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依據“為學生就業需要而教,讓學生為能力發展而學”的理念,為切實強化“為專業技能教學服務”的功能,從實踐體會出發,對技校語文教學改革提出更新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模式、拓展教師技能的設想。借此,但求推動技校語文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以真正適度、實用地符合學生的發展需要。
關鍵詞: 技工學校;語文課程;學生
技工學校學生底子薄、基礎差,很多學生有厭學甚至逃課的現象;班上少有的幾棵好苗子也是“勢單力薄”,他們最后的結果往往是:先被影響,后被同化。那么,如何扭轉這一現狀呢?
一、要明確技校語文教育的內容
1、體現語文的工具性,重視“四種能力”的培養。技校語文教學必須服從語文工具性的特點,注重其實效性、實用性,并使學生把所積累的語言轉化為相關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同時,結合技校語文教學的實際,我們可尋出“四種能力”在技校語文教育的特點,那就是:聽、說必須注重事務性交際用語和日常交際用語,且需要明確交際目的的事務性交際用語;讀寫必須重視文學教育與讀寫的結合,同時更要和學生的就業、生活相結合。
2、體現人文性,重視文學教育的功能。“文以載道”,這是語文教學的另一個功能,技校語文教學也不例外。技校學生,經過幾年學習后就將直接進入社會,獨自承擔起學習、工作、生活的重擔。因此,在他們進入社會之前,非常有必要對其進行思想教育、精神教育和美學教育。
3、體現實用性,重視語文教育為實際需要服務。“學以致用”這句話古已有之。面對技校學生的就業需要,我們的語文教學內容應重點考慮學生怎樣適應畢業后立即投入建設工作的需要,這也應是技校語文教學的核心部分。首先,技校語文教學要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接軌,它要考慮在市場經濟下需要技校生具有怎樣的語文素質。其次,技校語文教育要跟信息社會、信息交流接軌。未來社會是信息化的社會,高科技將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被廣泛應用,語文教學就要努力使學生能適應這樣的需要,讓學生學會接受信息、處理信息、利用信息。
二、圍繞“就業導向、能力本位”目標,體現“學用結合”功能
職業技能教育,并不僅僅局限于某一科目、某一教材內容知識的教與學,而是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現在與未來。
1、注重專業特點,密切與“就業指導”的相關聯系。語文教學的讀、聽、說、寫,必然與專業技能的理論常識、程序解說等知識直接相關;對擇業、就業、創業指導,更有緊密聯系。語文教學死抱范文分析不放,僅偏重“文”而死鉆字詞文法,正是技校學生深感孤燥厭倦的主因之一。教學上的例證運用、習題解答、能力訓練體現專業技能的聯系與活用,文字、語言教學直接緊扣就業指導常識,我在實踐嘗試中,確實收到了舉一反三、相得益彰的效果。
2、適度兼容政、史于一體,激發學習的興趣與動力。語文教學目標包括認知、能力、情感三個方面,內容中語言、文史、思想政治三者密切交融。魯迅稱《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古今中外名著,無一不體現“文、政、史”一體的特點。況且,當代學生普遍只認明星不識名人,簡單的歷史常識幾乎空白。教學中適度聯系歷史、政治范例,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利于思想情感目標的實施。
三、教學設計技能化
如何進行技工學校技能化的語文教學設計?具體而言,語文教學的技能化設計應貫穿在以下教學實踐中:
1、設計語文技能化教學目標,進行崗位語文技能需求調研:語文教師應充分了解崗位對語文技能的需求,走訪相關企業,加強與專業教師的溝通,了解相關專業對語言應用能力的要求,保證語文教學目標與崗位能力需求相一致。
2、設計語文技能化教學模塊,整合教學內容:以崗位能力需求為依據,對傳統的語文教學體系進行分析,以“實用及能力培養為本”篩選教學內容,并按照教學內容的相關性進行語文教學模塊組合與設計,以應用為主,欣賞為輔,強化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語言應用能力。在此環節,要求教師以模塊為主線,進行講義以及教材的編寫與開發,適應語文技能化教學的基本要求。
3、設計語文技能化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技能化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學法的設計與運用極其重要。一般說來,結合技工學校技能培養的特點,教師應充分以學生為主體,精心設計課堂任務,靈活設計教學環節,包括內容講解、項目設計、場景設計,角色扮演、朗讀、辯論、演講、討論等,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逐步養成學生實際的語言應用能力。
4、設計語文技能化訓練項目與場景,強化語言技能:教師應根據模塊技能訓練目標將教學內容融入實際的訓練項目或場景,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轉化為技能。事實上,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中無時無刻不存在語文知識的運用。學生應主動思維,利用課堂所學語文技能,設計真實項目與語境,自主完成生活工作中的語言應用任務,強化語言應用能力。
5、設計語文技能化考核方式,體現語文技能化教學效果:以技能培養為目標的語文教學與傳統的語文教學有很大的不同:傳統的語文教學以知識為體系,系統講授語言基礎知識,并以文學欣賞為主要目的;而語文技能化教學以培養學生實際的語言應用能力為目標,重點強化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使學生在實際的工作崗位上具備基本的語言表達能力、語言溝通能力以及應用文寫作能力。因此,在技能化的語文教學中,考核方式的設計直接體現教學效果。考核方式不僅僅是單一的筆試,以小組為單位的項目報告、口頭闡述,以及相關的競賽為考核的主要方式以體現語文技能化教學效果。
教無定法,得法即可。有人認為,課堂教學的科學性重在“實”,藝術性重在“活”,既實又活,乃課堂教學之上乘,也是語文課堂境界美的理想狀態。我想,作為技工學校的語文教師,只要不斷積累自己的教學經驗,不斷加強理論修養,在課堂教學的實踐中,根據教學目標,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教材特點,富于創造性地選擇恰當的教學模式,安排精巧的教學過程,注重使用新穎的教學手段,一定能夠創造出既實又活的教學境界。