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我國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各高等院校紛紛開設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旨在培養高素質的專業人才,但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仍面臨眾多不容忽視的問題。結合當前河南高校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現狀,從專業教學、專業方向定位、師資隊伍建設、完善教學實踐等方面加強學科建設,努力構建與本專業相適應的實踐教學體系。
關鍵詞 高校 文化產業 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C961 文獻標識碼:A
1文化產業相關概述
文化產業是一種新興產業,而且是新興戰略性產業,是與新技術、新創意緊密結合的,能夠比傳統產業帶來更高的附加價值。
文化產業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根據2004 年3 月國家統計局出臺的《文化及其相關產業分類》,文化產業可以分為核心層、外圍層和相關層三個層次。而每個層次又分別包含眾多內容,從傳統的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產業到新興的休閑娛樂、網絡文化產業,以及所有與文化相關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幾乎是無所不包含。
2推動文化產業的意義
《關于制定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提出,要“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之所以要把文化產業當作支柱性產業來扶持、推動、發展,主要基于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
(1)文化產業具有很大的市場空間。眾所周知,我國文化產業現在符合新
興產業的領域都是快速發展的,包括電影、游戲、數字媒體,很多體驗性的內容等等。
(2)發展文化產業不僅具有經濟價值,還具有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價值,具
有提升和展現國家實力的無形資產的價值。作為新興產業,文化產業附加了很多外部的效應,這種效應也是其他新興產業所無法比擬的,比其他的新興產業更值得重視,也更值得扶持。
(3)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將為很多大學生帶來成才與就業的機遇。
3當前河南高校開展文化產業的現狀
河南省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建設文化強省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近幾年來,伴隨著河南由文化資源大省向文化強省轉變戰略的實施,文化產業迅速發展,由此對文化產業人才數量與專業素養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在河南由文化資源大省向文化強省跨越的戰略轉變中,需要大量高素質的文化產業人才提供智力支撐,地方高校應積極擔負起文化產業人才培養的重任。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約,河南地方高校在文化產業人才培養方面存在著諸多問題,難以適應文化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因此,地方高校要建立完善的文化產業人才培養體系、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強化文化產業人才培養的針對性以及與地方文化改革實驗區建立密切的合作關系,培養既懂文化又善經營管理的高素質復合型文化產業人才,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與人才保障,推動我省文化產業健康、科學發展,加速中原經濟區建設。
據河南大學校長婁源功介紹,河南大學文化產業基地將以鄭州為中心,涵蓋開封,延伸北京,充分發揮河南大學教學和科研優勢,加速河南大學出版、書法、動漫、戲劇、廣告、影視等相關專業的研究成果轉化,為中原經濟區建設提供實實在在的服務。
4對河南高校關于文化產業人才培養問題的幾點建議
(1)以就業為導向,設計人才培養目標
合理設計人才培養目標,對于明確教育方向,建立教育制度,確定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組織和管理教育活動起著決定性的指導作用。
(2)樹立培養理念,恰當定位培養目標
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培養的是經營、策劃、管理人才,需要較強的應用能力。比如獨立工作的能力、社交能力、表達能力、創新能力、實際操作能力、組織管理能力、鑒賞能力、信息技術和數字化技術應用與操作能力等等。
(3)科學設置課程體系
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培養的是適應文化產業發展的應用型人才,課程體系的建構是實現培養目標的最直接的途徑。以確立專業特色為切入點,整體優化課程體系。以研究文化產業價值鏈為切入點,奠定課程體系的基礎。以突出地域特色、學院優勢為切入點,彰顯課程體系的特點。
(4)建設教師隊伍——“主動轉型”與“社會資源”
就文化產業管理專業而言,國內高校尤其是河南高校大都面臨著師資力量匱乏的困擾,這與當前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形成了較大反差。對于文化產業管理專業而言,在不斷引進高素質專業教師的同時,也應該考慮通過其他渠道來擴充師資隊伍。
5結語
綜上所述,在對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不斷深入了解的基礎上,通過理論分析,在遵循一定的原則下,我們正在努力構建科學合理的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但文化產業管理是一門跨學科的新興專業,尚處在發展之中。因此,還需要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不斷探索、積極創新,才能培養出適應文化藝術發展的優秀專業管理與經營人才。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
[2] 歐陽友權.文化產業通論[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3] 王任,王福鑫.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特色建設的依據、內容與路徑[J].當代教育論壇,2009(10).
[4] 劉錦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瓊州學院學報,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