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案例背景
現在的家庭大都只有一個孩子,大家都很疼愛自己的孩子。因為愛,所以就特別保護孩子,深怕孩子受欺負、吃虧,總是教育孩子別人打你的時候要還手、搶你東西要搶回來,不能吃虧。在競爭激烈的社會想培養自己的孩子成為強者這不過分,但同時也要教育孩子要學會謙讓。現在社會提倡和諧,和諧社會需要謙讓美德。
二 案例描述
兒子上小班的時候,一天我去接他,因為我的早到(因為工作的原因,我基本上都是最遲接他的家長,所以每次都錯過了幼兒園課后騎車的時間),他今天終于可以騎上幼兒園的自行車了,他騎得是那么地開心。這時,我怕他出汗,想給孩子擦擦汗,于是就把他叫到面前。他的車剛停穩,一個比他小的小女孩在邊上就使勁地拽貝貝的車把手,一邊拽一邊嚷嚷著:“我要騎車,我要騎車”。此時的貝貝死死地抓住車把,不斷移動著車子,生怕被搶。怎么辦?兒子好久都沒有騎車了,好不容易有這么一次機會,如果被搶走,兒子一定會很傷心。于是我把目光移向小妹妹的奶奶,她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看來對方的家長是指望不上了。制止小女孩?她肯定也會很傷心,自己想要的東西沒有得到。不制止?我的兒子被人搶走了心愛的玩具難道不傷心嗎?此時我左右為難……
有了!“貝貝,我們昨天不是約好今天一起去買冰淇淋嗎?我們現在就去買吧,要不遲了賣冰淇淋的叔叔就回家了,我們就買不到了。”此時的兒子驚喜地抬頭望著我,快速下了車,邊跳邊叫道:“冰淇淋,冰淇淋”。孩子這不是高興地謙讓了嗎?不過還沒有結束,我在帶孩子離開前摸了摸小姑娘的頭說:“小妹妹,你看哥哥多棒,把車子讓給了你,你也是一個好孩子,當別人需要你的玩具時,你也會謙讓的,對吧?還有記住哦,以后想要別人的東西時一定要征求別人的同意,有禮貌的孩子大家會更喜歡。”在奶奶詫異的眼神中我們母子開開心心地離開了幼兒園。回家后,在晚上講故事時,我就結合今天發生的事情改編成了一個故事。在給兒子講完故事后,我與孩子一起分析今天故事中那兩個小朋友的行為,在兒子肯定了那個把車子讓出去的小朋友的同時,我順勢表演和鼓勵了兒子:“你今天就是這位謙讓的好孩子,你喜歡做人人喜愛的謙讓好孩子嗎?”“喜歡!”“那下次遇到需要我們小朋友做出謙讓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做好哦!”“嗯。”在孩子的應答聲中我們母子進入了甜美的夢鄉。
三 分析與反思
1.想方設法讓孩子明白謙讓的意義
孩子的內心世界是很單純也是很脆弱的。小孩的世界是一個純真的世界,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單純。很多時候孩子“搶”東西只是處于自己內心的需求。不可能由大人簡單的幾句“對”“錯”就可以把孩子引導好。相反,簡單的對錯很容易傷到孩子幼小的心理。這本身沒有錯,家長需要恰當去引導,而不能以一句“不能搶”“搶是不對的”來制止。如案例中貝貝媽媽對小妹妹說的一句話:“小妹妹,你看哥哥多棒,把車子讓給了你,你也是一個好孩子,當別人需要你的玩具的時候,你也會謙讓的,對吧?還有記住哦,以后想要別人的東西時一定要征求別人的同意,有禮貌的孩子大家會更喜歡。”一句話及時地表揚了謙讓的兒子,同時給孩子扣上了一個“好孩子”的帽子,讓孩子在甜滋滋的話語過后接受批評肯定會更容易接受。另外,貝貝媽媽沒有采用硬梆梆的道理來說服孩子,而是從關鍵事情入手,引導孩子轉移注意力,從而開開心心地做出了謙讓。在謙讓之后的明理環節,家長依然采用故事分析,平等地和孩子探討今天的是非問題,從而引導孩子去感悟謙讓,進一步引導、鼓勵孩子謙讓是光榮的。
2.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謙讓的榜樣
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和老師,他們的言傳身教會對孩子造成巨大的影響。這也說明了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是極其重要的。例如上述案例中的奶奶,明明自己的孩子搶了別人的玩具,沒有果斷地去制止孩子、批評孩子,而是采取漠視的態度,這樣的態度就會默認孩子的行為。久而久之,孩子就不能接受吃虧。生活中有些家長沒有做到引導孩子正確面對玩具被搶,而是通過自己的幫助幫孩子把玩具搶回來,這樣也是在無形中給孩子滲透了這樣一種觀念:“別人搶你的東西,你不要哭,去把他搶回來”。有的甚至去表揚鼓勵自己的孩子打贏對方。而我沒有這樣做,我先用自己的智慧引導孩子開心地做出謙讓,之后再以正面理論來引導、告訴孩子道理。想要收到好的效果,自己先要做到處處謙讓。所以,貝貝才會在幼兒園里表現出謙讓,才會博得老師和小朋友的喜歡。俗話說:“有什么樣的家長就有什么樣的孩子”,說的就是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的重要性。
3.堅持不懈使孩子養成謙讓的習慣
謙讓意識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這是一個不斷改正、積累、實踐的過程。時間久了謙讓就會成為孩子的一種習慣。前段時間,兒子的老師給我說起了一個事例:那天班上的“調皮蛋”到處“搶”玩具,弄得班上到處哭聲一片。老師嚴厲地批評了“調皮蛋”,仍然不起作用。就在這時,老師發現了驚人的一幕:“調皮蛋”搶了貝貝的積木,貝貝沒有打報告而是隨手拿起自己剩下的積木給“調皮蛋”,兩人還開心地玩了起來。是的,此時的兒子已經學會了謙讓。而且謙讓也給他帶來了回報,他得到了可貴的玩伴,不是嗎?這就是我長久以來一直堅持不懈教育的最好反饋。
在這個經濟發達的時代里,在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上,我們的孩子需要養成謙讓的習慣,傳承謙讓的美德,展現謙讓的風度,打造謙讓的智慧。大人們應大方地給予孩子準確的為人處事準則,引導學生學會謙讓,為了我們明天的和諧社會一起奮斗吧!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