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歷史不僅是一種知識,也是一種智慧。歷史的教育教學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具體到初中的歷史教育中,其重要性也是不容忽視的。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初中歷史老師應該實事求是地利用適合學生的具體技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與教學的順利開展,以便達到高效的教學目標。本文對初中歷史教學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初中;歷史;教學;策略
一、課前精心準備,奠定高效課堂基礎
歷史學科的高效備課要求教師從歷史知識的教學轉變為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科能力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取舍,補充教學內容,“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把課程標準、教材、教參等作為教學資源服務于課堂教學。實現高效課堂,首先要設計好教學的三維目標。準確把握目標,理清歷史課程標準對于課程目標的制定所遵循的基本思想和原則,把握課程目標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三個方面應達到的總體要求。其次要設計突破重點、難點的方法,設計突破關鍵點的思路。在此基礎上,我們在備課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來備課,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根據不同情況,有的放矢地備課,盡可能為每一個學生提供施展才華的機會。
二、營造教學情境,調動學生主動性
在傳統課堂教學中,學生總是被動地接受知識,不能融入歷史教學活動中,即站在歷史事實之外,冷眼看歷史,即使對一些感人的歷史場景也無法產生感情,對歷史材料與事實缺乏興趣,不能主動去學習接受歷史知識。教師在講解歷史知識時要通過營造歷史情,讓學生走進歷史,去切身感受歷史人物當時所處的情景以及歷史人物的內心思想變化,引導學生融入課堂教學中,走進歷史人物內心情感世界,體會歷史事件的復雜與多樣性。教學情境的營造可以采用假設情境、角色扮演等方式。如在講解赤壁戰役時,我采取分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了解當時歷史事件中敵我雙方的兵力、戰斗力及將領等相關材料,掌握歷史事件的歷史場景,然后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挑選幾名學生分別扮演歷史人物,讓他們對歷史事件進行重新演繹。這樣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融入歷史事件中,就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三、鼓勵課堂討論
在歷史教學中,討論是十分必要的,因為對于很多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評價都是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考慮的,沒必要將學生的思維緊緊地限制在一種標準答案上。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提出一些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自由地討論,可以是同桌間的討論,可以是前后桌多人的討論,也可以組成學習小組進行分組討論。討論能使學生處于一種積極向上的亢奮狀態,愿意貢獻出自己的全部思維力量。這樣不僅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他們發揮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做學習的真正主人,而且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求異思維,讓學生可以從不同角度尋找答案,也可以發表不同的看法,讓學生能夠放開一切思想負擔全身心地投入到問題的思考與解決中。因此,我在課堂教學中經常讓學生面對新問題時放開了討論,以克服他們的畏難心理,增強自信心,達到培養和提高各種能力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在學生進行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以一個引導者和點撥者的身份把握整個課堂,不要冒然打斷學生的思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想法。
四、大力推行合作學習,引導學生積極辯論
合作學習指的是針對一起學習的內容和相關材料,采用靈活多變的形式,在教師與學生間展開積極的合作與交流。科學有效的學習必須采用相互對話和彼此溝通的方式,讓所有學生都能各抒己見,從而刺激個人產生思考和反省,通過相互質疑辯論,形成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消除各種疑慮,使知識的建構得以逐步完成。教師應在課堂上鼓勵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話題辯論,激發他們的主體意識,鍛煉靈活思維的能力。如在教學《拿破侖遠征俄國》這節內容時,先讓學生閱讀教材,然后再開始提問。問題大都集中在拿破侖遠征失利的原因處。有的學生認為這是拿破侖長期以來窮兵黷武造成的必然結果,有的則認為俄國極端惡劣的天氣是最主要原因,還有的認為錯誤的戰略決策是主因,不斷擴大戰爭造成軍備供應不足,失敗自然不可避免。如此在辯論中,答案就會得到不斷完善。辯論式學習是在學生自主參與的背景下開展的,課堂成為了學生在教材引導下更貼近教師的過程,教學也轉化為交流探索、質疑解惑的過程。
五、利用多媒體技術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多媒體教學,注重調動學生的視覺感官,視聽并用,拓寬了信息傳輸渠道,能充分調動學生多感官參與學習。教育心理學知識說明,人們從聽覺獲得的知識能夠記憶15%,從視覺獲得的知識能夠記憶25%,若兩者同時使用,就能夠接受約65%。科學研究也證明,人們通過各種感官獲得的知識比率為:視覺83%,聽覺11%,其他6%。因此,視聽結合是最佳的學習方式。課件界面美觀、色彩豐富、綱要信號齊備,版面保留完整,通過超級鏈接,前后切換方便而且省略板書,使教師有充足時間進行講解、分析和培養學生能力。無論是使用傳統的教學手段還是使用多媒體教學軟件來輔助教學,教師必須重視教學的直觀性。多媒體教學軟件的直觀性是任何傳統的教學手段都無法代替的,它通過多種媒介的交替演示,可以多渠道地向學生傳遞多種多樣的教學信息,使學生能夠對新知識進行多角度、多渠道地交叉吸收,并將之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總之,只要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我們廣大歷史老師靈活采用教學方法和手段,就一定能激活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 鄭小麗.初中歷史教學方法初探[J].科學咨
詢,2012(3)
[2] 孫旭.提高初中歷史教學質量的幾點措施
[J].現代閱讀,2011(22)
[3] 顧云.強化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人文素
質教育[J].成功:教育,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