯合,建立社會實踐基地,為校園的發展提供相應的保障工作。中小學校應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實踐活動,提升學生對于地域文化的認同感。校園文化的發展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重要體現,在社會實踐開展中應重視理論知識的研究。學校應在實際教育過程中總結理論文化的建設內容,應經過學生與教師的共同總結,使校園文化能更好地發展,為社會的發展提供動力和源泉。
4.以創新思維發展特色校園文化
經過歷史實踐證明,民族的發展與創新思維有著重要的關系。同時創新思維對校園文化的發展也有著重要的作用。在經濟的全球化以及教育事業發展的今天,中小學校在實際的發展當中應重視創新思維的發展,只有以廣泛的視野進行創新思維的發展,才能逐漸豐富校園文化,以海納百川的校園文化精神來促進地域特色文化的發展。因此,在實際的發展當中應該重視創新思維,將創新思維運用到校園文化的建設過程中,使福建的校園文化更具地方特色。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福建校園文化的發展進程中缺少地域文化的加入,使校園文化的發展停滯不前。因此,在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時應重視地域文化,將實際的校園文化建設與社會的發展步伐相一致,發揮校園文化的特色,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聞靖灝.基于高職特色的校園文化建設路徑選擇[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2(6):108~110
[2]宋彥云.結合地方人文特色建設校園文化——以蘇州為例[J].文學界(理論版),2012(11):389~391
[3]羅映紅、吳暑靜.校園文化與地域文化融合鑄就的特色校園文化[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3(2):121~124
[4]楊凱.校園文化與地域文化相結合的特色校園文化研究[J].華章,2014(8):165~169
[5]陳夢寒.論全球化語境下地方高校特色校園文化對地方文化的揚棄[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10):230~233
[6]陳夢寒.論地方高校特色校園文化對地方文化的揚棄[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2(1):99~102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