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生活是寫作的基礎,小學作文教學應該從生活入手,引導學生熱愛生活,表達真實情感。然而談“文”變色,無文可寫,感情失真,是小學生作文的現狀。究其原因,是小學生缺少體驗;寫作興味索然,素材匱乏;傳統教育的影響;以及教師教學方法不當。因此要培養觀察能力,積累素材;順應學生特點,激發興趣;轉變教學思維,加強學習;構建生活作文,優化教學。
關鍵詞: 小學作文;教學;生活化
基金項目:本文是2013年廣東省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小學教育專業兒童學類課程建設的研究與實踐”的成果。
在教學中,小學生很怕寫作文,常常出現腦袋空空,“有物不會言”,所寫的內容空洞乏味,缺少生活氣息,以及極度缺乏真情實感的現象。這很大程度反映出,我國小學作文教學的現狀不容樂觀,很多問題亟需解決,尤其是生活化教學的缺失。因此,筆者通過現象產生的原因分析,提出有效的作文教學生活化對策。
一、小學作文教學脫離生活的原因
1、學生生活圈小,缺少體驗。葉圣陶先生說:“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論到根本,除了不間斷地向著求充實的路走去,更沒有可靠的預備方法。”[2]如此可見,寫作與生活相互制約,相互融合。小學生對生活的認識較少,極少接觸自然和關注周圍的一切,其結果造成作文內容膚淺,缺乏深度。
2、寫作興味索然,素材匱乏。寫作興趣是學生進行寫作活動的積極態度傾向。然而,小學生對作文課普遍缺少興趣,寫作對于他們來說是奉命行事或者逼于無奈。小學生不喜歡寫作,大多數覺得無素材可用,不知道如何下筆。日本學者們認為作文教學有三個重要的方面:“有寫作動機”,“有東西可寫”,“能夠寫出來”。如果前面兩個方面沒有解決,“能夠寫出來”也就不可實現。可見,“寫作動機”是關鍵所在。【3】只可惜小學生沒有培養寫作的興趣,不注重生活中積累素材,使得作文教學脫離了生活化。
3、傳統教育的影響。在應試教育統一標準的束縛下,作文教學在觀念和實踐上都深陷固定模式之中。教師只是把作文教學當作應付考試的一部分,忽視生活化在作文教學的重要性。在教學上,往往用統一化的應試作文標準去“規范”學生自身感受的抒發,使之謹小慎微地就范于套路或模式,規規矩矩。
4、教師教學方法不當。目前的作文訓練的渠道主要在課堂,訓練的內容大都是教材中規定的作文題,訓練的形式單一,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更注重寫作技巧的訓練,缺乏學生生活的引導。
二、應采取的對策
1、培養觀察能力,積累素材。沒有觀察就沒有發現,更不會有創造。[4]要培養學生學會在變幻莫測的生活中用獨特的目光。教師在作文課上要特別注重拓寬學生的思路,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觀察,以積累大量的素材。觀察是聯想和創造的重要途徑,讓學生回到生活中,做觀察生活的有心人。
2、順應學生特點,激發興趣。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對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為人類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傲。”[5]我們可以知道,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的最根本的方法,是使學生享受到成功的歡樂。
3、轉變教學思維,加強學習。教師需要不斷的豐富作文教學理論。并且要求在學習過程中,要樹立教學的生活化思想,用生活化作文教學的一些原則來指導學生寫作。不斷深入學習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李吉林老師的情境教育理論,結合自身的作文教學進行探索。
4、構建生活作文,優化教學:①創設生活化的情境。在教學上要注意創設生活化的情境,這也是模擬生活的一種方式,使課堂教學更接近現實生活,讓學生身臨其境,加強感知。以下是一個很好的教學案例:李吉林老師在《春姑娘的大柳筐》情境說話課教學中,李吉林老師雖然沒有直接帶著孩子們到野外去,但她通過巧妙的課前導語把孩子們的思想和想象帶入了春天。這一課,我們就來說說,春姑娘的大柳筐,好嗎?這真是此時無景勝有景啊!這也提醒了我們,情境教育不是簡單地利用現有的自然,社會景象,它還包括利用曾經經歷過的自然、社會、家庭等生活景象來創設教育情境,利用優化了的虛擬時空服務于教育教學。②作文指導生活化。教師要鼓勵學生用心靈去實踐,放飛學生的思想,張揚學生的個性。給學生以心靈的自由,任他們的思緒自由飛翔,讓生活中的經歷或者內心的真實感受,自由的傾訴在他們的筆下。指導學生寫作應要求學生心里怎么想,筆下就怎么寫,“我手寫我口,我口表我心”,把自己在生活的感悟和體驗,通過寫作盡情的抒發。③作文命題生活化。作文的命題一旦脫離了生活,剩下的只能是套話、空話。在教學中,教師應考慮命題如何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盡量從小學生情感方式的特點和他們的日常生活開拓思路,出一些有較強情緒色彩而又有話可說的作文題目。在我國,全命題的生活作文目前存在爭議,其實全命題的生活化意義很重大,有助于學生抒發獨特的生活體驗。
生活化的小學作文教學,不是一時之需,而是必須一直存在于小學教學中。作文本身就是生活,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去體驗,積累素材,真正地讓作文教學回歸生活,實現生活化的作文。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Z].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 葉圣陶.葉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7~8
[3] 方明生.日本生活作文教育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0:33
[4] 蘇霍姆林斯基、周蕖(譯).給教師的一百個建議[M].天津:天津出版社,1984,(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