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課程改革實施多年來對教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教研工作、教研經驗、教研方式已不能適應當前教育教學工作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教研員應以新課程目標為導向,用新的教研觀念和教育理念圍繞新課程的實施,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研究,在研究過程中要有新的創意,要采用新的教研方式和方法,為教學研究的發展探索新路。
關鍵詞: 校本教研;機制
隨著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在英語教學中,如何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自覺地,積極地,有效地誘導學生,讓他們自己動手,動腦,動口獲得知識,在課堂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提高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要適應不斷發展的社會形式,了解大綱及教學目標狠抓教學過程,為了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在教學上更上新臺階,英語組制定了本學期教學教研工作計劃。
一、具體工作
1、加強理論學習,更新教學理念,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全體英語教師都要抽出時間學習新理論,以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改進評價內容和評價方法,即努力做到關注學生學業成就的同時,還要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行為方式的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綜合實踐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2、強化教學常規的落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組織教師認真學習學校教學常規,指導檢查教師的教學工作,特別抓好“備課”、“上課”、“課后輔導”、“培優輔導”等主要環節,鼓勵教師充分發揮教學特長,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二、確立教研課題,引領教師專業成長
學校很有必要確立一定數量的教研課題,并盡可能讓廣大教師參與其中,促使他們在學習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為了搞好教研工作,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鼓勵教師撰寫教育教學敘事。為了促進教師專業化水平的發展,學校應要求每位教師每學期撰寫一篇教育教學敘事,然后分組討論,通過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等形式,總結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得與失、喜與憂,探討新課程的新方法、新思路,研究解決教學中的困惑。
二是加強課后自我反思。學校要求每位教師做到課課有反思,針對課堂教學中遇到的教學事件,分析其原因及改進辦法,并充分利用觀察、談話、作業等手段了解學生的想法,找準問題進行反思。
三是確立教研課題,應以切合學校實際為主,盡可能地使教研為教學服務,為減負增效服務。教研課題的研究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一個探究的過程。通過學習和探究,使參與課題的教師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了更深的認識,從而進一步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而研究成果的展示,又進一步激發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使教師的專業水平邁向更高層次。
三、教研活動經常化
根據教研組的具體情況制訂切實有效的實施措施,教研活動的重點應該放在課堂教學。以有效教學為教研的核心,嚴格按照教務處的規定,人人參與教研公開課活動,本學期計劃組內各任課教師開研討課一節,上崗未滿三年的教師開2節。要求開課教師積極準備,課后聽課教師積極參與研討。開課教師要上交開課教案由教研組存檔。
四、加強規范化管理
本學期本組教師將在教務處的安排和要求下,制定并落實本學科備課、上課等五認真常規工作的具體要求,切實加強對教學過程的常規管理,及時發現和矯正教學過程中的不當行為。配合教務處搞好五認真檢查工作及期中、期末兩次大規模檢測,及時分析反饋,利用各種數據全面分析,肯定成績指出不足。
五、組織好英語課外拓展活動和競賽活動
做好每月測、期中、期末命題雙向分析和補缺、補差同學的成績跟蹤,加強月測命題分析的研討和落實。從中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對教學和命題進行調整。建立教研組內教學評價和質量保障體系,以達到自我診斷、自我調解、自主發展的目的。在英語教學中提倡精選習題、精編習題、因材施教。進一步做好英語補缺補差工作。加強九年級畢業班工作的研究,提高畢業班教學效率。組織九年級英語教師及全組成員認真學習《中小學英語課程標準》、《中考說明》,加強對中考動向的信息收集和試題研究,凝神聚力,爭取九年級中考聽力取得圓滿的成績,扎扎實實教好第一遍,要在基礎知識到位的同時,抓好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培養,特別要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訓練。
學生方面:進一步強化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做好課后個別輔導。要求各任課教師對本班學生了解清楚,了解其思想動態、學習狀況,摸準后進生,尋找致差原因,有的放矢,區別對待,耐心輔導。從心理上消除學生的厭學情緒,激發其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積極性,樹立其自信心,使中等生優化,優等生提高,差生轉化,提高學科的優秀率及及格率等。
六、鼓勵學生開口說英語
說英語的能力只能通過說的實踐才能逐漸培養起來,所以教師應該多給學生開口說英語的實踐機會。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其本質是交際。我們不僅要教給學生語言知識(語音、詞匯、語法、功能、話題),更要教給學生語用技能(聽、說、讀、寫)。語言學家佛倫奇認為:說是基礎,其他的能力(聽、讀、寫)都是靠說建立起來的。因此,每一位英語教師應明確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在平時教學中要積極創造情景,有計劃地設計大量的,高密度的口語訓練,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提高運用英語的能力。英語知識是學生在交際中習得的,學生在使用英語進行交際時肯定要使用到詞法,句法,在使用中他們不斷糾正自己的錯誤,鞏固已有的知識,這就加速了學生讀寫能力的提高,因此學生口語能力的增強有利于聽、讀、寫技能的協調發展。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學習英語的主陣地是課堂,一堂課只有45分鐘,教師講得多,學生必然就“講”得少。一位外國教學專家曾說過:“成功的外語課堂教學應在課內創造更多的情景,讓學生有機會運用已學到的語言材料。”
參考文獻
[1] 張蕓.創新型教師的特征及其培養.科技信息,2007(7):129-166
[2] 皮建輝.論創新型教師的基本素質.視野,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