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解讀高中歷史新課程標準的基礎上,筆者就新課標下高中歷史教學進行了感悟。提出了讓學生明晰史實、讓學生知曉歷史結(定)論、讓學生學會史能、讓學生能夠明辨歷史的觀點;隨后就創新課堂教學(觀點)進行了案例講解。
關鍵詞: 高中;歷史;新課程;教學
正確解讀課程標準,是順利實施高中新課程的前提和基礎。據筆者從一線和有關文獻了解,高中歷史新課程在實施過程中,歷史課程的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中難以得到全面貫徹落實。基于此,筆者從歷史學科的特點出發,以系統論為指導,使教學目標和流程更為清晰明了,便于一線教師把握和操作,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效果,真正落實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目標。
一、新課標下高中歷史教學
1、讓學生明晰史實。史實是指人類過去活動的客觀事實。其最大特點是過去的東西,史實是一種客觀存在,史料只能反映史實的某些部分和某些現象,不能反映史實的全部。高中歷史課程中的史實包括: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等。
2、讓學生知曉歷史結(定)論。新課程明確指出,要“培養從不同視角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在教學中提出個人意見,以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促進個性健康發展。歷史課程中的史論主要包括:歷史概念、歷史線索、階段特征、歷史規律等等。歷史概念是通過抽象概括而形成的對史實本質性的認識。歷史線索和歷史規律是通過對史實和概念的升華,對歷史和人類社會發展的歸納和預測。階段特征是對歷史某一個階段規律的判斷,如“中央集權和君主專制的不斷強化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基本特征之一”等。
3、讓學生學會史能。指歷史學科能力。從信息處理角度而言,包括閱讀、獲取、整理和運用歷史信息的能力,如閱讀歷史材料、歸納歷史史實、編制歷史圖表、表述歷史觀點等等。從認知能力角度來看,包括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思維力和想象力。從思維能力角度來說,包括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認知能力,并以此解決問題。從學習方法角度而言,包括獨立思考、深入探究和交流觀點的能力。
4、讓學生能夠明辨歷史。新課程標準指出,必須全面實現歷史學科的教育功能,要進一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歷史意識、文化素質和人文素養。這就離不開史觀的教學。根據新課標要求,從宏觀來看,歷史觀主要包括:唯物史觀、人文史觀、民族史觀、世界史觀、全球史觀、文明史觀、代謝史觀等等。唯物史觀是指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尤其是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和方法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人文史觀是指用以人為本、善待生命、關注人類命運的人文主義精神來理解和分析歷史。民族史觀是指站在本民族和國家發展的高度來認識歷史,展望未來。世界史觀是指理解和尊重各地區、各民族的文化傳統,通過多元視角形成開放的世界意識。全球史觀是指用全球從分散走向整體的眼光,認識和分析各局部和階段的歷史。文明史觀是指站在文明傳承的角度來理解歷史的延續。代謝史觀是指用歷史規律來看待歷史事物的更迭興衰,透視人類社會發展的趨勢和走向。
二、創新課堂教學
下面以《開辟新航路》一課為例講解一下創新歷史課堂教學。
1、掌握歷史事實。由學生根據教材,查找、羅列、篩選和整理史實。包括:著名航海家的航海活動,即開辟的過程,可讓學生識圖、列表。這一過程主要是讓學生掌握重要的歷史事實。
2、引導學生提煉歸納歷史觀點。由學生根據教材歸納提煉教材中的歷史觀點:主要包括開辟新航路的原因和影響;具體來說,如新航路開辟的根本原因是西歐資本主義的發展,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西歐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等等。這一過程可以培養學生歸納、概括歷史觀點的能力。
3、讓學生用歷史事實來證明歷史觀點。啟發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在此基礎上可進行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用歷史事實來證明和論證歷史觀點,闡述自己對歷史結論的解讀。如設計問題:“請用史實論述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西歐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這一命題”。這一過程,主要是培養學生史論結合、論從史出的能力,并實現主動建構歷史結論的目標,避免學生機械接受教材現有結論。
4、訓練學生運用歷史的能力。選取經典題目或自編題目,以材料解析題為主,通過解題訓練,培養學生閱讀和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以及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分析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思維能力。
5、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能力。我們知道新教材課后的“學習延伸”有很多好的例子。該課可設計如下:對哥倫布及其航行美洲的評價,我國史學界有幾種不同的看法:①哥倫布是將美洲納入近代人類文明社會大家庭的先驅,是對人類社會的交往做出了特殊貢獻的歷史人物;②哥倫布是殖民主義強盜,給印第安人帶來了災難;③更多的人傾向于用“進步與正義”兩條標準進行評價,認為哥倫布航行美洲具有建立在非正義行為基礎上的客觀的歷史進步性。你如何看待上述觀點?此題目可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即學會從不同的角度(道德評價與歷史進步評價)評價史實。
6、引導學生領悟歷史。在上述環節完成后,可讓學生讓自己對歷史的感悟,將學習體驗升華為歷史觀,進而影響其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該課可設計:“你如何看待哥倫布的功與過?他值得你肯定的地方是什么?該否定的地方是什么?”通過這些思考和感悟,可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進步史觀。通過對開辟新航路使世界從分散開始走向整體的分析,可以培養學生的全球史觀。
總之,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可適當變通,在遵循了歷史學科教學的特點和規律的基礎上,使歷史課堂由淺入深、淺入深出,扭轉了傳統的以灌輸為主的教學方式,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實現歷史學科應有的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