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要提高教學效率,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要真正改善教與學的學習方式,做到教與不教的和諧統一,在抓課程標準的同時,更要留心課堂細節,力求在細節處綻放精彩,點綴完美的課堂。
一、留心文本,呈現精彩課堂
課堂出彩之處可能是一個看似平淡的詞語,可能是一個標點符號,可能是一句簡簡單單的句子……只有對文本深入地探究,才能“窺一斑而知全豹”。
1、留意文本重點詞、句。一篇文字往往有提綱挈領、極力鋪陳的句子,在教學時如果處理好了這些細節,就能給學生由內而外的震動,觸及靈魂深處。
例如,我在教學《掌聲》一課“……她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時,問同學:“不管小英過去如何,我想同學們的掌聲一定會使她走出那個角落,她也會與同學們一塊玩,一塊說,一塊笑。那么,請同學們看看,我們的教室中有這樣的角落嗎?”有學生說:“我們班王帥父母離婚,成績不好,老師經常批評他,特別是他的座位也不靠前,我想這也有可能是他成績不好的原因吧!”我微笑著說:“老師也太馬虎了,那我們應該怎樣使王帥同學走出這個角落呢?”“課后和他一塊做作業,他不懂的就教他。”“課上多提醒他。”“小組長多督促他”這時學習委員說:“我想與他換個座位。”說著收起了自己的書包,走到了王帥的身邊。看著這一切,我又經歷了一次心靈的重鑄,同學們在與文本的對話中形成了共鳴,產生了共振,我沒有理由拒絕這個同學的決定,默許了。教室里先是一陣寧靜,驟然間又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我激動地說:“同學們,剛才我們又一次報以最熱烈的掌聲,能告訴我,這掌聲是給誰的嗎?”“這是給班長的!”“這是給王帥同學的,希望她好好學習,不斷進步!”“這是給大家的,我們是一個集體。”我滿懷深情地說:“這是贊揚的掌聲,這是鼓勵的掌聲,這是溫馨的掌聲!”可以說,教學中我利用這個細節,與學生進行心靈的溝通與碰撞,收到了意料不到的效果。
2、捕捉文本主要思想情感。入選的文本有的賞心悅目,讓人回味無窮;有的動人心魄,刻骨銘心;有的可啟迪人生智慧。教學時,抓住這些地方引發開來,會使得課堂精彩紛呈。
《玩出了名堂》一文有這樣一句話:玩耍常常被認為是浪費時間的行為,但在科學史上,有許多偉大的發現是在玩耍中產生的。教學時我問學生:“玩耍常被認為是不務正業、浪費時間的行為,你們是怎么看這個問題?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通過一遍又一遍地細讀、品讀課文,學生說他玩的時候十分注意觀察,勤于動手,還善于思考,所以發明了這些東西,讓學生在讀中、討論中明白道理。
“玩”本是一種浪費時間的行為,可在文中,列文虎克的“玩”卻還是動腦、勤奮和執著,但學生并不一定能理解這層耐人尋味的深意。只有教師敏銳地發現這精彩的細節,耐心扣問,深入挖掘,有效生成,才會走進學生心靈,走進文本教材,呈現精彩生動的課堂!
二、留心學生,捕捉精彩課堂
1、關注孩子語言。語文課堂上,通過對學生學習活動情況的分析,做出準確的、即時的評判,不斷鼓勵學生,這樣才能營造一種熱烈又很輕松的學習氛圍。我覺得作為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要特別注意傾聽學生的發言。
教學《坐井觀天》一課,在談學習感受環節,學生暢所欲言,當有個學生認為青蛙跳出井口后就會知道世界有多大時,教師順勢抓住了這個生成“亮點”,說:“是啊,原來的故事是有青蛙跳出井口再一次觀天的過程,可是因為故事太長,沒有編進去,現在我們來當小編輯,把這部分內容編進去,怎么樣?”學生的情感之窗與創造思維再次被敲響與打開,精彩紛呈地續編了一則則青蛙看到精彩世界的故事。純潔的心靈,真誠的情感,讀來令人感動,從而真正實現了“授之以漁”的境界。
2、留心孩子行為。一位老師在課堂上讓學生讀《賣火柴的小女孩》,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的情感,一位同學上深情地朗讀著文章,當朗讀“可憐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餓,哆哆嗦嗦地向前走。”時,她自己卻激動得不由自主地抽噎,并哭了起來,老師馬上煽情的調動其他同學說:“是啊,這是多么令人同情啊,他的朗讀讓我們深深地沉浸在小女孩可憐之中,誰能幫助他把這篇文章讀完?”其他同學都踴躍地舉起了手,最后全班同學一起飽含深情地讀完了課文。
因此,在語文課堂里,關注他們的“細微小事”,使學生時時感受到教師有形和無形的關愛,師生之間“教”與“學”必定相輔相成。
三、留心反思,期待精彩課堂
反思是為了把細節存儲于我們的大腦之中,成功的細節給人以借鑒,失敗的細節給人以啟迪。
1、成功之時需留心。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設目的”、“課堂教學中的藝術措施”等等,詳細的記錄下來,供以后教學時參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力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遺憾之時需用心。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回顧、梳理,并對其作深刻的反思、剖析,使之成為后面課堂教學的教訓。
課堂細節是一項教育藝術,也是提高教學實效的點睛之筆。只有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我們的課堂教學才會呈現出更多的細節之美,綻放更加亮麗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