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面臨著一次全面性、根本性的變革。我們要對教學內容、教學觀念、教學手段等方方面面進行一系列的改革與創新,以提高學生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創造性思維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 素質教育;語文課堂;學生主體
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一節節撞擊著智慧火花的語文課堂。主體意識,創新意識感人深思,“三維整合”耳濡目染。我以個人體會談談小語教學的一點反思,與各位同仁共勉!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語文課堂?
一、巧用游戲,開展快樂教學
因為每個學生都喜歡做游戲,用游戲這種方式適應兒童的心理特點,可以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增強他們的求知欲,所以要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到數學知識,要通過一些恰當的數學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在“秒的認識”這節課中,我讓學生通過跳繩和擊掌活動,再來估算用了多少時間,第一次不夠準確,而第二次估時間就比較準確了,說明學生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對“秒”的認識已上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在實踐活動中提高了學生的估算能力,而這一點正是數學新課程標準所要發展和提高的。接著我又通過跳繩、寫字、畫畫、做口算題等活動,讓學生在簡單的實踐活動中體驗了一分種能成功的做完一些事情,在實踐中體驗了數學知識就在生活、學習中,把一分鐘變成了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事物,即符合低年級的心理,又把課上活了,上實了,使學生在愉悅中輕松的學會了知識。
二、營造創新氛圍,盡量呵護學生創新的靈性
呵護學生創新的靈性是喚起學生創新意識的起點,也是創新能力培養的基礎。教師在課堂上應努力創設民主、寬松、和諧、合作的教學氛圍,營造一個良好的創新環境。要使學生毫不顧慮地積極參與學習,形成主動探索研究的心理愿望,課堂上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建立民主、平等、和諧、互尊、互愛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融洽,討論、質疑的機會多,創新機會才多。教師只是學生的“朋友知已”,引導學生解決學習上的困難,讓他們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寬容、和諧的教學環境中放下包袱,得到更多的支持和指導,更好地積極參與學習,并在學習中得到個性發展、張揚,激發創新意識。
如:我在上《赤壁之戰》一課時,當學生自讀了“哭聲喊聲混成一片,曹操的人馬燒死的,淹死的,不計其數。”一段時,我叫學生想像當時的情景,并說說各人的心里話。一學生說:“我覺得士兵們很無辜!”我聽出了他的弦外之音,便讓其他同學說說他為什么有這樣的感受。最后,竟形成了這樣的共識:曹軍雖是戰爭的發動者,但士兵們是執行軍令而已,他們的死是因為戰爭造成的,值得同情,只要人人熱愛和平,天下才能太平!因為老師的傾聽才有了這么自然的心靈對話與思想共鳴!
三、運用多媒體,調動思維積極性
多媒體教學是當前教育教學手段的發展方向,運用多媒體教學能充分發揮現代視聽媒體的優勢,從圖片、視頻等多角度展示教學內容,從而全方位地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更加符合小學生學習和認識事物的規律,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做不僅較順利地將具體形象的事物轉化成抽象的數學知識,而且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觀察力、注意力、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調動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四、改變學習方式,盡量為學生營造一片自由探索的空間
如何才能做到讓學生自由地去探索,主動去合作,自己獲取?我們知道,學貴有思,思貴有疑。凡是學生能夠自己學、自己想的,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凡是能撞擊學生智慧火花的地方,教師都應該想辦法為其提供機會,那么學生的終身受用的知識就會自然而然地建構起來了。語文學科向學生提供了許多現實的、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學習內容,這些內容成為學生探究性學習活動的主要素材,以“問題——探究——新問題——新探究”的基本模式展開。這一過程不僅能使學生學習了知識,重要的是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過程中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許多生活必備的經驗。
五、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盡量提高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率
學習交流,是基于有效的師生、生生之間互動的基礎之上的。實現有效的互動與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密切相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創設一些具有一定思考性、探究性、思想性、趣味性和能引起學生認知沖突的問題與討論性練習,才能夠實現師生、生生之間有效的互動。其次,交流應是雙向的,教師創設有效的問題,學生經過思考或小組討論,在回答問題后,教師應給以有效的反饋,而不是簡單地判斷學生回答問題的對與錯,或簡單地予以更正。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相互交流,還應關注學生個體積極主動的求知、充分的言語實踐活動,這樣“互動”才能落實。
如:《臺灣的蝴蝶谷》一文中,“蝴蝶谷里迷人的景象”一段內容是理解的重點。教學時,我就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安排小小組討論、圈劃、畫圖等學習活動,讓學生把不懂的問題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在小組中交流、討論。通過同學之間的互相啟發,達到互相吸收,互相補充,互相糾正。這樣在相同的時間里,學生的發言機會、鍛煉機會就變多了,討論出來的問題也就比較完整,比較詳細了。因此,課堂教學中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在全方位參與中學習,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語文課堂生機勃勃,充滿活力。
總之,“教人未見其趣,必不樂學。”能否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關系到教學的成敗,只有當學生對其學習內容產生興趣,才會樂意去學,才會去積極思維,才會受教育于輕松愉快之中,這對學生的身心發展及提高教學質量都有著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