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節體育課,除了教學內容、教學要求以外,最重要的就是教學任務,而教學任務的本質就是增進學生身體健康,增強學生體質。那么,如何在體育教學中更好完成和實現其本質任務呢?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安全問題;安全問題在小學教學中,特別是在場地極其限制的學校里,尤其顯得重要了,如果忽視了安全與安全教育,就很有可能發生傷害事故;就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健康。甚至造成終身的殘疾。因此,體育課教學必須十分重視安全教育,加強安全措施;確保學生健康成長。
一、重視安全教育
首先,體育教師要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對于象鄂鋼的學校:場地小,學生人數多,場地周圍電纜、電線雜亂,違規建筑多等情況,體育教師就要善于發現校園內外存在的潛在隱患,要及時與學校的保衛部門聯系,妥善地排除解決,做到防患于未然。其次,要有計劃有目的地向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灌輸安全思想,讓學生懂得健康與安全的關系;讓學生知曉體育課中違規、違紀等是事故的預兆,盡量應該去避免。第三,要規范體育課的教學,要嚴格按大綱的要求,按教師備課的思路,有效地組織;要操作規范,結構合理,紀律嚴明,有效地進行;切不可采用“放鴨子”式教學。總之,對安全事故的防范:應該教育在前,防范在后;措施落實,要求明確,態度堅決。
二、加強安全措施
1、準備活動要充分。每節體育課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充分的準備活動,能有效全面地鍛煉學生身體,能更好地投入各項體育活動,更能有效地避免一般性的傷害事故的發生,如扭傷,拉傷等;準備活動還應根據運動項目的不同,重點加強某部位的活動。如急行跳遠,就必須特別加強下肢關節,如裸、膝等部位的活動。
2、組織工作要周密。體育課上的一些事故,不少是因組織工作不當造成的,因此,必須從安全角度出發,做好體育課教學的組織工作。其一,規定學生穿運動鞋和運動衣上課,以免滑倒摔傷和不必要的拉傷。其二,清理一節課所用運動場地的雜物、浮沙、塵土等,以免出現意外事故。其三,嚴格檢查上課時所用的體育器材,教師示范時,提前向學生講清楚器材的功能、以及危險性,提醒學生注意,以防傷害事故發生。其四、規范動作要領、嚴明練習紀律,明確運動信號(如手勢、哨聲、口令等),以免出現因為技術動作的變形、組織教學的失誤和紀律性差造成學生拉傷、擦傷、脫臼等傷害事故。
譬如:投擲項目的教學,無論是長投還是短投,原則上不安排迎面對投;投擲時前后距離、左右間隔均應大一些,以免碰撞傷人。教師未發出撿球、拾彈的信號,學生不得沖出去撿球拾彈;學生用的投擲器材,切不可太重,超重會造成學生動作變形而導致危險;跳躍教學,首先要把助跑道,尤其是踏跳區、起跳板上的浮沙塵土清掃干凈,以免學生在練習過程中滑倒摔傷。另外沙坑中的沙子要滿,要松軟,使用中要不斷松沙坑,以免扭傷。無論跳高還是跳遠,必須做到前人離開沙坑,后人方可起動助跑,還應教會學生正確的過竿、落地方法,讓學生正確、規范地進行操練。跑的教學中,要教會學生在自己跑道上跑完全程,不能跑入他人跑道,以免碰撞摔倒受傷;跑道終點線,不能離墻、樹木、單、雙杠等固定物太近,以免學生跑到終點,緩沖不及撞上固定物,釀成傷害事故。障礙賽跑最容易發生傷害事故,因此課上讓學生跨過、跳過的障礙物不宜過高,橫繩、竹竿切不可拴死。而且障礙物后面應鋪上體操墊子。
三、加強保護,確保安全,同時注意醫務監督
體育課中發生意外事故是難以避免的,所以,我們體育教師要倍加小心,加強保護,確保安全。盡量讓事故減少到零,在教學科目中,要珍對教學內容,重點加強保護。比如:在“山羊”或跳箱上做騰越動作時,教師要思想集中,站位合理,方法正確,保護及時。教師一般站在器械左前或右前方,一手握學生大臂另一手扶其背騰越,落地時幫其臂上舉,保證平穩落地。在球類及游戲教學中要教會學生自我保護,一旦突然摔倒,切不可用手臂撐地,應快速抱頭團身乘勢倒地作自我保護。
醫務監督在小學教學中尤為重要,小學生正處在長身體時期,他們的內臟器官尚未發育完全,功能還比較弱;所以,要合理控制運動負荷,一般要求在有氧代謝情況下進行運動,這樣更有益于兒童身體健康,平均心率在120~140次/分之間比較適宜。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的身體情況,面部表情;如學生面紅耳赤,大口喘氣,滿頭大汗,說明運動負荷大了,應立即調節,采取減少練習次數,降低練習強度,縮短練習時間和距離等措施。如個別學生面色發白,虛汗滿面,走路搖晃,說明他體力不支,應讓其休息,并注意觀察他的變化;在上下午的最后一節課,應注意學生的身體變化,此時學生大都是腹空肚餓,精力體力均不充沛了,所以要控制運動總量。(作者系南江縣正直中學體育教研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