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激勵法是一種嶄新的學生管理方法,激勵理論能有效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的發展,激勵理論對學生管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激勵理論 學生 管理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3-0184-01
隨著紅河州農業學校招生的增加,學生管理工作也逐漸變得困難。學生的行為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學生通過吸收和消化外界影響力,產生一種自動力,讓學生從“要我做”變成“我要做”,這就是激勵法的管理目標,將激勵理論應用在紅河州農業學校學生管理中,能有效地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教學質量。
一 激勵理論的概述
1.激勵理論的內涵
激勵理論就是利用管理者設定的特定條件,激發被管理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創新性,從而實現預期的目標,達到管理的目的。激勵可以分為外激勵和內激勵,外激勵是指利用外部刺激,引起被管理者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內激勵是指激發被管理者的興趣,滿足被管理者的需求,從而讓被管理者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激勵的主要途徑根據被管理者的需求,設定滿足被管理者的要求,從而激勵被管理者的積極性;通過設置有吸引力的目標來激發被管理者的積極主動性;利用一定的管理手段,強化被管理者的行為動作,激勵被管理者的積極性。
2.激勵理論
激勵理論可以分為內容型激勵理論、過程型激勵理論、行為型激勵理論。內容型激勵理論是將滿足被管理者的需求作為激勵的方向,重點對激勵的原因和影響激勵作用的因素進行分析;過程型激勵理論重點對行為目標、行為動機進行分析,反映動機產生的過程和行為結果;行為型激勵理論是對行為進行控制和定向,重點研究激勵的目的。
二 激勵理論的應用
1.激勵理論的原則
第一,精神鼓勵和物質獎勵相結合原則。激勵需要很強的層次性,不能孤立地使用精神鼓勵或物質獎勵,要將兩者有效地結合起來,從而發揮出良好的激勵作用。中專學生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學生群體,學生的思想特征和個性特征與其他學生有一定的差別,他們不僅注重物質獎勵,更注重精神鼓勵,因此,紅河州農業學校在進行學生管理時,需滿足學生精神和物質的雙項要求,從而滿足學生的成就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第二,獎懲結合原則。紅河州農業學校在進行管理時,要注意獎勵和懲罰的有效結合,獎勵能滿足學生的要求,培養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除了獎勵,懲罰也能達到激勵學生的目的,合理的懲罰不僅能消除學生的不良行為,還能減少各種影響學生積極性的因素,因此,在進行學生管理時,要注重獎勵和懲罰的有效結合,從而達到激勵學生的目的。
第三,立足于多數學生的原則。學生教育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激勵活動也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因此,紅河州農業學校在建立激勵制度時,要立足于多數學生,從而激發多數學生的積極性。在中專學生這個群體中,優秀學生屬于少數群體,如果激勵機制僅僅局限于這部分學生,就會極大地挫傷其他學生的積極性,激勵的目的就是利用各種形式,讓處于中間狀態的學生達到優秀。大多數情況下,學生的發展狀況取決于學生的積極性,因此,激勵制度要從多數學生的角度出發,將中間狀態的學生變成學習刻苦、努力上進的群體。
2.激勵理論的應用
第一,目標激勵。通過設置一個有力的目標,是實現激勵理論的重要手段,只有確立明確的目標,學生才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才能建立正確的人生目標。有了目標后,學生在任何環境中都能用積極的心態進行學習,這樣才能培養學生高尚的人格和不屈不撓的毅力。目標激勵就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引導學生做出正確的選擇,紅河州農業學校的管理者要幫助學生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從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
第二,榜樣激勵。榜樣具有很強的引導作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對榜樣產生一種崇拜心理,從而模仿榜樣的行為,因此,在學生管理中,管理者要合理地運用榜樣激勵的方式,將一些愛國人士、成功人士的行為事跡作為學生的學習榜樣,從而達到激勵學生的目的。管理者還要注重用學生身邊的先進事跡來教育學生,讓學生從生活中感受到正能量,這樣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第三,獎懲激勵。獎勵和懲罰是學生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獎勵又可以分為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物質獎勵有獎學金、各種學習獎品等;精神獎勵有證書、榮譽稱號、通報表揚等;懲罰是對學生的違規違紀行為進行批評、處分,消除學生思想的消極性,糾正學生的錯誤。獎懲是一項嚴肅的工作,因此,管理者在進行獎懲時,要做到公平、公正,從而達到激勵和教育的目的。
三 結束語
學生管理對學生的發展和學校的建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管理者在進行學生管理時要合理地運用激勵理論,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實用型人才,從而促進社會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蔡奇軒.試析激勵理論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運用[J].江西社會科學,2012(3):25~27
[2]顧晶晶.學生管理工作的新方法——激勵理論的應用[J].青年與社會,2013(1):141~142
[3]李華瓊、管祥兵.管理激勵理論在高職高專學生自我管理中的應用探究[J].價值工程,2014(5):132~133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