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針對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效率這一問題,本文主要試圖從教師的自身素質和修養出發,認為教師首先要精心備課,同時還要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要善于運用各種教育機制與多種教學手段來引導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并且要設法維護這種學習興趣的持久性。
關鍵詞: 小學語文;提高;教學效率
課堂是師生活動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組成的雙邊活動,是促進學生成長和實現老師自身發展的主要途徑。老師和學生是整個課堂教學的主本,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師生是一種信息交流的過程。雖然近幾年來,課堂教學在新一輪課程體系改革下發生了根本情的變化,并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但是由于對新課程理念理解領會不到位,以及教師缺乏必要的經驗和能力,課堂教學改革也出現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現象。因此,追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成為現階段深化課程改革和推進素質教育的首要問題。那么,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
一、教學前的預備工作
備課,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基礎方面,同時決定了課堂教學是否順利,所以老師課堂教學的水平和能力的高低與老師上課前準備工作的完備縝密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備課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仔細研究教學基本的要點和學生的課本內容,明確教學的最終目標與各個段落的不同知識點,詳細剖析課本的基本段落組成、文章中的每一個易難點,把握課本中的構成方式,在腦中形成一個完整順暢的教學過程,考慮如何讓學生學得好、學得牢、學得快、學得高興,還要注重對知識點的創新與延伸。為了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每位教師認真仔細的課前準備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這樣才能減少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各種錯誤,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二、精心設計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精心設計導入過程,意在激發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那么這堂課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學《雪地里的小畫家》時,設計了這樣的導入過程。首先激發學生畫畫的欲望,每人拿出紙和筆來畫出自己在生活中或電視、畫本上見到的竹葉、梅花、楓葉和月牙,再找四名學生分別在黑板上各畫一種,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積極參與的積極性,同時又為理解課文內容,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做好了鋪墊。然后,隨著錄音機中西北風的呼嘯,教室由語言創設情境:“看!下雪啦!”邊說邊在黑板上用白粉筆點出紛紛揚揚下落的雪花,在底部涂上一層厚厚的積雪,由此引出了課題——雪地里的小畫家,學生仿佛親身置于雪地里,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課文當中,教學效果非常理想。
導入過程至關重要,每節課的導入都應精心設計,追求創新,學生學得愉快,學得開心,因為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
三、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有效課堂的必由之路
有人說習慣就是動力。在教學中我相信所有的老師都信奉“熱搜之以魚不如搜之以漁”教學理念,所以在培養學生對教材的興趣之后,便是培養他們學習語文的習慣。
這是影響課堂效率的又一個重要因素。眾所擊知生活處處有語文,生活有多寬廣,語文就有多寬廣。可是只憑有限的課堂當然學不好語文。因此在有限的課堂內我們只能傳授方法,把課本當學習的范例,“讓學生得法與課內,得益與課外”養成在課內學習方法,到課外去運用實踐的習慣。既讓他們把課本作為學習的引擎,舉一反三,而不是把課本作為學習的終極目的。既要完成舉一反三的任務也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在此基礎上他們才能更好的學習,實踐,體會,才能完成狀況于學習高效學習的習慣,達到學會自我學習的目的。其實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就是培養學生養成使用語文的良好習慣。具體表現在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我們說語文教學效率不高,主要指培養出來的學生語文聽說讀寫能力低下。在聽說讀寫四種能力中我們又只重讀,而輕聽說寫能力的培養,這是傳統語文教學的弊端。在課堂上不能只是老師再講,一味的搞知識傳授,而輕視學生的能力培養。學生缺少聽說寫的機會,久而久之,老師的能力上去了,可學生的能力下來了——學生只是被動的聽,而退化了主動索取知識的習慣。因此教師一定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變講堂為學堂,讓學生動起來,通過自己練,養成自學的習慣,獨立思考的習慣,團結協作的習慣,讀的習慣,寫的習慣,講的習慣……良好的習慣養成了,語文能力就有了,課堂效率自然就高了。
四、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情境創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容易調動學生的感情、點燃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同時,它又能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性思維。那么怎樣創設情境才更具有實效性呢?首先,情境創設要有針對性。情境的創設都應以學生感興趣的故事和事件為背景,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其次,情境的創設要有趣味性。創設的情境要讓學生獲得探究的樂趣、知識的樂趣、創造的樂趣。
我常常在認讀生字時,組織學生開火車讀、搶答等,孩子們朗讀的聲音總是特別響亮,感染力極強。在上《小畫眉》一課時,我創設了一個森林里動物們聚會的情境,并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讀為本,把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和對社會生活的感悟有機結合,老師、學生一起演繹著課文中小畫眉找到自己長處的生動故事。學生變成了慈愛的畫眉鳥媽媽、變成了悲傷到自信的小畫眉、變成了熱心的大象、猴子、老鷹、袋鼠……入情入境的角色朗讀、以角色扮演為平臺的拓展語言訓練,情與文交融,心與心溝通,課堂變得童趣而充滿活力。
充滿情趣的課堂點燃了學生積極情感的火花,學生在個體的自我滿足于愉悅中,放飛著對語言的感悟,對成長的體驗,對情感的升華。
總之,教育是一種文化活動,它的存在是以生活為基礎的。廣大語文老師要在教學活動中尋找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捷徑。只有不斷地去尋找和創新,才能讓語文課堂教學漸入佳境,從而提升語文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