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國家對文化產業的發展越來越重視,各地文化產業園建設因之也如雨后春筍一般蓬蓬勃勃發展起來。文化產業園既是地方發展文化產業的主要形式,也是發展地域特色文化產業的必由之路。本文主要研究了文化產業園的發展戰略。
關鍵詞: 文化;產業園;發展
一、建設文化產業園的戰略意義
1、改善文化產業布局結構,實現產業聚集效應。一是產業的簇群化有效地促進了資源整合。簇群深化了勞動分工,實現了企業內部分工的外部化,結果導致了參與分工的所有企業的規模經濟性。簇群內部同質企業的密集分布,激烈的競爭和頻繁的合作,有利于企業間相互切磋,取長補短,共同提高,是典型的學習型群體。二是產業的簇群化有效降低了交易費用。簇群是知識、人才、信息的聚集地。供應商、生產者和消費者在這里能方便地搜尋經營、需求、供給等各種信息,節約了搜尋的時間和費用,提高了效率 。因此,這種形式極大地提高了資源的整合程度,提高了資源利用率,有利于資源的高效配置。
2、優化文化產業組織結構,實現規模效應。我國文化產業處在發展初期,在組織結構上存在著產業集中度低,規模效益差,產業關聯度低,“小、散、亂”等問題。發展文化產業園,之所以能促進我國文化產業組織結構的合理化,首先是因為文化產業簇群化趨勢為企業的兼并、收購、聯合、重組提供了有利條件,大大加快了資本聚集進程,有利于大企業戰略的實施和大企業的成長,也為改變現有文化企業集團單一經營模式,組建跨媒體、跨行業的文化產業集團提供了便利,促進了產業集中度的提高,有利于實現規模經濟和產業融合。
3、優化地區人文環境,促進地方經濟、文化、社會發展。文化產業是具有巨大潛力的朝陽產業,是新的經濟增長點。隨著人們收入的提高,人們對精神文化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也越米越大,因此文化產業發展在我國具有巨大的空間。文化產業住我國GDP中的比重前還不到4%,美國此項指標在20%左右,日本也達到了18%左右。隨著我國小康社會的實現,國民收入的提高,文化產業將呈現一個爆發式增長的階段。但文化產業各地區的發展并不均衡,有的地方發展的快,有的地方發展的慢。關鍵就看能不能抓住機遇,趁勢而上。發展文化產業園無疑是地方加快文化產業發展、提高本地區文化產業競爭力的一個捷徑;同時對于增加就業,開辟旅游資源,改善當地的工作、生活和人文環境,促進整個地區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都有重要意義。
二、文化產業園的發展策略
1、明確園區定位,強化政府服務。文化產業園必須有明確的定位,其所發展的具體產業也應該有所側重,不能一哄而上,重復建設,陷入低層次的價格競爭。在進行文化產業園的定位時要重視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要立足于本地區現有的文化資源和產業基礎,分析優勢產業的發展前景,進而確定產業園的主導文化產業。其次,政府要認真研究,合理規劃,充分利用已有的文化資源和智力資源,制定文化產業優惠政策,建立完善的產業基礎設施,吸引有發展潛力的文化企業進入園區。最后,要建立合理的文化產業園運作機制,包括開發模式、運營機制和管理模式,使產業園能夠良性運作,持續發展。
2、選擇主導產業,打造產業鏈條。文化產業園要想獲得成功,就必須選擇那種能真正體現本地區比較優勢的產業作為主導產業。要采取財政、稅收、法律等各種措施,大力培育生產原創型文化產品的企業,積極發展文化產業下游的衍生品生產企業,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盡快改變我國文化產業園產業鏈缺失的現狀,形成文化產業園的集聚效應和輻射效應,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
3、突出產業特色,塑造品牌形象。我國文化產業園的數量增長迅速,但大多千篇一律,不是服務外包就是動漫基地,缺乏特色。而利用區域具有的強勢資源,支撐有特色文化產品,才能使文化產業園更加具有生命力,才是我們要創意的目標。因此,我國的文化產業園應該大力強化園區特色,體現個性,重點培育與眾不同的特色主導產業,這樣才能培育出競爭者難以模仿或復制的核心競爭力。一旦形成了核心競爭力,文化產業園就能夠獲得廣泛的社會認同,建立起響亮的品牌,并通過品牌的維護和發展,長久保持核心競爭力,帶來各種有形和無形的利益。
4、扶助中小企業,解決企業困難。文化產業中中小企業占了的大多數,它們往往實力弱小,融資困難,面臨諸多發展瓶頸。文化產業園區應該努力幫助這些中小企業,在政策上和融資上對中小企業傾斜,在園區建設時要充分考慮到它們的需求,從政策服務、技術指導、創業設施、經營管理等各方面幫助其解決實際困難,幫助園區內的中小企業順利發展。
5、重視人才培養,產學通力合作。在當今社會,地區、行業、部門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競爭,文化產業是靠知識、智慧支撐的,因此文化產業園的發展,關鍵是人才。文化產業園應該通過制定人才規劃、增加經費投入、頒布優惠政策、人才合作培養、共建研發機構等方式,把文化產業園變成產學研相結合的重要基地、文化產業人才培養的高效平臺。
三、結論
文化產業園的發展需要政府和企業共同的努力。在文化產業的發展以及文化產業園的建設中,政府處于引導者和規劃者、政策扶持者的角色。在文化產業發展的初期,政府要從制度上保障文化產業園的良好運行,政府需要制定扶持政策,在土地、稅收、財政等方面給與優惠,創造良好的投融資環境,制定標準引導企業入駐相關文化產業園,并加強文化產業園配套設施的建設,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務,實現文化企業集群效果。
參考文獻
[1] 李向民等.文化產業管理概論[M]書海人 民出版社,2006(70):81~82
[2] 楊吉華.我國文化產業園發展現狀、存在 問題及對策[J]北京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8):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