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開展高中數學“高效課堂”探討,就是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提高教師教學效益,提高學生學習效益,最終達到提高高中數學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本文從精心設計教學模式、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創設課堂問題情境和注重課堂精講勤練四方面入手探討了如何創設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 高中數學;高效課堂;探討
數學課堂教學作為一種有明確目的性的認知活動,追求“高效課堂”是數學教育工作者的職責,因此,要切實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不僅有必要,而且迫在眉睫。那么,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盡量在有限的時間里,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呢?以下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如何創設高中數學“高效課堂”作幾點粗淺的總結。
一、精心設計教學模式
現對高中數學常見的新授課、復習課和講評課三種課型的教學設計提出五步教學策略:
1、新課教學。第一步是回答為什么要研究學習這一內容。第二步是回答如何研究該內容。第三步是回答內容的學科本質、過程方法及學科反映的價值觀是什么。第四步是回答如何運用該內容、方法來解決問題。第五步是反饋練習。
2、復習課教學的程序。第一步是理清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結構。第二步是把握知識的學科本質。第三步是歸納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或解決問題的基本步驟。第四步是展現規范的答題示例。第五步是反饋練習。
3、講評課的基本程序。第一步是明確學生存在的具體問題。第二步是分析問題產生的具體原因。第三步是設計糾正錯誤的具體措施。第四步是具體進行簡潔的講評。第五步是反饋講評實效。
二、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數學課堂教學一般有復習、引入、傳授、反饋、深化、小結、作業布置等過程,如何恰當地把各部分進行搭配與排列,設計合理的課堂教學層次,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是上好一節數學課最重要的因素。
設計課堂層次時,必須重視認知過程的完整性。由于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因此,要努力做到使教學層次的展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兩方面的活動協調和諧。在組織課堂教學時,當同學初步獲取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后,應安排動腦動手獨立思考與練習,教師及時捕捉反饋信息,并有意識地讓它們產生“撞擊”與“交流”。這樣,同學們對某一概念的理解,對某一例題的推演,就會有一個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并由認識到實踐的過程,從而對知識的領會加深,能力也得到發展。
設計課堂教學層次還必須注意緊扣教學目的與要求,充分熟悉教材,理解教材的重點、難點、基本要求與能力要求,從多方面圍繞教學目的來組織課堂教學。當課堂容量較大時,要保證講清重點,解決難點,其他的可以指明思路,找出關鍵,有的甚至可以點而不講,但要指導學生自學完成;當課堂容量不大時,可安排學生分析評論,并進一步深化練習,進行比較、提高。這樣,課堂結構緊湊,時間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實現課堂教學目標。
三、創設課堂問題情境
學貴在疑,學習質疑的過程也是積極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過程。只有學生主動提出問題,他們的思維才能展開。因此,創設問題情境是新課程中的一個新亮點。它使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更貼近學生的社會生活,符合學生的認知經驗,使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體現數學學習的價值。然而創設的情境必須為我們的數學教學服務。如果只是為了聯系生活而牽強附會的話,那么情境就失去了其自身應有的價值,同時也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首先,要構建真實的問題情境。“真實的問題”是指必須與學生生活直接相關的問題。其次,要為學生提供適當的思考空間。創設問題情境的核心是要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的思考。再次,問題情境要緊扣有關的數學學習內容。數學學習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獲得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并形成數學思考的能力。最后,問題要有趣味性,即將問題置于生動有趣的情境中。此外,問題情境的呈現要根據高中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作出適當的選擇。高中生一般對“有用、有挑戰性”的任務感興趣。因此,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可以從生活中的具體事實或有趣現象或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引出問題,讓學生在生動具體而富有情趣的情境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
四、注重課堂精講勤練
在落實“減負增效”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實施“導學學案”是一個很好的教學措施。“導學學案”最為有效的功能是能夠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導學學案”引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增大課堂教學容量,使課堂教學達到自主、高效。
課堂上要少講精講,多學多練。教師要精心安排學、講、練的內容,以保證各個環節的時間。“講”的時間不宜超過15分鐘。“練”的時間不宜少于15分鐘,這里的“練”包括教學過程中的訓練。教師要舍得給學生時間去思考、去動手,不能越俎代庖。要重結果更要重過程,強調在過程中培養能力訓練思維。讓學生學會經營課堂45分鐘,讓它產生最大的效益。課內外作業都要分層,使各檔學生都能完成并獲得發展。每名學生的課堂練習必須按時交,完成情況不好的要反思學習過程。對于作業中的共性問題要認真進行全班講解,個性問題單獨解決。對缺課、不交作業的學生,任課教師要及時了解情況,找學生談話,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絕不讓一名學生掉隊,督促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
總之,在新課程標準背景下,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和推進,高中數學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仍有待于深入的探索。構建高效課堂,關鍵在教師。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樹立與時俱進的觀念,以積極的態度投身于課改的實踐中,不斷思考、不斷探討,才會最終實現數學的“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