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時期,我們國家的經濟高速前進,此時建筑行業也獲取了非常顯著的成就,比如軟土地基,(以下簡稱軟基)處理工藝就得到了顯著的發展。其處理措施非常多,不過每個措施都有自己的使用條件。在具體的工作中要結合實際狀況,選取合理的方法,只有這樣才可以確保項目的品質。
關鍵詞:建筑工程施工;軟土地基;處理技術
1 常見的軟基問題
1.1 何為軟基
它是說在通常狀態中,有著特定的有機物質,同時其強度較低,壓縮量比較大的軟弱土。
1.2 常見的問題
1.2.1 下沉時容易出現變形問題。如果其上方的力以及遭受的外力非常大的話,此時就會形成很明顯的下沉變形問題,這就會導致建筑無法使用。如果出現非常大的不規則下沉問題的話,就會使得地表出現縫隙,結構間發生不合理的下沉,進而導致地面抬高,建筑體面臨危險。
1.2.2 沒有合理的強度以及穩定性。由于軟土從大的層次上來講,是強度較弱,壓縮性非常高的軟土層,如果把它們用到建筑中的話,一旦處理的不當,就會導致地基欠缺牢固性,進而引發安全問題。
2 常見的軟基處理措施
2.1 水泥土攪拌法
首先是把水泥以及石灰等當成是原材料,調配成固化劑,然后使用專門的機器在地基的較深處把土和調配好的原料拌合,此時,兩種物質發生反應,這樣軟土的穩定性以及整體性就得到了顯著的改善,進而使得強度變高。此時就提升了受力性,降低了下沉現象的發生幾率,進而使得受力得以均衡,提升了項目的品質。
2.2 真空預壓法
一般來說,它是指經由布置砂井等措施來強化軟基的。在地表中鋪設砂墊層,使用密封膜將其遮蓋,這樣就會和空氣有效的隔離開來。在砂墊層中設置的吸水管道,用真空設備在抽氣的同時將密封膜內的空氣排出去,此時形成的壓力差不僅會遏制軟基的破損現象,還能夠降低其受力。此類措施十分的簡單,而且不用堆置材料,不需要繁瑣的步驟,大大的縮減了活動的用時,降低費用,非常適合用到大規模的建設工作中。
2.3 堆載預壓法
也就是說在建設之前的時候,運用大量的填土荷載固結沉降來提升軟土地基的強度。在軟基強度上升到特定數值的時候,把荷載分攤,然后經由堆壓處理,此時就不再產生較為嚴重的下沉問題了。不過此時要密切注意,加荷塑料要合理地控制,防止地基受到破壞,確保項目順暢開展。此類措施也能夠減少花銷,由于其建設理念十分綜合化,同時步驟也不復雜,更不需要大規模的設備,因此是一個非常合理的方法。不過要注意的是這個措施的軟土固結指數不大,因此工期較長,假如時間許可可以獨立應用,要不然的話就要搭配別的措施共同運用。
2.4 換填墊層法
假如軟基的厚度不厚,此時可將地基之下的軟土去除一些,使用那些有著較高強度,較大穩定性同時不被腐蝕的物質來替代。通常來說,厚度在二到三米之間。假如超過該尺寸的話,最好不要用這個措施,因為其將會耗費非常多的資金。
3 建設時期的軟基處理工藝
3.1 降低地基受力。第一,盡可能的降低受力的密度。第二降低由于下沉而對軟基形成的力。盡量的使用重量輕的物質,這樣能夠降低自重,進而降低下沉總數,確保抗荷載的水平提升力。第三,在做好設計工作的前提下,降低樓間距,實現降低荷載的意義。
3.2 后續修補。不但要在建設時期認真的結合規定來開展工作,秉承嚴謹細致的精神,還要在后續的時候做好修補處理工作。調節好建設時期的不合理下沉現象,以此來確保項目的品質和后續的安穩性。
3.3 常見的施工措施
3.3.1 開挖排水渠道,確保建設場地平順。順著地基角落設置排水渠道,此舉能夠保證鋪沙層的尺寸是一樣的,便于建設工作的開展,同時還能夠避免污染。要按照水平和豎直兩個方向來開挖,在表層的水分被處理完整之后,回填橫向水渠,僅保留豎向,此時不但可以確保場地平順,還能夠達到排水的意義。
3.3.2 塑料排水板的施工。第一,要確保排水板的精準方位,進而在合理的方位中擺放插板設備,然后開展插板建設工作,此時要掌控好插板的插入度。
3.3.3 填土碾壓。當開展該項建設工作的時候,要確保建設時期軟土的牢固性,還要確保壓實性合理。通常來講,結合軟基的最高受力性,填土厚度一般在兩米左右,不過不排除別的要素對地基產生的干擾,最終確保厚度不超過三米,一直到設定的密度規定。
3.3.4 地基修整。該項活動在進行之前要確保地基頂高和寬度超過之前的設計數值,此時才能夠防止由于地基沉降而生成的不利現象。通常來講,在軟基的固結性超過百分之九十,同時下沉量穩固之后,才可以對其開展修整活動。此外,地基修整的質量必須要達到建筑工程施工的標準,伴隨的各項記錄工作《地基深層攪拌加固技術規程》第二章中對水泥土的強度的確定原則:試驗資料表明:水泥土的強度隨齡期的增長而增長,一般情況下水泥土的強度7天可達到標準強度的30%~50%;30天內可達標準強度的60%~75%;90天為180天的80%;而180天以后水泥土的強度增長仍未終止。另外根據電子顯微鏡的觀察,水泥土的硬凝反應也需要三個月完成。因此,齡期三個月的強度作為水泥土的標準強度所確定的。根據上述原則,本項目的實際操作中,采用了水泥土的強度7天可達到設計標準強度的30%~50%作為對比依據,實測偏離值較大的試驗樁可得到及時對水泥含量、施工工藝等方面的調整,為質量控制和投資控制創造了條件。
4 現場成樁試驗與檢測成效
經過得力的措施和安排,將試驗安排在施工準備初期、試驗位置定在地質條件相同的鄰近灘地進行,為現場成樁試驗與檢測創造了有利條件,同時也為現場的進度控制、安全控制打下基礎。
本次現場成樁試驗共造6根樁。通過現場成樁試驗與檢測,確定攪拌工藝為二噴四攪+1/3樁長復攪,砂層采用進場機型最慢檔(1檔),其余層采用2檔;水泥含量18%(62.91kg/m)。并要求嚴格按照《軟土地基深層攪拌加固技術規程》等相關規范規程進行施工。
5 結束語
建議今后的工程建設中,水泥粉噴攪拌樁現場成樁試驗盡可能在初步設計階段完成,以及時提供數據指導技術設計工作的開展;不具備條件的仍須施工期前提早進場試驗。通過緊湊合理的現場成樁試驗時間安排,通過科學合理的檢測方法對試驗樁進行檢測,能為水泥粉噴樁的設計、施工提供及時可靠的試驗數據,以便設計人員確定正確的設計參數及施工人員確定合理的工藝和參數。
隨著沿海地區水泥粉噴樁在軟土地基處理中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水泥粉噴樁所構成的柔性復合地基的設計、施工技術不斷得到發展,對于水泥粉噴樁現場成樁試驗與質量檢測技術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我們期待更加便捷、有效的試驗和檢測方法出臺,不但要確保項目的品質優秀,還要確保其發展速度不受干擾。在如今的規定內容的指引之下,我們仍應該采取積極和必要的措施落實好水泥粉噴攪拌樁現場成樁試驗與檢測工作,嚴謹細致的將試驗獲取的成就應用到項目的具體建設時期,降低項目發生問題的計量,提升項目的總體品質。
參考文獻
[1]TB10113-96).粉體噴攪法加固軟弱土層技術規范.國家行業標準.
[2]YBJ225-91.軟土地基深層攪拌加固技術規程.
[3]劉希和,于風琴譯.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設計與施工指南[M].北京:水利水電出版社,1990.
[4]王祥.粉噴樁在深厚軟基處理中的試驗應用[J].巖土工程學報,2001.7.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