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生本課堂簡而言之就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具體來說就是以學生學習認知為本,以學生的生命發展為本,前者為基礎,后者為目的。作為語文教師,必須搞清“師本”和“生本”這兩個概念。師本是以教師的教為中心,生本是以學生發展為中心。語文課堂教學應從學生本位出發,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重視發揮生命個性,突出學習自主,做到不教而教,無為而為。
關鍵詞: 生本;課堂;教學;互動
一、洗盡鉛華顯本色,回歸本源才是真
現今的語文課堂為了追求令人耳目一新的優質效果,各種教學手段五彩繽紛,令人眼花繚亂。特別是隨著教育信息技術的發展,不管該用不該用、有用無用,課堂上大量演示課件,取代了教師的板書和范讀,甚至必要的講解。手段的現代化,形式的多樣化,實際教學效果并不一定理想,這種現象不免有些令人擔憂,不能不引起我們對語文這門課程的思考。于永正先生說:“誰能讓學生喜歡讀書,喜歡寫作,就意味著教學的成功;誰能讓學生會讀,會寫,并養成習慣,就是最大的成功。”其實語文就是給學生真、善、美的熏陶,就是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就是讓學生掌握恰到好處的語文能力和知識。我們的課堂應該是真實、樸實、扎實的,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要教學生扎扎實實地識字、寫字、讀書、作文,著力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二、以學定教順學導,水到渠成方為妙
“以學定教,順學而導”顧名思義就是以學生的學情為依托,注重課堂生成,重視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方式,以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多重對話為主要形態的課堂學習模式。“以學定教”不能單純性地理解成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學生想學什么就學什么,想怎樣學就怎樣學,而是通過研究學生的學情,促進學生更好地學。學生是學習發展的主體,教的目的是讓學生更好地學,語文教學每一環節都應根據學生的學情,有機順勢而導,教師重要的是在于適時點撥,必要的引導,為學生提供參與的機會和學習的空間,即做到不失學生的主體地位,也不忘老師的主導作用。如在教學《冬不拉》這篇課文時,學生對王子這個人物的認識感悟我是這樣順學而導的:
師:孩子們,當牧民們找到王子與瞎熊的尸體時分別是怎樣處置的?
生:把瞎熊“剁成肉醬”,將王子“安葬在向陽的山坡上。”
師:為什么會有著不同的做法?(同桌討論)
師:這兩種不同的做法說明了什么?
生:說明了人們對殘害百姓、害死王子的猛獸的痛恨,對為民除害的王子的崇敬。
師:來,把你們此時的心情讀出來。生:(賽讀)
師:老師聽出了你的憤恨;聽出了你的痛心與悲傷;聽出了你發自內心的那種敬仰……
師:老牧民阿肯通過琴聲向國王講述了這個凄涼而悲壯的故事,阿肯的琴聲既婉轉地向國王講了事情的經過,又表達了人民對王子的懷念和頌揚。孩子們,此時此刻你們最想說點什么呢?(小組交流)
生:對王子的敬佩、贊揚……
(師生共同總結)
上述案例,就是依據學生的學習思路,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思考去探究, 教師導在關鍵處,導在學生情感的迸發處。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把教的過程轉化為學生學習的過程,實現了“以生為本”的要求。
三、尋常之中顯神奇,細微之處見真切
語文教學一定要刪繁就簡,返樸歸真,簡單實用。新課標提倡“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我認為生本的語文課堂應該是實實在在為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發展服務,盡可能地把對語文教學本體無益的東西去掉,讓語文教學返璞歸真,簡約而扎實。沒有最好的只有更適合學生的。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不論是哪種方法,只要抓住一個關鍵定可大有作為,那就是“以生為本”。教育過程是一個知行統一、情意結合的過程,教育細節是教育過程中有待開發的教育資源。學生的一句話、一個表情、一個手勢都有可能成為讓我們為之一振的教育細節;教師的一聲問候、一個動作、一次表揚也都有可能演繹出精彩的教育。只要我們敏銳地抓住它,深入地挖掘它,就會發生尋常之中的神奇之舉。
四、不教而教實為教,無為而為實為為
很多時候我們在課堂上滔滔不絕,累的口干舌燥,但效果卻不盡入人意,這是為什么,就是因為我們只注重知識的灌輸,沒有做到把課堂真正還給孩子。圣陶先生說教任何功課的最終目的都在于不需要教。聰明的老師會使自己‘懶’起來,這句話說得很精彩!一個高明的老師常常把聰明的自己隱藏起來,以敏銳的洞察力去發現學生學習的問題,相信學生,把“球”拋給學生,假裝糊涂,造就強勢的學生,使語文課堂教學變得充滿智慧。
生本教育的獨特魅力就在于不教而教,無為而為,引領學生自覺熱情地投入學習,學會閱讀,學會感悟,學會品味,獲得道德品質與學習能力的相應提高。“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句話大家都懂,但做起來就不是那樣的容易了。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在平時的教學中大膽挖掘一切教育資源,包括學生自身的、學生與學生的、教師與學生的聯系性資源,多引導學生參與探究學習,把學法巧妙地揉合在教學中,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悟出學習方法,盡量自己少教,讓學生多學多說,達到教少學多的境界,這樣不僅語文教學的實效性提高了,而且我們老師們也會感覺越來越輕松。
五、共同參與多互動,促使師生互相長
“師生互動,共同發展”是新課程對課堂教學的定位。“生本課堂”倡導的課堂教學應是多向互動的,即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師生與文本互動的活動過程。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應該建立好學生、教師、文本三者之間的對話和交流關系。
總之,生本教育既是一種教育理念也是一種教學模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為了兒童,高度尊重兒童,全面依靠兒童。”?如果讓它變成一粒種子在課堂上扎根生長,平常的課堂也會閃耀出絢麗的光彩。
參考文獻
[1] 《語文課程標準》
[2] 《葉圣陶教育文集》
[3] 《語文教學》于永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