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概括能力貫穿于整個語文教學,訓練與培養學生精練概括的能力是語文教學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就目前而言,學生的概括能力不強不精練,導致這種普遍現象的存在的原因主要是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不足;學生表達能力差;學生沒有用心讀書;教師不夠重視。為了解決此問題,就必須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談了幾點個人的拙見。概括能力的訓練,使學生的思維更加的周密、深刻,而且能使語言表達得更為準確、鮮明。
關鍵詞: 概括能力;語文教學;中心思想
概括是學生閱讀、寫作的基本功,是語文能力的基礎。其他語文能力的培養與發展,都是以概括為前提的,然而,這種能力卻沒有真正得到重視,最終才會導致學生的概括能力不強。通過這幾年的認真學習、不斷鉆研,我找到了學生概括能力不強的一些原因,具體的有以下幾方面:①小學生的年齡小,他們的大腦發育并不成熟,并且生活經驗也很欠缺。他們可以直觀的地感知事物,但是還是很難找出段落、課文中最主要的本質東西。基于此情況,老師必須做到親自指導,逐步培養、發展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②在學習表達的過程中能夠觀察到,一部分學生是具備不錯的邏輯思維能力的,他們可以在頭腦中理解課文的內容,并且概括出課文的主題,但還不會用簡潔和準確的語言將主題和中心思想表達出來,影響到了概括能力的提高。③在課堂閱讀以及課外閱讀時,部分學生沒有認真地用心去閱讀課文,而只是一味的為了讀而去讀,根本就沒有動腦筋,所以對課文內容不能更全面、更準確地理解,最終就會導致無法概括文章的段意、主要內容。
小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要把概括能力的訓練放在第一位。中年級正是訓練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以及中心思想的起步階段,要逐步培養學生的高度概括能力,但是這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就需要教師運用自己的方法在教學實踐中逐步完成。我通過對課文的教學,嘗試了一些小方法:
一、從課題入手
題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通過題目我們就能得到課文的很多信息。有的課文題目,就是對文章內容的高度概括。我在教學《和時間賽跑》這一課時,就從這個題目展開,給學生列出了讀文線索:①作者為什么要“和時間賽跑”?通過初讀課文,讓學生明白外祖母的去世使作者懂得時間飛逝、日月如梭的道理,然后才會決定“和時間賽跑”。②作者怎么能和看不見、摸不著的時間比賽的?作者又有什么感受?讓學生細致深入地再讀讀課文,找出作者在文中和時間比賽的事以及描寫作者感受的句子,讀讀體會、交流。概括這類課文的主要內容,就可以從課題入手了。
二、從體裁入手
小學階段的課文主要是寫人、記事、寫景狀物的。寫人的文章應該通過人物的事跡和對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的具體刻畫,體會人物的思想品德,從而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寫事的課文,應該從六要素入手概括本文的內容及中心。《爭吵》一文很明確地交代了時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顯而易見,本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就是:通過寫我和克萊諦因一件小事兒吵架,事后,克萊諦主動請求和好,而“我”因我因不主動認錯受到父親批評,教育我們與同學、朋友之間發生了矛盾,要主動承擔責任,要互相諒解、珍惜友情。寫景狀物類文章,主要應關注景、物的色彩、用途等。《我愛故鄉的楊梅》寫了江南的楊梅,抓住了楊梅的外形、顏色、它的味道來寫,文中的每句話都流露出了作者對楊梅的喜愛之情。
三、從段意入手
相對來說,小學生概括每段的意思比直接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要更容易些,一篇文章可以分為幾段,每一個段落大意都概括了一個段落的主要意思,把各段的段意綜合起來,就能夠歸納出文章的主要內容了。綜合各段大意變為主要內容,并不等于各段大意的總和,概括時是一定要注意區別重點段落與次要段落,做到有詳有略,取舍分明。
四、從中心句入手
有很多的文章是按照一定的敘述順序寫的,如:總—分—總。此類文章的開頭或者結尾一般都會有表示主要內容或揭示文章寫作目的句子或段落,我們往往把這樣的句子稱為中心句或中心段。例如《趙州橋》一課,就采用了先分說再總結的結構,先分別介紹趙州橋的雄偉、堅固,美觀,在結尾點明了文章的中心:體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國的寶貴的歷史遺產。
五、從問題入手
隨著年級的增長,課文也會變得越來越長,因此,在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教師可以抓住幾個主要問題展開,然后把這幾個問題概括起來,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如《一個小村莊的故事》這一課,我首先重點引導學生體會“小村莊受到的懲罰——什么都沒有了”,然后通過反復讀課文、質疑問難等途徑,使學生認識到美麗的小村莊在幾年的亂砍濫伐之后變得一無所有。在學生深入感受砍樹造成的巨大危害時,我聯系實際提出“河水為什么會變成黑色?沙塵暴為什么會經常光顧?”,引導學生想象、理解,以此來讓學生能更深入理解課文,在理解的基礎上把握課文。
另外,概況能力的學習還要實現走出語文課堂,邁入課外閱讀的階段,學生見得多了,才能練得全面。俗話說:量變到一定程度才會質變。概括能力也是一樣的,當“量”的學習到一定階段后,“質”變的效果才會凸顯,必要時可以在一定時間內對一篇或幾篇文章進行概括。課堂教學只有短短40分鐘,再加上學生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比較短,單一的訓練方式也會引起學生學習的疲勞,所以教師可以將概括能力的訓練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展示出來,比如辦手抄報或以書面形式進行評比等等,讓學生得到徹底的進步。
總之,這樣進行概括能力的訓練,不僅能使學生的思維逐步周密、深刻,而且能使語言表達得更為準確、鮮明。我相信只要在教學中授之以漁,肯定能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 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 課堂教學問題診斷與解決.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