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寫作在高中語文教學當中還比較薄弱,大多數學生的習作,給人的感覺是缺少思考,缺乏思想,千人一面,沒有個性。我們應該依照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實施有效的教學,讓學生個性得以充分張揚,讓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作文教學落到實處。
關鍵詞: 作文教學;高中語文;新課改
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要讓學生克服畏難情緒,提高對寫作的興趣。大部分學生不喜歡寫作,一上作文課學生就會眉頭深鎖、悶悶不樂,所以提高他們的寫作興趣是讓他們寫出好文章來的首要任務。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動腦筋、想辦法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比如:每次評出的好作文要在下一次作文課上公開朗讀,對于文中的一些閃光點號召全班同學向他學習;有時學生寫的一些隨筆或見聞希望與大家分享時應及時給他提供一個自我展示的平臺。讓他們從與別人的交流中得到寫作的動力,獲得寫作的樂趣。當學生愛寫作了,把它當成一件有趣的事了,我們就要讓他們把寫作培養成一種習慣。可以要求他們記周記或日記等,每天有所寫,不管內容是什么,只要記錄就行了,這個時候是自由狀態的習作,內容題材不作任何要求,只要寫了我們就去關注他、肯定他、鼓勵他,這樣時間長了自然就會成為一種習慣。
二、在寫作手法上應求新求變
寫作方法是指一篇文章主要運用的表現方法。諸如象征、對比、襯托、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揚先抑等。不同的文體還有不同的寫法:記敘文可用順敘法、倒敘法、插敘法,也可以用補敘法、追敘法等;議論文可用歸納論證法、對比論證法、比喻論證法、舉例論證法、歸謬法等;說明文可用綜合說明法、舉例說明法、比較說明法、類比說明法、圖表說明法等。在指導學生寫作時可以靈活應用,也可以自創新法,只要利于文章的表達,什么方法好就運用什么方法。如節外生枝法:在寫作過程中,有意地突然加入一些讀者意想不到的偶然因素,從而改變讀者對文章內容和發展趨勢的猜想,得出另一種意想不到的結果。曹雯的《家庭的喜劇》便是一例:媽媽回家發現兩個孩子一個燒糊了飯,一個打碎了碗,按事情的邏輯發展,可能有兩個結局:要么做一番檢討,承認錯誤,保證不再犯;要么與媽媽頂嘴,母子爭吵。可是作者巧妙放進偶然因素,在行文中添枝加葉,先是加上爸爸的煙頭燒破了衣服這個偶然因素,使故事有了喜劇色彩;然后加上媽媽燒菜不放鹽這個情節,把矛盾推向高潮,充分顯示了家庭生活的和諧和歡樂。
三、在作文的取材上力求創新
選擇材料的創新即選擇新穎的,別人不注意的,或不了解的材料,且具有典型性,能準確地為主題服務。我們的生活正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我們周圍新的人,新的事,新的物隨處可見。對于我們來說,生活不是缺少新穎的材料,而是缺少發現。最佳材料的選用,需要獨具慧眼,匠心獨運。選材的創新,要著眼于材料的“新”。“新”即體現它的價值,要注意社會生活中的“熱點”材料。眾人矚目、議論紛紜的各種社會現實情況、看法、意見等。必須樹立強烈的信息觀念,教師應在作文教學中想方設法給學生提供各種豐富、實用的新信息,要注意無人涉足的“短缺”材料。相反,選擇材料一定要避開“熟”,避開大家已感到落俗套了的題材內容,當我們所寫的事物與過去已寫過的同類事物處于同一水平、程度和狀態時,人們就會產生“似曾相識”之感,降低了對文章的興趣。如余秋雨《臘梅》這篇散文,文中體現了某醫院護士小姐們憑著高尚的敬業精神,以極富生活情趣的具體活動——雨中護花,雪夜護花,雪地數花等感人至深的情節,撥開了彌漫在眾多身患絕癥的病人心靈天空上的厚實陰云,使他們在朵朵含笑綻放的臘梅花下重新激起了對生命的強烈渴求。最后全都病愈出院。文章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的原因之一,就是把基礎材料(病人在護士小姐的精心護理下病愈出院)與聯想材料(梅花不屈從于惡勢力,與風雪相抗爭的高潔可喜之性情),通過聯想結合在一起,緊扣住材料之間的類比性,圍繞聯想材料來擬定文題。這樣擬題,從內容上講,可以加重加厚作品內涵,使主題得以較大幅度的凸現;從修辭角度上說,這種具有類比性材料的反復疊加,本質上對主題就有鮮明的強調作用。因此,人云亦云的,我則不云,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材料的創新是一篇好文章的鮮明特點,但并非任何新材料都能寫出好文章,還要看它是否具有內在的價值。因此既要抓新材料,又要重視深入挖掘材料所具有的價值,使下筆的文章既避免了俗套,又有很強的思想性、針對性。
四、評比要互相結合
在教學模式中,語文教師是學生作文的唯一閱讀者和評價者,教師個人主觀性特別強,而且往往很不及時,不利于學生對自己作文的正確認識。新《課標》指出“實施評價,應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間互相評價相結合”。新《課標》還強調“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我們在習作評改教學實踐中將師評、自評、互評相結合,使全體學生參與了評價別人、評價自己和被別人評價的活動,使每一位學生既是評價者,又是被評價者。他們在學習活動中始終處于主動的地位。這樣,學生通過自我診斷、共賞互評,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學習別人的長處,使寫作能力不斷進步。互評互改互評互改是指同學之間依據作文的基本要求,相互邊評邊改,相互商討,相互學習,相互啟發,揚長避短。這種方法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相互了解與合作,共同提高寫作、評判與鑒賞水平。教師仍然不能作壁上觀,而應成為學生互評互改過程中的組織者、參與者和最高的公正的評判者。指導學生作文,要從內容入手。它不僅是個教學方法問題,而且是教學思想問題,它具體體現在作文教學的全過程中,只要我們沿著這個路子積極探索,勇于實踐,作文教學就一定會在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中更好地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良好的作文教學效果應該是學生優秀的稟賦、主體意識的強化與寫作規律的有效滲透的結晶。而作文教學又是一項長期的艱苦細致的系統工程。在這項工程中,我們要做的工作還很多。今后,我們要勇于開拓,繼續探索作文教學的新路子,為增強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而不懈地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