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是一門內容豐富多彩、富有情趣的課。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在其中受到感染、熏陶,揮毫留下不朽詩篇。可是現在有不少學生對語文學科不感興趣,喜歡立竿見影、速見成效的學科。所以,語文教師必須在課堂上設置令人如癡如醉的情境,緊緊鎖住學生的心,讓學生流連忘返,樂在其中,真正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課堂效果。
孔子曾說過:學而不思則罔。古今中外的大學問家都十分強調思考在學習中的作用。因此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我們必須打破舊的傳統模式,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掌握材料(包括教參書),省去機械傳輸所造成的大量時間的耗費。課下自己吃、課上談味道,課上應該成為學生各種理解碰撞、質疑創新的一方舞臺。“隨文成形,隨課成形”,可以是“啟發式”、“自學式”、“討論式”,也可以是傳統的“講授式”,但完全可以讓學生輪流過把“教”癮,當然準備必須充分,教師指導、集中小組智慧是少不了的。
一、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每人都有自己的閱讀習慣,好的閱讀習慣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批注、圈點不僅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潛能,提高對知識的理解記憶效率,而且能極大地激發學生揣摩研讀文章的興趣,有利于培養和提高自學能力。學生在閱讀中邊讀邊記,隨時記下作品里精美的片言只語,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這就是做讀書筆記的好處。學生如能把自己與作品、作者之間心靈交流和感情溝通中的滋味隨時記下,這就是心得,也是一種創作。因為讀而有了寫的動力和材料,因為寫更渴望讀。這樣以讀促寫,讀寫結合,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的提高都有幫助。所以語文教師要鼓勵學生做讀書筆記,寫讀書心得,養成邊讀邊寫的習慣。語文教師,要想方設法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指導,指導他們選準讀物,教會他們課外如何廣泛閱讀,使其養成良好閱讀習慣。走進課堂,用微笑感染學生的情緒,用靜候觀察收斂學生散亂的心情,用小測試引導學生進入知識殿堂,用設置懸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歌曲、名言、歇后語、圖片故事也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啟迪學生智慧,使其主動而愉快地投入到新課中。總之,導入應自然,啟發應得當,讓學生在不覺中掌握知識。
二、利用多媒體網絡,讓學生樂學不倦
多媒體網絡具有生動的模擬再現功能,它能控制圖像、動畫、音頻、視頻、文本和符號等多種信息,再現閱讀教材中的藝術形象、自然圖景、生活場景,營造一個感性的空間,讓學生見其形、聞其聲、臨奇境,產生感情上的共鳴。這樣學生便對所學內容產生了濃厚興趣,從而自覺地、愉快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通過彼此交流、討論、協作學習,高質量、高效率地獲取新知識。學生不僅是得到新知,更重要的是學會了學習和研究的方法、過程和手段,形成新技能。古今中外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通過大量研究,證明了興趣在學習中的動力作用,所以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多種手段,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流連其中樂學不疲。在課堂教學中特別注意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課前精心設計教學,制作相應的教學課件,創設情境,化靜為動,化虛為實,變無聲為有聲,通過生動、直觀的畫面,激發學生興趣,喚起學生的注意。曾經對平行的兩個班做過一組對比,在甲班教學課文《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時,采用了傳統的教學方法。而在乙班上課時,采用了多媒體教學,在導入課文后,播放了昔日羅布泊牛馬成群,綠林環繞的優美畫面;又播放了今日羅布泊胡楊枯死,漫天荒沙的恐怖畫面。乙班應用多媒體教學顯然使同學們興趣大增,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積極思考,搶答問題的人次遠遠高于前一堂課。
三、培養學生的豐富想象力
在語文課堂上,我們要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重點和關鍵是要讓學生在課堂上獨立思考,使學生敢想、敢說,不受約束地去探究、思考,讓學生在美的情景中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去“標新立異”、“異想天開”。讓學生在無拘無束的爭論中思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產生富有個性的審美感受,給課堂教學注入生機。這就是審美的魅力所在。朱自清先生的《春》是一篇滿貯詩意的美文,作者對春天的贊美之情,是通過含情的畫筆,描繪春天的各種風景畫來抒寫的,但學生大腦中所產生的意象決不應該僅限于作者直接描繪出來的。教師應調動學生在作品意象的激發下,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對作品的意象進行發散和補充,這樣文學欣賞過程才算完成,學生也才能真正體驗到作品的意象美。才會由衷的為美的景物所感動。在講授此文時,先找一名學生配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其他同學閉目聆聽,品味五幅春景圖,并盡量想象畫面內容,如讀到“不讓”、“趕趟兒”、“像火”、“像霞”、“像雪”、“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時,要在想象中呈現那春花爭芳吐艷的美景,呈現一幅累累碩果掛滿枝頭的畫面,把各自想象中所看到的而書上尚未寫出的景色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結果學生思維異常活躍,他們紛紛借助想像的翅膀對美的形象進行新的挖掘。好詞、好句、好景層出不窮,為這篇美文增添了合乎情理的新意境,達到了知識共享。同時也得到了“意美的感心,育美的感耳,形美的感目”一種美的享受。
四、熱愛學生,做學生喜歡的老師
做一名初中語文教師,熱愛自己的學生,才能讓學生喜歡你,只有做學生喜歡的教師,你的教學行為才能很好實施。“親其師,才能信其道。”這句話蘊含著樸素的道理。傳統的教學中,學生依靠課堂和教科書遵從教師的安排進行學習而獲取知識。這種模式存在著教師為中心的管理主義傾向,嚴重剝奪了學生的自主性,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摧殘了學生的自信心,由此導致部分學生對教師的抵觸情緒,師生關系處于對立之中。新的課程理念要求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強調師生關系和諧、融洽,換個說法,就是要做學生喜歡的老師。愛是相互的,要讓學生喜歡老師,老師首先要熱愛自己的學生。不要訓斥學生,更不能對學生動粗,不偏愛優生,不歧視后進生,肯定學生成績點滴,寬恕學生過錯,送去關愛溫暖學生……如果學生真正喜歡你,他會喜歡傾聽你的聲音,欣賞你的一舉一動,自然樂意接受你傳授的知識,使教學達到最佳效果。師生之間感情的橋梁接通了,課堂教學情境也就得到了優化,學生求知的火焰就會熊熊燃燒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