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智慧是教師的一種教學境界,即教學真、教學善、教學美三者合一的教育境界,是教師對教學世界和人生的真理性的認識,表現為應對復雜教學情境的綜合素養。教學智慧不單單是一種文化現象和心理情感,也是人們追求真善美和美好教學生活的生存方式。教學智慧彌漫教學和人生之中,是對教學的發展和個體生命意義的籌劃和實現。
一、建構有利于智慧生成的教學環境
“成人有意識地控制未成熟者所受教育的唯一方法,是控制他們的環境。他們在這個環境中行動,因而也在這個環境中思考和感覺。我們從來不是直接地進行教育,而是間接地通過環境進行教育。在教學過程中,師生是通過教學環境來進行教學的。所謂的教學環境,是指存在于系統之外并直接影響系統生存與存在的所有因素。教學智慧的發展離不開學校獨有的教學環境:一份寬松的教學氛圍,這是給教師“松綁”,讓教師的教學智慧得以充分的成長,用更具人性化的標準去考核教師的教學實績,讓教師在寬松、自由、民主、智慧的氛圍中修身養性、研究學問;一種學習型校園環境,讓學校成為一種學習化組織,為教學智慧的發展提供良好空間,使教師在促進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發現自我,開發自我,超越自我;確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以人為本的理念,其實就是教育者在實施教育行為時,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興趣、思想、情感、需求,實現師生的身心和諧發展和追求智慧的自覺;構建和諧互動的師生關系環境。師生關系是教學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人際關系,它貫穿教學的始終,這一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教學智慧的發揮。如果師生間是一種平等、信任、理解的關系,那么它所營造的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必然會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學智慧的發揮如魚得水;反正如果師生間是一種限制、封閉和特權關系,那么何談教學智慧的存在?營造一種寬松的教學氛圍,一片自我成長的環境,一個充滿鼓勵和關愛、開放向上的教學空間,一份濃郁人文氣息、關系和諧師生關系,有利于教學智慧的生成。
二、關注教師的個體經驗,尊重獨特風格
智慧在本質上是高度個性化的,沒有完全相同的智慧,每個教師教學智慧都是獨一無二的。要提高教師的教學智慧,首先要關注教師的個體經驗。教師個人的判斷、價值、經驗和情感等內在的個性化知識,映射至教師的教學行為,表現為與眾不同的課堂教學行為和處理教學問題的獨特方式,從而體現出教師獨特的教學風格。不同類型的智慧型教師,面對教學中相同的問題時經過一番精心的甄別、提取、思考,組合成一個富有獨特的智慧的策略思路與處理方式,最后得到不同的教學效果。這既是教師排解教學障礙、開展教學活動、凸顯自身價值的一個過程,也是教學智慧誕生于教師個人經驗的基本程序,更是彰顯教學智慧獨特性的一個過程。就教師的個體而言,他最可寶貴的財富,就是他的個體經驗,特別是那些值得總結、挖掘、提煉的優秀教學經驗。在教學實踐中應鼓勵教師有個人風格。教師要學會獨立思考,學會用自己的嘴巴說話,學會走自己的路,這是當前教育教學改革中應當倡導的。
三、加強教學研究,形成教學創新機制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學和研究是教師工作的兩個方面而不是彼此分離的兩項工作。教師所從事的教學工作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而在學校里的真正的創造性勞動,首先是生動的、探究性的思考和研究。教學研究是在實踐反思的基礎上進行的,是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過程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的分析的研究,以發展自我職業水平,提高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更深入地理解本質。教學是一種充滿著科學性、創造性、人文性,充滿著智慧屬性的活動,只有對教學有著深入的研究和理解,我們才能更好進行教學活動,進行教學創新,這樣教學智慧的意義才能得以真正實現。主張教學智慧的創新性從不否認知識掌握的重要性,同時強調要找到知識學習的科學途徑:一是改變教師傳統教學的學習方式,讓豐富多彩的操作、討論、實驗、實踐、考察、調查等主體性活動走進課堂,代替單一的學習活動形態;二是重視方法類知識教學,用智慧促進學生智慧發展,要創造一種客觀情境,讓學生去經歷和感受這種知以的奧秘,讓學生經歷一個完整的智慧探究的過程;三是讓學生做有思維價值的作業,讓學生從單一枯燥的習題訓練中脫離出來,讓學生做更多的需要動腦動手,把更多的時問用于完成那些具有挑戰性的能夠促進思維能力發展的作業。在教學研究基礎上進行教學創新,不僅豐富看教學理論,而且不斷改進教學工作,提升教學智慧,促進教學創新機制的形成,為教學智慧生成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
四、形成廣泛有效的對話、合作機制
教學活動是一種動態的、生成性的活動,教育者在實踐活動中會遇到許多無法避免的教學問題,只有通過有效的教學對話,在一份寬松、自由的環境,最終達成教學理解,使教學智慧得以順利生成。教學作為由師生共同創造的活動,這既是個性化行為,又是社會性活動,它是需要對話與合作。人們常常以自己的個體經驗為基礎來建構或者解釋現實,不同的人看到事物的不同方面,這也正是個體經驗的局限性。只有通過對話與協商式的合作學習,才能獲得豐富、全面的認識。只有當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在充分展示差異的基礎之上展開“對話”時,教學智慧的重要意義才能真正得到實現。這令我們想到現代教學理念之下的“教學相長”,它包括了“師生”和“生生”兩方面的內涵。教學的過程不僅是教師對學生學習引領的過程,也是對自己教學智慧發展的引領過程。一方面同學之間的“互教互學”,即對話、交流和合作,取長補短,進行自我調節,逐步自我完善。另一方面教師在引領學生智慧生成的過程中,也在自我觀察、分析、交流、引導中不斷積累著自己的教學智慧。教學對話、合作機制的形成能夠促進教學智慧的發展,反之教學智慧的發展能夠進一步推進對話與合作進行,兩者是相輔相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