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信息技術是現代科學技術的基礎與核心,是信息社會的主要技術。信息技術教育是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渠道,信息技術教育和素質教育緊密相關。
關鍵詞: 信息技術;素質教育;處理認識
21世紀是信息爆炸的時代,信息技術是現代科學技術的基礎與核心,是信息社會的主要技術。中小學信息技術是培養學生面向未來,提高科學文化素質的重要途徑。
一、信息技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
中學信息技術教育具有深遠的意義和廣闊的前景,已成為中學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中學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科學發展的趨勢。開設信息技術課程,是學校學科教育的一個新起點,但是我們發現,無論是社會還是部分學校老師對開展信息技術教育的目的和教學指導思想仍然是比較模糊的。在對中學信息技術學科教育認識的一些問題:比如:將信息技術教育的生命力寄托于取得應試資格。雖然信息技術教學已經逐步進入課堂,但是它與傳統的語文、數學等學科相比,其受重視的程度仍然是“外熱內冷”。過去許多人把信息技術教育的地位和發展寄托于取得“統考”的資格和地位。實際上就是希望信息技術學科也能從應試教育一鍋湯里分上一杯羹。根據信息技術教育的特點和飛速發展的信息技術技術,這種力求“統一”的希望是越來越不現實的??繎嚱逃齺碇涡畔⒓夹g學科教育,其前途也是十分可悲的。
二、從素質教育角度處理和認識中學信息技術教育
人們往往把信息技術職業技能培訓與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等同起來,因此認為學生現在學習什么,今后就要使用什么。因而提出一些不切實際和不現實的要求。眾所周知,信息技術軟、硬件更新速度十分迅速,即使現在能夠向學生提供“最現代”的教學內容,幾年,甚至十幾年后,它們已經成為十分落后甚至被淘汰的東西了,而且“最先進”的教學內容意味著高檔的硬件設備,這是學校無法承受的,再加之中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知識基礎的局限,也不可能將所謂最先進的內容納入教學中。
中學生信息技術教育雖然也有職業技能培訓的需要,但是更主要的意義可以有兩個,其一是通過具體的軟件操作應用活動,掌握與信息技術打交道的一般常識和按巧,從而培養適應現代信息社會的能力。其二是巧妙地利用信息技術教育環境,創設出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發現規律的環境,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眾所周知,任何先進軟件都有可能被功能更強的軟件所代替,所以先進與落后只是時間上的問題,但是,舊軟件中涉及的許多操作方法和概念往往會直接或間接地延續到新軟件中,還有許多更普遍的概念和操作技巧會滲透到其他軟件中。中學生開展信息技術教育更深刻的意義在于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而不局限于技術操作的學習,它的收效不一定能象應試教育那樣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也難以用簡單的方法進行測度,但是它對學生確有終生受益的意義。
三、信息技能培養是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內容
學生非常喜愛信息技術課程,特別是對上機操作愿望非常強烈,但有些學生上機只是想玩游戲,上網、聽音樂,不踏踏實實做基礎訓練。在教學中我們始終把知識的學習與基本技能的培養結合,加強對基本功的訓練,為以后的學習打下牢固的基礎。就拿鍵盤的學習來說,鍵盤是人和信息技術聯系的橋梁。掌握鍵盤指法是學習信息技術的第一步,也是一種一朝學會終身收益的基本技能。在鍵盤練習中,我們要求學生一定按指法規范地練習,盡量盲打,逐漸提高擊鍵的準確性和速度。為了使鍵盤綜習不枯燥,我們使用了指法練習軟件金山打字通等一些小軟件,讓學生在輕松有趣的氣氛中掌握擊鍵技巧。
四、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質量是培養跨世紀人才的重要保證
在信息技術學習中,學生對許多知識和概念感到很抽象,難于理解,因而輕理論,重操作。我們著眼于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在教學中注意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體化。如講解DOS目錄是樹型結構,目錄好比樹枝,文件好比樹葉,查找文件從根開始,經樹枝,到樹葉,這就是路徑。以聯想、比喻方式將信息技術知識與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聯系,學生就比較容易接受和掌握。利用啟發式方法,在課堂教學中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思維活動。學生對信息技術畫圖很有興趣,在完成課堂練習后讓他們自己畫畫圖,充分發揮想象提高其學習興趣。
總之,課堂教學必須立足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培養學生的興趣和信心,才能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全面普及信息技術教育,提高青少年乃至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就應把中學信息技術教育作為現代教育的重要內容,進一步向深層次發展,上一個新臺階。
參考文獻
[1] 余勝泉等.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網絡
時代的教學模式與方法[M].上海教育出版
社,2004(10)
[2] 中國電化教育,2002(11)
[3] 教育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2000.11
[4] 朱慕菊.走進新課程.第一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