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早在幾百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就指出:“尋求并找出一種教學方法,使教師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這種以“少教”達到“多學”的愿望實際上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教學效率。課堂教學時間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既達成教學目標,又能讓學生多學,這是我們教師一直在探究的課題。
關鍵詞: 小學語文;課堂效率;提高
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就是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使學生親歷學習過程,掌握學習方法,在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獲得進步與發展,使之語文素養得到提升。那么,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呢?下面,根據筆者的教學實踐,就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談幾點看法。
一、給學生營造“多彩”的課堂氛圍
在改革創新,重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首先要在備課上多下功夫。盡量選擇學生熟知的和生活關系密切的地方入手。利用多媒體進行精妙的導﹑多樣的寫和創設情景的畫,培養學生的潛能,使學生不但喜歡上,而且熱愛上有聲有色,多姿多彩,過目不忘的一節節語文課。
1、把課堂還給學生,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一二年級的語文課識字量太多,六七歲的小孩多數覺得最難的地方是識字﹑詞匯的積累和筆畫筆順的應用,感覺枯燥單調,所以精力不集中。以往教師多以寫代替記,加重了學生的作業負擔,效果并不理想。現在只要教師利用一定的時間,在網上下載圖片和課件,根據需要進行編輯,上課時一放,稍微點撥和啟示學生一下就行了。一節課放兩遍,百分之九十五的學生都能達到過目不忘的效果。其次是組詞,平時多鼓勵學生帶表情的講故事。要想講的好,受同學歡迎,就得多看書,詞匯自然就積累了。有時組詞都超越了老師的想象,真是百花齊放??!
2、“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人云亦云”,幫助學生樹立自己的人格。譬如我們在講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第十二冊中的《七步詩》時,首先是學生反復的誦讀詩文,然后通過多媒體課件播放音樂,再讓學生在情境中去想象,去動筆勾畫場景,最后寫出曹植的心情怎樣。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自由輕松的學習環境,便于學生更好的想象和聯想,同學們很快地理解了詩意。解決了過去一句一字的耗時、費力的講解,打破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學生在愉悅的心情下,背下了這首詩,掌握了本節課的全部知識,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3、和諧平等的校園氛圍,靠師生互動共同去營造。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的對話過程中進行。我在教學中倡導“民主”和“寓教于樂”的方式。在同學們的身上,有很多智慧的資源令我感動,有時也在學生的見解中,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所以我常和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近況,包括家庭狀況,讓自己成為學生可親、可敬和可信的朋友。課堂上我遵循一個原則:那就是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集體討論問題?;卮鸾Y果不做肯定與否定,讓學生充分去評析﹑去判別,反而激起學生的熱情,追溯源頭,得出自己的真知灼見。在大方向不變的前提下,讓學生多角度的判定利弊,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不一刀切,目的是讓學生思維活躍,想法標新立異,課堂上真正成為學生智慧飛揚的天地。語文課堂效率的提升,教者心境自然明朗,學者眼界放寬,品格也會隨之升華,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使師生都樂此不疲。
二、合理分配課堂教學時間
一節課40分鐘,一個正常人真正可以集中精力的只有20分鐘左右。這也就是為什么老師在講課的時候要突出重點的原因。因為,我們發現孩子不能夠集中40分鐘的精力,那么每個孩子效率最高的20分鐘出現在哪個時間段呢?這20分鐘是集中出現還是分散的呢?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要100%地集中40分鐘的注意力。而是根據孩子注意力的能力讓她在有效的20分鐘里發揮她的潛力。這和老師的教學安排有關。所以在設計教學預案時注意一些時間限制。連續長時間的學習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我們應該注重設置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對學生學習知識、形式能力和提高認識真正起作用的時間,并充分利用好這些時間。合理分配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在一堂課中的時間。教師滿堂灌,或是一味地要求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都是在浪費課堂教學時間。
三、要講究教學方法
選擇和運用正確、恰當的教學方法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保證。因此,對不同類型,不同體裁的課文應該使用不同的方法。如:閱讀課文就應該以自學為主。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礎,所以,教師應采用模仿類比,組織討論,練習測評等方法,有意識地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學實踐證明:教給學生正確的自學方法,是交給學生一把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學生一但掌握了它,就能受益無窮。因此,在教學中要時時提醒學生把讀和說結合起來,把讀和寫結合起來,即在閱讀時口、手、眼、腦并用,這樣有助于提高閱讀效率,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再如:看圖學文,可以采用以圖導讀,圖文對照等方法,讓學生口述圖中內容。然后,熟讀課文相對應段落,看看作者是如何描述這幅圖的,久而久之,既培養了學生觀察圖畫的能力,閱讀課文的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作文能力。
四、靈活運用課堂教學技巧
蘇霍姆林斯基的全面發展教學的理論核心內容是:學習是生動活潑的智力生活,學習是在游戲童話、美術、音樂和創造的世界里進行的學習要成為豐富的精神生活的部分,學生應是這個世界的旅行者、發現者和創造者。我們要通過我們的課堂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語文的自信。讓他們以旅行者、發現者和創造者的角色進入課堂學習,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要充分利用面部、眼神、語言等傳遞自己所獲得的情感,要將自己融入課堂,全身心的投入,對文本的理解要表現出最純最濃的真情。只有你的情感真誠,學生才能真正被感染。
隨著教學改革和教學新理念的深入人心,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也會隨之水漲船高,蒸蒸日上。但要真正做到向課堂四十分鐘要效率,我們廣大教師只有在摸索中不斷前進,在前進中不斷摸索,提高課堂效率才能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