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影響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學生對數學學習缺乏興趣,本文從數學知識,學生生理、心理特點,課堂學習氛圍,學生學習心理負擔等方面探究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影響,并有的放矢地提出了解決對策。
關鍵詞: 數學;興趣;對策
古人云:“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當前,影響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學生對數學學習缺乏興趣,因此,探究影響初中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因素,有的放矢的實施教學對策,對提高初中學生的素質和初中數學教學質量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數學知識及學生本身生理、心理的特點對數學學習興趣的影響
首先,初中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特點,它要求學生學習數學要具有較強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而初中學生思維特點是:抽象邏輯思維能力有所發展,但在很大程度上還屬于經驗型,他們的邏輯思維需要更多的感性經驗的支持,到初中二年級時學生才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同時學生的抽象思維也由經驗型向理論型逐步轉化,這種轉化到高中二年級才初步完成。由此說明初中學生還有賴于具體的形象思維,這與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形成了一對矛盾,這對矛盾客觀上給初中學生學習數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影響了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
其次,初中生年齡一般在12、13歲至15、16歲之間,相當于少年期或學齡中期。初中生身心發展處于從童年期向青春期過渡的階段,在這一年齡階段內:初一學生主要表現出好動、注意力不穩定、不集中的特點;初二學生主要表現出注意力分散、情緒波動大、意志力減退等特點;初三學生主要表現出青春期的不安、躁動,渴望親近異性等特點。而數學課內容涉及大量枯燥無味的運算和推理論證,數學公式、法則、定理、符號較多,數學知識的掌握與學習需要學生細心、靜心、用心,數學課特點及學習要求與初中學生年齡特點構成的矛盾影響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第三,初中學生(尤其是女生)習慣于機械記憶,而數學學習要求他們在理解知識的基礎上進行記憶和儲存,并要能靈活運用,這構成了學生數學學習的又一對矛盾,這一對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
第四,數學知識具有邏輯結構嚴密的特點。初中學生由于具有半幼稚、半成熟、變化大、起伏大的特點,所以一些學生在其自制力不強且人體三節律[1](體力、情緒、智力)處于低潮期時,對數學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思想方法等的掌握較差,有的學生在小學階段諸多因素導致他們對數學基礎知識掌握不牢,這就使部分學生出現了知識的間斷性。根據美國著名認知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D.P.Ausubel)“有意義學習”理論[2]:“學生認知結構中必須具有適當的能與新知識發生聯系的知識,必須具有把新的學習內容與自己已有的知識之間建立聯系的意向。否者學生就會因某一些基礎知識掌握不牢,使整個知識結構在某一環節上斷裂并失去聯系,從而影響以后的學習”。由此可見數學知識邏輯結構的嚴密性與學生掌握知識的間斷性的矛盾,影響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
上述由數學知識本身與學生生理、心理特點的差異構成的矛盾,嚴重影響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除對學生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加強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自制力外,還應實施如下教學策略:
l、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問題是數學的靈魂”。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目的及學生的年齡特點向學生提出巧妙、新穎的問題,創設問題情境,減少學生學習的枯燥感,讓學生產生疑問、造成懸念、喚起強烈的求知欲,激發學習興趣,常用的方法有:①聯系實際需要,激發興趣。②運用趣味問題,激發興趣。③故事引題,激發興趣。(限于篇幅,舉例從略)
2、正確處理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矛盾,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數學教學中做好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使他們對抽象的數學知識產生興趣,主要從以下方面入手:①通過演示,操作進行直觀到抽象的轉化。②通過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具體到抽象的轉化。
二、課堂教學氣氛對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影響
課堂教學氣氛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乃至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輕松愉快的教學氣氛可以使學生在沒有心理壓力的狀況下,最大限度地調動其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應實施如下策略:
1、保持親切、自然的教態。教師進入課堂時面帶親切而自然的微笑,首先就縮小了師生之間情感上的距離;教師在課堂活動中以一個參與者的身份積極參與交流與評價,并勇于承認自己的不足,讓學生感到老師可親可敬,從而使其獲得一種心理的安全和自由,營造出寬松的心理環境和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環境。
2、注重課堂教學語言的藝術。課堂教學語言除做到聲音宏亮、言簡意賅、巧用比喻、富有表現力、感染力外,也還要有一點幽默感。幽默感也是教學中的一門藝術,恰當的幽默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的一種手段。
三、學生學習的心理負擔對數學學習興趣的影響
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來源于需要,有賴于成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凡是有成功的體驗、就會使他們對學習感興趣;反之,如果學生一開始就感到難學,或者已經認定某些知識是他(她)學不好的,那么,首先在心理上就已經打了敗仗。在這種心理狀態下進行學習,不但無興趣可言,而且注定是學不好的。為了克服這種不良因素的影響,在教學中應注意。
l、努力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要使學生以最佳的精神狀態投入學習,首先要設法減輕學生學習前的心理壓力,使他們對新知識的學習充滿信心。因此,在新知識講授前,要出示教學目標,使他們提前做到心中有數;明確學習目的,使他們感覺到學習這部分知識的重要。其次,教師要善于根據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巧妙地利用舊知識來引入新課,使學生在不知不覺的情景中順利掌握新知識。第三,就是要注重教學方法的選擇,盡量采用直觀教學多媒體教學,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以消除緊張感,減輕心理壓力,并力求使他們感到新知識并不難學,進而對學習數學產生興趣。
2、及時給予適當鼓勵。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會隨時遇到困難,這就需要隨時給他們以鼓勵,以堅定他們戰勝困難的信心,特別是對那些比較難的內容或問題,哪怕是學生的解答或回答不很完整或不盡合理,只要其中有正確的成份,教師都應及時給子適當的肯定或鼓勵,同時適當地給他們提供訓練思維的材料,指示思維的方向,使他們始終能以飽滿的學習熱情,通過自己的努力去修正錯誤,去理解和掌握知識。當然,對學生取得成績也應及時給予鼓勵,使他們隨時感受到成功的體驗。教師應努力創造條件,幫助學生獲得成功,讓學生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激發并保持學習數學的興趣。
參考文獻
[1] “研究自身生物鐘”.魏書生著.班主任工作漫談:304
[2] 陳安福主編.中學心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