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是一門基礎性的、工具性的學科教學。因此,把創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機地滲透到語文教學中,并為語文學科教學服務就顯得至關重要,同時語文作文教學也離不開創新教育。
一、激勵學生寫作興趣
在以往的作文講評中,許多老師認為,給優秀作文評高分并在評講課上宣讀,即是對學生作文的最好激勵手段了。其實,這是一種片面認識。這種單一化的激勵方式不利于激發全體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在教學實踐中采用多種方式來激發全體學生的寫作興趣,一是每月舉行一次演講比賽,激勵學生多看多讀,為寫好作文打好基礎,二是開辟“優秀作文展示園地”,并使之常辦常新;三是每學期定期進行作文比賽;四是采取由老師推薦、同學推薦和學生自薦結合的方式,向全國有影響的作文教學刊物推薦學生佳作。通過這些做法,學生實現了由“不想讀書”到“愿意讀書”,從“不愿意寫”到“愿意寫”,從“寫不好”到“寫的好”的轉變,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要主動給學生營造和諧而輕松的寫作氛圍,才能激發起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寫作熱情。可充分利用影像設備來刺激學生的感官,以達到激發興趣、引起共鳴,從而碰撞出思想火花的目的。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可選擇一些電視短片如“電視詩歌散文”,通過直觀的電視畫面,動情的誦讀,讓學生的情感得到熏陶;也可以選擇一些電視短劇,如“人生AB劇”,一些精彩的小品、難忘的鏡頭、富有詩意的圖片等,讓學生在看完后去思考,去闡述自己的獨特感受。另外,也可以充分利用音樂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熱情,使學生由被動寫作發展到主動創作,作文教學才能走出一條全新的路子,才能展示更加廣闊的前景。
二、讓學生自主作文
作文是一個外界信息的輸入、儲存、加工、編碼、輸出的過程。信息的輸入是前提,加工是中介,輸出是結果,而這個信息輸入→加工→輸出的過程,全仗主體積極而有成效的工作,離開了主體的主動精神,信息既不能輸入,也不能加工,更不會有信息的輸出了。這里說的主動精神,就是寫作的自主性和能動性。是我要寫,而不是要我寫,就能從作文中體會到樂趣與快感。然而在我們的教學中,學生作文更多的是遵命寫作,是一項任務,是訓練系列中的一個環節。教師為了應試有很強硬的理由,學生則有太多的無奈。他們沒有選擇余地,不能自主,寫作也不是一種內在需要。因此交還學生作文的自主權,讓他們真正喜歡作文,自由地“以我手寫我心”,是我們改變作文教學現狀的第一步。自主性首先體現在寫作時間和作文形式的自由。限時限量的作文訓練會使每個人感到畏懼,因為每個人的寫作沖動不是恒定不變的,有些東西稍縱即逝,是在特定情景中的自然流露。要教會學生捕捉這些不期而遇的真實感受,那么隨筆、日記、讀書筆記等應是學生練習的常用形式,或洋洋灑灑,或三言兩語,興之所至,揮灑即就。自主作文還要保障學生在寫作空間上的自由。想寫什么,不想寫什么,完全是學生自己的事。教師應該引導他們從多角度去透視生活,觀察事物,不囿居于校園和家庭,鼓勵學生關注社會,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投入到大自然的懷抱,用自己的心靈觀照現實生活。強調觀察、體味、思考,反對被動的、機械地模仿和重復,對現實做出真善美、假惡丑的判斷。惟有如此,學生才能體會到一種自由和快樂,憑借自己的天性挖掘生活,感受周圍的事物。
三、觀察體驗生活,尋找寫作素材
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相等,是啊,生活中處處有語文。生活中不是缺少寫作素材,而是缺少一雙發現的眼睛。一年四季物候的變化就足以帶給豐富的寫作素材。春天,氣溫回升,冰河乍開,萬物復蘇,鳥語花香;夏天,或赤日炎炎,或綠陰匝地,或暴雨傾盆,或沖浪嬉戲;秋天,有碩果飄香,有陰雨連綿,有落葉凋零,有北雁南飛;冬天則常常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凈”。讓學生留心觀察物候的變化,及時記下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并每周抽取一定的時間讓大家交流彼此的看法。不僅僅是物候變化,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也常常帶給人寫作的靈感。一個同學參觀完動物園后,頗有感觸,隨即寫了一篇《加長自己的助跑線——天鵝給我的啟示》寫動物園里的天鵝飛不高是因為管理人員故意減小了天鵝的活動空間。使天鵝逐漸喪失了飛翔的本領,由志存高遠的鴻鵠變成了向人乞食的白鵝,然后聯系自己,聯系人生,告誡人們應該加長自己的助跑線,方能有一個高遠的人生。這就是生活帶來的素材。
四、注重課本學習,挖掘搜集素材
許多同學總是忽略課本的學習,忽略課本中的素材,殊不知,從小學到高中已經接觸了太多的名人軼事、生活感悟、詩詞妙文,比如屈原的忠貞愛國,項羽的剛愎自用,司馬遷的忍辱著書,李世民的廣開言路等等,把這一部分素材整理起來,就足夠用之不竭了。另外,除了課本之外,平時的考試、練習都是素材來源的寶地,有個同學就曾把每次的作文題抄下來,因為近幾年的作文大都是話題作文,幾乎每個話題前都會有一段材料,所以三年下來。竟積累了厚厚的一本,這個同學的作文也變得內容充實,言之有物了。
五、加強課外閱讀,豐富素材寶庫
要想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寫作水平,僅僅靠課內的學習是不夠的,課外閱讀非常必要。因為現在的書籍報刊很是龐雜,學生的課余時間又不多,所以老師必須做好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工作。老師把中學生必讀的一些文學名著列出來,讓同學們到學校圖書館借閱,并要求看完以后寫故事梗概,寫讀后感。同時訂閱一些報刊雜志,像《讀者》、《小小說》、《思維與智慧》、《當代文化與教育研究》等等,讓學生閱讀的同時,做筆記,寫心得,還可以把好的素材剪貼下來,一周一匯總,兩周一競賽,這極高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具體的操作中,生活寫作可以通過周記的形式進行,有序訓練可以和平常的作文結合起來。需要注意的是不可因為過分強調作文形式而出現忽略了內容這樣的偏廢現象。相信將生活的體驗以及技巧的磨練有效地結合起來,學生一定會在寫作方面有所提高。
總之,作文教學是一項異常艱巨的系統工程,要想讓作文教學邁上新的臺階,使作文教學實現里程碑式的改進,切實提高學生作文水平,老師多多地寫下水作文,去體會學生的寫作心理,并提出有針對性地提高方法,這或許是一條有效提升作文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