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認識人體發聲器官的功能和作用,對正確發聲、科學用嗓擁有新理念,是建立嗓音教學的準則。2013年筆者到中央音樂學院學習,對嗓音的機能與保護感悟頗深,現就如何保護珍貴的人聲樂器進行分析。
【關鍵詞】嗓音 機能 保護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3-0175-02
嗓音的概念是什么、嗓音的組織結構怎樣、嗓音與人體器官的工作關系如何,相信大部分專業學生對生理學這方面的知識了解甚少并不太關注。對嗓音的機能與發聲原理、如何發聲、如何用嗓的科學道理還是比較陌生。因此,專業老師要開闊新課題、新理念,獲取嗓音的生理學、物理學的理論知識并應用到學習中,對教學有極大的幫助。
一 了解嗓音機能的意義
許多歌唱方法已經被顯于生理學、物理學和語言學的研究和學習掌握之中,對于發聲器官主要功能的全部作用,科學已經做出了解釋。對于學習歌唱者和聲樂老師來說,一定程度的科學認識和歌唱生理學是絕對必要的,要培養歌唱者對現象的理解、對聲音的感覺,必須用最科學的理論和歌唱原理的解剖進行實際教學,因為歌唱過程涉及到肌肉、神經、軟骨、胸、喉、肺和橫隔膜等器官,我們有充分的理由認識人體發生器官的功能和作用。在中央音樂學院有開設嗓音藝術及保護的理論課程,課程內容是講解人體的發聲器官、生理結構、發聲機能和原理,關于氣息的作用,各器官在歌唱時的特征和作用,全方位地解釋了人聲樂器的生理學。
汕頭文化藝術學校是地方的中專藝術學校,如何正確發聲、科學用嗓與我們的戲曲專業和聲樂專業息息相關,了解嗓音機能及保護的理論相當重要。我們對有關嗓音的生理結構和嗓音訓練的研究有待進一步探討與學習。因為我們所培養的對象是剛入門學習聲樂和地方戲曲的學生,肩負非常重要的藝術啟蒙教學,對專業的用嗓而言,我們要教給初學學生科學、正確的發聲方法,對于學生來說,最好的方法是學生獲得關于發聲器官的最佳概念,了解嗓音的機能,才能去感知和調控發聲器官。獲取正確的發聲方法,有效地提高嗓音的能力,避免錯誤用嗓,無論是聲樂專業還是戲曲專業,都必須擁有一副好嗓子,才能讓學生走上通往藝術之路。現代對嗓音的研究和現代的教學方法不斷在發展和進步,我們不能停留于過去,有許多專業學術的新課題、新方法和新理念需要我們去感知和學習,不能落后于時代,發展教學是我們要努力的方向。
二 嗓音的機能及發聲原理
嗓音機能是指歌唱時人體各器官所發揮的功能和作用。歌唱是一項運動,所涉及的身體部位和器官有頭、胸、腹、腰、肌肉及呼吸器官等。嗓音就是一部人聲樂器,通過各機能的配合發聲。
1.人聲樂器的特點與科學的發聲原則
“人聲是一部活的樂器,人聲是世上最精細、最復雜、最難控制的樂器,它的結構會隨著時間的增長而變化,便容易受疾病、情緒和使用狀態的影響而改變,它的制作過程與人的智力、教育經驗、結構有關。每個人所擁有的嗓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不可復制,是表達思想和情感最直接、最生動、使用頻率最高、應用范圍最廣、最昂貴的樂器,無法復制、無法用金錢購買,經過訓練,其聲音更優美、音域更擴張。”嗓音藝術課堂科學的發聲原則是利用氣息和聲帶來進行腔體的共鳴。美聲唱法把身體當成了樂器,而不是把嗓子當成了樂器,所以美聲唱法是最具科學性原理的。
從科學的發聲方法來講,正確的聲音狀態是:良好的聲帶閉合,適度的喉頭位置,軟腭部分的興奮提起,正確的舌位,松弛的下巴和口型,鼻咽喉、頭腔的混聲共鳴,正確的呼吸運動,腹部與橫隔膜肌肉的使用,自然與松弛的歌唱狀態等因素綜合的產物,任何一個因素的不足或過分強調,都會帶來干擾和不平衡。
2.氣息的重要作用和呼吸原理
“氣是聲之本、無氣便無聲”。呼吸是歌唱的基礎,氣息是歌唱的動力,歌唱的藝術就是呼吸的藝術。正確的呼吸是為歌唱把嗓音機能準備好,為發音、共鳴、音高和吐字提供能量。(1)呼吸運動及原理。呼吸運動原理:呼吸運動原理就是氣筒式風箱原理,氣管子=呼吸道,氣筒子=胸廊,氣囊=肺,活塞=橫隔膜,推桿是腹肌。當隔肌和肋間肌收縮時—胸廊擴大—肺擴張肺—氣體入肺。當隔肌和肋間肌舒張時—胸廊縮小—肺回縮—氣體出肺。嗓音藝術課堂吸氣時的狀態:橫隔膜擴張、兩邊肋肌肉飽滿,下腹部提緊有柱子支撐的力量。(2)各呼吸器官的功能和作用。肺的呼吸特點:肺是完成氣體交換,即吸入和排出,有彈性,肺本身不能主動擴張和縮小,是靠胸廊隔肌的運動,即呼吸運動。鼻咽腔的呼吸作用:鼻咽腔是主要的呼吸道,能延長吸氣時間,打哈欠深呼吸時,咽腔擴張變粗。負責吸氣的主要肌肉:隔肌是最主要的吸氣肌,是負責腹式呼吸一定的肌肉。腹外腹內斜肌、腹橫肌是最有力的呼氣肌。(3)如何呼吸:吸—放松下巴、喉頭,用鼻、口吸氣時擴張橫隔膜、抬高胸廊、收縮腹部,把呼吸保持在胸部;呼—放松腹部,讓呼吸緩緩流出。呼吸是肌肉運動,正確呼吸時可以看到肌肉在移動。練習方法:訓練吸氣時要有橫隔膜擴張、兩肋和后背飽滿、小腹向上移動的力量。讓學生感覺的部位有:腹上部移動、下腹部內收、胸骨外移、肋骨架四周擴展。練習時用手按放在各部位,可知道呼吸時各部位的動向,平靜的肌肉是不利于歌唱的。
3.喉嚨在發聲中的作用
歌唱時打開喉嚨是關鍵。喉嚨是否打開決定了音質的好壞以及唱高唱低的能力。喉軟骨及其支架起著打開作用,喉嚨打開了,喉內腔與共鳴相關,在歌唱過程中要保持喉嚨的打開。喉嚨打開練習:做深呼吸氣時下巴往下放松,喉結下移、口張開、軟腭抬高擴展喉嚨,可以搖頭來練,通過元音“o”“a”獲得。
4.共鳴腔在歌唱中的作用
在人聲器官中的共鳴腔體有:頭腔、胸腔、鼻咽喉、口咽腔、前額、臉頰(面罩)等。共鳴的作用是提高聲音音質、音量、音域不可缺少的訓練因素,聲音的產生由聲源、氣息、共鳴三位一體性,要實現高、中、低整體性的混合共鳴。(1)頭聲,是混聲共鳴的一部分,頭聲的運用意味聲音的活力、青春,頭聲為人聲音域中每一個聲音提供了泛音,只有運用頭聲,才能是全音域實現均等統一音色擴展音域。(2)胸聲,是歌唱三個聲區之一,即胸聲、中間聲音(口咽腔)和頭聲發聲時腔體互相作用,是兩肋肌肉與胸廊擴張形式聲區之一的共鳴腔。(3)口咽腔,軟腭抬高可以實現頭腔共鳴,咽室張大,把頭腔與喉嚨隔離開會產生胸腔共鳴,要充分利用腭和胸腔共鳴。(4)鼻咽腔的共鳴作用。鼻腔具有特別的聲音效果和高貴的音色,對聲音的連接可用鼻音來實現,要與元音結合練習。鼻腔共鳴能讓聲音保持響亮的音質和傳送力。(5)面罩共鳴的作用。歌唱時積極地朝著眼睛、鼻子、臉頰、前額方向發送聲音,追求音色更明亮有穿透力。練習方法:哼嗚練習、要夸張運用頭聲和鼻腔帶動。用斷音練習元音、用念字、讀歌詞,用氣流力量震蕩腔體,推動聲音往上牙、軟腭、鼻子這個方向發出,讓發出的每個音有一樣的共鳴效果。
三 嗓音的保護
用方法唱嗓子壽命長,用本錢唱嗓子壽命短。老師必須非常重視學生的嗓子健康問題,要充分認識歌唱方法是否正確,以免造成學生的聲帶受損,讓學生的嗓子得到保護。嗓子是聲樂藝術的生命,是歌唱的本錢,嗓子壞了就失去歌唱能力。
1.嗓音有問題的癥狀及產生原因
嗓子出現問題就是喉部產生了病變或聲音出現異常。出現的癥狀有:沖血、水腫、息肉、小結等。聲音出現異常有:聲音沙、啞、沉、暗、音質不干凈、出聲困難、破等。造成嗓子有問題的有以下幾個原因:(1)誤用或濫用嗓子。導致聲音嘶啞的主要原因是誤用或濫用嗓子,訓練方法不當,在音調共鳴、音量、用聲、呼吸等方面存在問題,嗓子使用不當。有些學生濫用嗓子,高音叫喊、長期用白聲、沒有結合氣息和共鳴,壓擠聲帶,造成聲音沙啞、小結、息肉等癥狀。(2)變聲期沒有護養。有些學生是在變聲期嗓子沒有得到調養和保護,用聲過度、濫用方法造成聲帶損傷。(3)用聲不匹配問題。因為人體的生理結構不同、自然聲音條件不同,所以老師要根據學生不同的聲音類型及特點,來確定學生的聲部及演唱類型、定位角色,避免不匹配的訓練方法。不匹配的情況有:音高與聲部不等、聲帶大小與聲部不等、喉頭位置與聲部不等,小聲帶與大腔體、大聲帶小腔體,三個腔體的不匹配等。要適應聲帶條件,不宜唱得過撐、過大,以免聲帶擋氣不足、聲門閉合不良,避免喉腔用力。
2.不良的發聲方法及正確的發聲行為
第一,不良的發聲方法。不良姿勢:身體僵硬、表情緊張、軟鄂不抬、喉嚨擠卡、牙關緊閉、頸部僵硬、背部彎曲。不良狀態:呼吸有問題,缺乏動力支撐,動力用錯地方,氣沒吸到位,兩肋不動,身體不協調。不良聲音:捏緊的聲音——太扁、太尖、受逼迫。空的聲音——沒有音質感,虛聲太多。太尖銳的聲音——白聲,沒有混聲共鳴。太硬的聲音——用喉唱未結合氣息。抖動的聲音——聲音沒有支持。
第二,正確的發聲行為。正確的歌唱姿勢:直立、兩腳稍分開站穩、有平衡的身體,做好有效呼吸的開始,是正確歌唱的基礎。正確的發聲要做到以下四個原則:打開喉嚨、氣息支持、共鳴作用、聲音流動。良好的音質必須由肌肉的張力和氣息壓力來獲得,因為氣是聲之本,用嗓的力量不能多于呼吸,要用氣息來推動聲音,這樣的發聲才是科學的,是不會唱壞嗓子的。
3.如何矯治嗓音問題
矯治嗓音問題有兩種情況:(1)因身體病狀出現的嗓音問題,要靠藥物治療。(2)因用聲不當造成的嗓音問題,要改變不良的發聲行為。任何不好的音質,必然有其錯誤的或不良的生理動作的原因。發聲是一種運動,嗓音疾病產生原因就是由于運動過度、運動不當、運動失衡所導致的創傷。要改變不好的音質,就要從改變發聲時錯誤的方法入手。矯治有問題的嗓音還要強調呼吸器官的運動和共鳴腔體的振動,以獲取寬廣的音域和優美的音質,這是科學的發聲原則,所以一切的嗓音訓練都必須遵循這項原則。
4.嗓音保健常識
不大聲說話、叫喊、爭吵,說話時間不能太長,在嘈雜的環境中少說話,說話時喉嚨不要擠壓,感冒、經期疲勞少用嗓,說話的速度要適度。
總的來說,歌唱時如在運動中,可以利用各種運動方式或動作來啟發學生,并進行這方面的練習,發聲時配合動作,如跳繩、下蹲、彎腰、轉腰、伸臂打開、立腳尖、驚喜、打哈欠等,根據不同學生的情況和需要來做。以這種特殊的方式訓練歌唱的肌肉和身體,有節奏感和肌肉的調節性、有平衡的身體、有控制的呼吸,才有力量去完成一個作品的演唱。重要的是這些方法能調動身體發聲機能進行腔體共鳴,這是科學用嗓的依據,是學生獲取正確方法的訓練過程。所以,在學習歌唱和用聲過程中,一定要懂得嗓音的機能和保護,才能在正確的聲音認識上有效地學習歌唱。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